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制备牛初乳乳清微胶囊的关键因素.采用Span和Tween 2种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了含有5%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牛初乳乳清W/O乳状液.比较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乳化剂复配、油水比、乳化剂添加量和超声乳化次数等工艺参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HLB值为4.8,Span - 85和Tween - 60为复配乳化剂,油水比1:1,超声乳化12次(每次超声8 s,间歇5 s).显微镜下观察分散液滴大小均一,乳状液平均粒径约为2μm.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该乳状液具有剪切稀化特征,符合Herschel- Bulkley模型.  相似文献   
32.
小麦的成熟期,一般可分为乳熟、蜡熟和完熟(也称黄熟)三个时期。这个阶段是从小麦开花授粉开始到灌浆基本结束,籽粒中储存的物质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内积累的、到乳熟1、乳熟期  相似文献   
33.
新滩油田KD18油水混合液一般呈W /O型乳状液 ,其乳化水含量约为 5 0 %~ 6 0 % ,粘度高 ,集输难度大 ,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处理。针对这种油水混合液的特性及外输现状 ,提出了在高粘W /O型乳状液中直接加剂转相、分散、乳化的降粘新方法 ,开发出了KD18稠油W /O型乳状液的高效降粘剂。研究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KD18稠油W /O型乳状液在 5 0℃、5 1s- 1下的表观粘度可由 70 0 0~ 10 0 0 0mPa·s降到 10 0mPa·s以内 ,降粘率在 98%以上 ,为高粘W /O型乳状液提供了有效的降粘途径。  相似文献   
34.
1、开办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需要办哪些手续?根据《兽药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必须先取得兽药GMP或GSP证书,再申领《兽药生产许可  相似文献   
35.
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对实际应用和研究有重要的影响。本从界面张力、界面膜、温度和沉降等方面介绍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另外还介绍了表达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张宇  于达  王鹏宇  段纪淼  王亮  王磊 《油气储运》2013,32(2):152-156
利用冷指实验装置,针对油包水型乳状液分散相粒径大小及分布,对油水体系中蜡沉积规律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搅拌时间下,随着配制乳状液时搅拌速率的增大,分散相中小液滴的数量增多,大液滴的数量减少;在相同的含水率下,随着乳状液体系中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减小和小液滴数量的增多,蜡沉积速率减小.对沉积物组分进行了高温气相色谱(HTGC)分析,指出在相同的实验时间条件下,油包水型乳状液分散相粒径大小及分布仅对蜡沉积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对沉积层中蜡质量分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油水流动条件下的蜡沉积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以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为指标,通过pH-stat方法考察脂肪酶、胆盐、CaCl_2浓度对大豆油O/W乳状液在静态胃消化和动态胃消化模型中脂肪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消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y_0=ae~(-kt)。脂肪酶活性升高可增大脂肪酸释放速率,增加脂肪酸释放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胆盐和CaCl_2浓度增加可提高脂肪酸释放速率,增大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在相同消化条件下,乳状液中的脂肪在动态消化模型中的消化程度高于静态消化模型。  相似文献   
38.
为了克服油基清蜡剂有毒、易燃、密度小和水基清蜡剂清蜡效率低等不足,采用静态清蜡法研制出新型乳液型清蜡剂HS-1。该清蜡剂具有清蜡效果较好、成本较低、安全系数高(属水包油型)和便于运输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CaCl2和pH值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形成乳状液破乳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明粗酶水相提取大豆油所产乳状液的破乳机制,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黏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无机盐和pH值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比较无机盐的破乳效果,该文在乳状液中分别添加浓度均为0.06mol/L的CaSO_4、CaCl_2、MgCl_2、NaCl,80℃条件下反应10min,结果显示4种无机盐均可显著降低乳状液稳定性,其中CaCl2破乳率最高,然后依次为CaSO_4、MgCl_2、NaCl。尽管CaCl2在60、70、80℃时均可实现彻底破乳,但破乳率随CaCl_2浓度(0.02~0.08mol/L)、反应时间(0~90min)、反应温度(60~80℃)的增加而提升。CaCl_2实现彻底破乳后,破乳率随反应时间延长而下降。添加CaCl_2后乳状液的电位绝对值和黏度降低,油滴发生聚合,平均粒径增加,使乳状液稳定性下降。CaCl_2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升均可导致电位绝对值和黏度下降程度增强,破乳率进一步上升。在50℃、pH为值3~9时,降低pH值可使乳状液电位绝对值和黏度显著下降,导致油滴平均粒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下降。pH值为3~4时乳状液的电位绝对值最低,接近0,此时乳状液稳定性最低,破乳率最高。但当pH值小于3时,乳状液电位绝对值和黏度再次升高,致使油滴平均粒径和破乳率降低。光镜照片显示破乳后乳状液中油珠直径明显增大。该研究可为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破乳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蜡沉积是含蜡原油及其乳状液管输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深入研究蜡沉积问题对保障管道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国内外含蜡原油及其乳状液蜡沉积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具体包括:蜡沉积机制及影响因素,不同实验研究方法及其装置的优缺点,以及现有动力学模型,进而指出原油蜡沉积模型的构建机理、特点及待完善之处。含蜡原油乳状液蜡沉积模型均以单相原油蜡沉积模型为基础构建,总结了其构建方法,并对现有乳状液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目前含蜡原油及其乳状液蜡沉积机理、模型、方法及装置等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