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1005篇
林业   440篇
农学   1913篇
基础科学   55篇
  454篇
综合类   5167篇
农作物   1129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2288篇
园艺   716篇
植物保护   520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维生素又叫维他命,是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学物。维生素是动物机体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保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是饲料添加剂中最早使用和目前最常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22.
2004年11月2日,法国农业部副部长Dr.Isabelle Chmitelin向OIE汇报,法国对痒病毒株分型的实验室网络报道从2002年屠杀的一头山羊中分离到了以一种传染性病原,在分子和生物学水平上与牛海绵体脑炎(BSE)相似。该实验室网络是在2002年由7个公共研究部门的实验室组成,主要负责研究鉴别BSE和小反刍动物自然感染痒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RHD(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RHD)是家兔和野兔的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潜伏期短(24~48小时)、死亡率高(60%~90%)、肝和肺等实质器官的出血为特征.目前,所有已测的兔的品种(系)都表现出对该病的易感性,但在自然条件下,RHDV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自然感染时一般不发病[1].  相似文献   
24.
弓形虫P30基因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 P30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1 ,其约占速殖子总蛋白量的 5 %,SAG1对虫体侵入宿主细胞及其毒力具重要性 ,并有高度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被用于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和弓形虫感染的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25.
26.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7.
分子间的作用及其结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些分子间的作用无法的用范德华力、氢键、介电常数、偶极矩等化学基本理论来加以解释,引入控制论的方法对这些分析间的作用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选择性分析间引力很可能是分子是最强的物理作用,而分子间的化学作用亦与分子间的结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分子标记用于赤眼蜂分子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drolimi Matsumura)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rDNA-ITS2基因的克隆测序,并联机检索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赤眼蜂的相关序列,利用核酸分析软件找到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ITS2序列中一段有鉴别意义的标志,并据此设计出蜂种的特异PCR引物,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rDNA特异区带的PCR扩增。研究表明该特异区带具有种的特异性。我们认为该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目前我国生防中常用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蒌眼蜂的分子监测,如田间种群动态监控和寄生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9.
分子育种过程中采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抗生素,淘汰未经转化的春小麦芽不十分敏感,88%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导致白化苗约12%,死去仅占10%.  相似文献   
30.
用RAPD技术筛选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性状遗传标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用3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在由36头高产(305d产奶量〉8500kg)和32头低产(305d产奶量〈5600kg)中国荷斯坦牛所组成的2个DNA池间进行RAPD-PCR扩增,从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带型清晰且在2个DNA池间有明显差异的RAPD引物24条。用筛选到的24条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检测,得到了5个与奶牛产奶量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并对其中4个进行了克隆测序和SCAR标记转化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CAR标记yield—s139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应用电子克隆方法已将该标记由921bp延伸到2141bp,经同源性比较发现,此标记对应于奶牛基因组中LINEs家族中的一个重复元件,推测该元件附近可能存在与产奶量性状相关的QTLs或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