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0篇
  38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29个陆地棉品种(系)表型性状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依据遗传距离大小在不同类群中选择了8个遗传背景差异不同的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了28个组合,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杂种F1、F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正相关,其中杂种F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2种遗传距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断裂比强度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达显著水平;伸长率的杂种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负相关,其中杂种F1伸长率与SSR标记遗传距离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与遗传距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纤维品质性状,均与对应遗传距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拟合的曲线模型.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的纤维品质性状,可在育种实践中为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棉纤维品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2.
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葡萄安全越冬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时测量温度变化情况的U盘温度计录仪,研究了冬季严寒条件下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葡萄不同深度根系的保温效果,以及冬季葡萄根系不同深度抗寒性的变化规律;通过调研翌年春夏季节萌芽、开花结果情况,研究新疆严寒条件下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戈壁地葡萄安全越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戈壁地葡萄安全越冬效果较好,地表温度都较对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D900无胶棉+增强膜提高11.69℃,无纺布+埋土提高10.09℃。采用D900无胶棉+增强膜覆盖葡萄地表≤-5℃持续天数相对无纺布+埋土减少8d,地下30cm处减少5d。D900无胶棉+增强膜覆盖葡萄地下最低温度较无纺布+埋土有显著的提高,地表温度提高1.57℃,地下30cm处温度提高1.08℃,地下60cm处较埋土处理温度提高了1.54℃,保温效果显著。表明在新疆严寒条件下,采用D900无胶棉+增强膜等方式覆盖葡萄可安全越冬,既保障了葡萄的越冬安全,又提高了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克隆、表达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基因H(ompH)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扩增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去信号肽的ompH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ompH,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克隆、构建了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去信号肽的pET28a - ompH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蛋白约38 kDa,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ompH基因的成功表达为重组OmpH蛋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犊牛直肠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通过建立直肠菌群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HhaⅠ对阳性克隆的PCR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绘制进化树,确定健康犊牛直肠菌群的组成.[结果]克隆阳性率达96.45;(488/506),Msp Ⅰ得到64种分类操作单元(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HhaⅠ得到45种OTU,综合获得143种OTU.测序比对表明健康犊牛直肠优势菌群分属梭菌属(13;)、双歧杆菌属(8;)、拟杆菌属(3;)、真杆菌属(3;)、乳杆菌属(2;)、普氏菌属(2;)、埃希菌属(4;)、巨型球菌属(5;)和不可培养菌(8;).[结论]健康犊牛直肠菌群复杂多样,且多为专性厌氧菌,以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和巨型球菌属为主要类群.此外,巨型球菌属在1~2周龄犊牛直肠中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5.
新疆兵团免耕播种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免耕播种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几种作业技术模式,在分析推广免耕播种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克瑞森无核葡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细胞间CO_2浓度(InTCO_2)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通过果实品质测定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葡萄在不同灌水条件下Pn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在年灌水量为6 75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3.19μmol/(m~2·s),而年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1.66μmol/(m~2·s),提高了11.6%;E也是灌水多高于灌水少,年平均分别为4.18和2.91mmol/(m~2·s),提高了30.5%;WUE则不同,灌水多低于灌水少,分别为3.13和3.97 mmolCO_2/molH_2O,降低了26.9%。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越多葡萄产量明显提高,但果实品质随着降低。【结论】在灌水多时葡萄Pn升高,但蒸腾速率也明显增大;在灌水少时,虽然光合速率有所减小,但蒸腾速率大幅度减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表明高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大了葡萄蒸腾强度,适度干旱则有利于提高葡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在适宜的灌水条件下,既稳定了葡萄产量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7.
北疆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主要处理,分析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积累、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变化、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变化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研究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棉田膜下滴灌栽培时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万/667 m2,播种密度1.40万/667 m2,实现匀株密植,说明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密度栽培时具有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 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 k·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人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 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 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 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 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09.
揭膜对土壤温湿度及棉花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缓解残膜污染对棉田生态的影响,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1~2号试验地进行了棉田揭膜试验,研究头水后揭膜和2水后揭膜对土壤温湿度和棉花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新疆滴灌棉田揭膜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头水后(6月14日)和2水后(6月23日)揭膜两个处理,以正常覆膜为对照,连续测定头水后到灌溉结束棉田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同时测定棉花根系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动态,成熟期进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7月5日之前,揭膜会降低土壤温度且幅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少;4水前揭膜会降低土壤湿度,降低幅度随着浇水后天数增加逐渐变大。揭膜可促进棉花根系提前建成,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及侧根数的发生。揭膜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线性增长期较CK缩短8.54~12.72 d,根系干物质积累时间缩短9.91~11.68 d。揭膜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CK增加12.34%和11.67%,产量较CK增加6.0%~8.3%。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类型地表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塔里木河上游各湿地类型地表植被物种数在6 ~14种,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植株密度均比天然湿地有明显增加;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在10~13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人工湿地中多浪水库坝外研究地和入水口研究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和0.538,天然湿地中塔河沿岸和牛轭湖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21和0.235.[结论]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均较匮乏,二者之间相似性系数不高,相似性系数表现为人工湿地高于天然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