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54篇
综合类   51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50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奶牛乳腺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症变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微生物因素是引发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因素,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均能引起奶牛乳腺炎,如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较常见的致病菌约为150多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约占整个奶牛乳腺炎病例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52.
1发病情况2011年7月18日,芒市轩岗乡拉哏奶水牛养殖场有5头后备奶水牛的母牛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热,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发绀、黄染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牛焦虫病,经用药物连续治疗6d后,除1头病情较重的死亡外,其余的各种症状消失,患牛逐步康复。奶水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焦虫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德宏州是焦虫病的常发区,早在解放前就有该病的资料  相似文献   
53.
所谓"机械性死胎"是指在母牛临产前数日内因受惊吓或腹部受猛烈撞击等外部原因而导致胎死腹中的特殊情况。2010年,本人成功完成类似的手术5例,现将该手术的经验作如下交流。1病例1.1病例一2010年1月14日,黎溪镇合伍村6组娄某,经产母水牛1头,已产3窝。经向畜主娄某问诊:该母牛预产期就在1周左右,腹部明显膨大,乳房也开始膨胀,并且往日能看见右腹部有明显胎儿波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54.
刘学洪 《中国奶牛》2012,(23):23-25
云南省水牛乳用性能的杂交改良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引入乳役兼用的河流型水牛与本地沼泽型水牛杂交,杂种水牛泌乳性能有很大提高。目前,云南省有乳用杂种泌乳水牛2.8万头,杂种牛一个泌乳周期的平均产奶量达1 000~1 500kg。为加快发展云南省奶水牛特色产业,目前,仍需要深入研究杂种水牛的泌乳特性、繁殖特点、营养需要以及饲养管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55.
齐恒孝 《中国饲料》2021,1(12):117-120
文章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微生物处理小麦秸秆对水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经济收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112.26±1.68)kg的水牛9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牛,各组(对照组、T1、T2和T3组)分别饲喂含微生物处理小麦秸秆水平为0、6%、12%和18%的全混合日粮。结果:T1组水牛的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较T2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12.56%、12.50%和8.02%、7.20%(P<0.05)。对照组水牛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T1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T1组水牛的饲料报酬较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分别显著提高4.37%、4.37%和4.95%(P<0.05)。T1组水牛干物质和粗蛋白摄入量较T2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9.05%、7.96%和8.11%、8.11%(P<0.05)。T1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T3组显著提高10.33%、16.86%和21.54%(P<0.05),同时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T2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5.26%和9.04%(P<0.05)。结论:水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6%微生物处理小麦秸秆可以通过提高采食量来改善饲料报酬和营养物质消化率。 [关键词]小麦秸秆|水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为了系统研究颗粒细胞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使用颗粒细胞条件液处理或单层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探讨颗粒细胞共培养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细胞传代接种第2天收集的20%颗粒细胞条件液到水牛卵母细胞成熟液中能显著提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和囊胚发育率(P<0.05);然而单层颗粒细胞却显著抑制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P<0.05)。结果表明,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相比,与颗粒细胞条件液共培养更有利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本研究为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研究旨在从水牛犊牛血浆中分离外泌体,并对分离的外泌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和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3头水牛犊牛的血浆外泌体,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使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粒径大小分析,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钙联蛋白(Calnexin)、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CD9、CD81在3头水牛犊牛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水牛犊牛血浆中分离的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在30~150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在水牛血浆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alnexin、TSG101和CD81阳性表达,CD9不表达。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证实研究获得的提取物为外泌体,由此说明,差速离心法可以成功分离提取水牛犊牛血浆中的外泌体,为水牛外泌体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日粮粗饲料类型对水牛消化代谢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泌乳天数及泌乳量接近、胎次和体况相近的泌乳中期尼里拉菲水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玉米苞叶和甘蔗梢青贮为粗饲料的日粮。试验期共42 d,其中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玉米苞叶组相比,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07%、7.16%和12.45%(P <0.05);玉米苞叶组与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粗脂肪、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玉米苞叶组相比,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饲料转化效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分别提高了7.98%、4.09%、5.99%、1.87%、1.04%、0.77%和0.80%,乳脂率降低2.49%,但均无显著差异(P> 0.05)。由此可见,甘蔗梢青贮作为粗饲料来源可显著提高泌乳水牛的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代谢,玉米苞叶或甘蔗梢青贮作为粗饲料来源对水牛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9.
近3年来成功地作了20例水牛的脾切除术,没有1例因手术而招致死亡。成功地探索出适合于水牛脾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切口部位和大小、手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0.
子宫脱出,是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及阴道等翻转突垂于阴门之外。若子宫角的一部分翻转突入阴道内,称不完全的子宫内翻;若全部子宫角翻转突入阴道内,称完全的子宫内翻。水牛子宫脱出主要是由于怀孕期运动不足、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多胎怀孕子宫过度伸张、宫肌弛缓等因素而发病,多在分娩后12h内子宫颈尚未缩小和胎衣未排出时发生。1发病情况发病牛为册亨县者楼镇红旗村陈某家的水牛,该牛青灰色毛,年龄约6岁,体重约500kg。于2010年8月11日晚产出一头母犊,产犊后该牛卧地不起,不停地努责,导致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