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5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分析了单作茭白(CK)、茭白田放养鸭20只·667 m-2(D20)、25只·667 m-2(D25)、30只·667 m-2(D30)等不同共作系统中氮素输入、输出与盈余(盈余=输入-输出),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茭白-鸭共作系统中茭白平均产量为1 332.41 kg·667 m-2,比单作茭白增产26.31%。单作茭白总氮输入为22.27 kg N·667 m-2,其中化肥氮输入占到89.10%,产品氮输出为5.00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22.45%,氮盈余为17.27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77.55%,土壤氮残留为7.11 kg N·667 m-2,损失为10.16 kg N·667 m-2;茭白-鸭共作系统总氮输入平均为23.72 kg N·667 m-2,其中化肥氮输入占65.13%,产品氮输出平均为7.65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32.24%,氮盈余平均为16.07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67.76%,土壤氮残留为7.18 kg N·667 m-2,损失为8.89 kg N·667 m-2。茭白-鸭共作系统投入成本平均为3 114 元·667 m-2,比单作茭白高84.59%,主要是鸭饲料、围网、鸭舍等成本增加。茭白-鸭共作系统产品产值平均为6 568 元·667 m-2,比单作茭白高55.64%。D25处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产品产值-投入成本)最高为3 589 元·667 m-2,比CK处理高41.69%。综合考虑氮平衡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茭白田放养鸭25只·667 m-2的共作系统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氮素盈余和损失较少,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2.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Pm21 deriving from Haynaldia villosa is critical for wheat breeding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12 pairs of conserved‐intron scanning primers (CISPs), using intron‐containing conserved genes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Brachypodium distachyon chromosome 3 (3BdS) aligned with cDNA or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of Triticeae crops. Of 12 CISP primer pairs, 11 amplified DNA both in H. villosa and in wheat, and four displayed H. villosa chromosome 6VS‐specific polymorphisms. Six non‐polymorphic DNAs were further sequenced for designing internal primers, and five additional 6VS‐specific markers were obtained. Of the total nine 6VS‐specific co‐dominant markers, six could effectively trace Pm21 in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hybrid between the T6AL.6VS line and ‘Yangmai 158’.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rachypodium genomic information could be powerfully utilized to develop molecular markers in H. villosa or other Triticeae species.  相似文献   
93.
[目的]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安全药剂和施用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测定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简称甲维盐WG)和1.8%阿维菌素EC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效果;田间药效试验设5%甲维盐WG 150.0、187.5、225.0 g/ha和1.8%阿维菌素EC 750.0 mL/ha处理,以空白为对照,调查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结果]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0.5013 mg/L,低于1.8%阿维菌素EC(1.6282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每公顷用药187.5~225.0g,药后3d的杀虫效果为77.67%~81.33%、保叶效果为60.01%64.17%;药后7d的杀虫效果为89.38%92.17%、保叶效果为82.94%~85.02%;药后14d的杀虫效果为87.16%~89.50%、保叶效果为81.29%~84.00%,且对水稻安全.[结论]5%甲维盐WG可作为稻纵卷叶螟化学防治的高效、安全药剂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在稻纵卷叶螟1~2龄发生高峰期,每公顷用药187.5~225.0 g对水750 kg喷雾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筛选对旱直播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除效果的土壤封闭除草荆。[方法]研究了4种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对旱直播稻田阔叶草、禾本科杂草、莎草的防除效果。[结果]除360g/L异嗯草松CS(广灭灵)对秧苗前期生长有点影响外,50%二·苄·异WP、35%丙·苄WP、42%丁·恶EC对水稻安全性较好。4种药剂对旱直播稻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药后45d,50%二·苄·异WP1500、1800g/hm^2 2个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2.31%~94.51%,对阔叶草的株防效为93.48%^-97.19%,对莎草的株崎效为97.44%~97.68%;35%丙·苄WP1200g/hm。对莎草的株防效为97.4‘4%;42%丁·恶Ec1650ml/hm^2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7.80%;360g/L异嗯草松CS750ml/hm^2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8.90%,但对阔叶草和莎草只有抑制作用。[结论]为旱直播稻田杂草的有效防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旨在寻求一种微量、快速提取小麦DNA的方法。[方法]以小麦幼叶为材料,分别用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和沸水浴法提取小麦叶片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紫外吸收法和PCR检测DNA完整性和纯度。[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小麦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高、无降解,每人每天可以轻松提取200个DNA样品,对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显示扩增目标条带清晰一致,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改良SDS法所提DNA纯度和浓度虽略不如改良CTAB法,但仍然符合实验要求。沸水浴法提取量少且杂质多,PCR无有效扩增,结果不理想。[结论]改良CTAB法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微量小麦DNA提取方法,适用于PCR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6.
采用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B9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hybrida)2个三角叶型品种‘Golden chalice’和‘Fire glow’以及2个窄叶型品种‘Lip stick’和‘Garnetglow’进行不同浓度喷施处理,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彩色马蹄莲的矮化效应。结果表明:各品种对不同药剂处理响应不同,同种药剂各浓度处理间无明显规律性。3种生长延缓剂对抑制4个品种的株高生长,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冠幅、叶长、叶宽、花梗长、花梗粗等观赏性状综合比较来看,PP3331500mg/L处理对‘Golden chalice’各性状均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矮化效果较好;而CCC 250mg/L处理对‘Fire glow’和‘Lip stick’矮化效果最好;B91000mg/L处理对‘Garnet glow’矮化效果较好,各性状抑制程度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之,彩色马蹄莲品种间差异较大,无法筛选特定的生长延缓剂进行统一调控,但是,3种药剂对4个品种都有矮化效应,在生产中进行适宜浓度喷施可作为调控株型,提高盆栽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7.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中国弱筋小麦育种进展及生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质弱筋小麦适合制作饼干、糕点、南方馒头等食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饼干、糕点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与此相适应,优质弱筋小麦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加。经过十几年的工作,我国已育成了一批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形成了以江苏沿江沿海为重点的优势区域。本文总结了我国弱筋小麦育种进展和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弱筋小麦产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9.
水稻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期叶片UNP2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来自父本的基因特异表达有利于提高杂种优势;同一优势组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获得19个G1、G2间特异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分布在除第12染色体以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上,主要涉及物质合成与运输、能量代谢、糖类代谢等重要途径。【结论】水稻强、弱优势组合F1在不同生育期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表型性状的差异可以从基因表达模式上得以反映。  相似文献   
100.
苄嘧磺隆与苯噻酰草胺混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移栽田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施用剂量中,以施用苄.苯噻酰WP 750 g/hm2对5种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药后14 d的防效达92.8%以上。施用苄.苯噻酰WP 750 g/hm2对稗草的防效与对照药剂苯噻酰草胺750 g/hm2的相当,对陌生菜、节节菜、牛毛毡等阔叶杂草的防效与对照药剂苄嘧磺隆225 g/hm2的接近,对异型莎草也有较高的防效,而且比对照增产稻谷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