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70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43篇
  113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旱区盐渍化沙地梨的定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探讨了干旱区盐渍化沙地上,苗木类型,定植方式,生存环境地梨树定植成活率的影响。杜梨苗经耐盐性锻炼后再定植于土壤含量盐量≥0.55%的沙地上,其成活率可达88.3%-93.0%,定植的平均有效成本降低16.40元/666.7m^2。杜梨苗直接定植比植梨砧木成品苗的成活率高17.0%,沟植的树行内土壤全盐量比穴植的低0.62%,二者苗木成活率差异明显。梨园行间种植甜菜的苹果梨年生长量为行间土地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HPLC法测定牛奶中磺胺类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处理沉淀蛋白质后取上清液浓缩,以乙腈-水(体积比为1∶1)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药分离效果良好,平均回收率范围81.6%~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最低检出限达1.0~2.0ng/mL。可见该检测法具有灵敏、准确、精密、无杂质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属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水资源实际和供水情况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存在总种植面积大、水资源严重超栽、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不合理、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种植结构调整要围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定灌溉规模,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思路.节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变革耕作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水价杠杆,激励结构调整,依法治水,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缺铁性贫血作为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营养与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安全意识的 增强,人们致力于补铁效果好、吸收好、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的口服补铁剂的研发。本文对补铁剂的发展和相关 研究进行综述,概述新型补铁剂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多肽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的原料来源、结构、机理、制 备、应用、消化吸收机制,对多肽铁复合物和蛋白琥珀酸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补铁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并计算了8个柽柳属植物种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它们扦插繁殖中的7个观测指标值间的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柽柳枝条扦插繁殖观测指标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茎粗>地上生物量>主根长>株高>侧根数>一级分枝数;柽柳种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中国柽柳>甘肃柽柳>甘蒙柽柳>刚毛柽柳>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紫杆柽柳>多枝柽柳,关联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柽柳种间及扦插繁殖观测指标间的主次顺序。  相似文献   
18.
以9个民勤地方茴香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株高、茎粗、分枝数、结实花序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不同民勤地方茴香品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割茬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3.3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3 819.05、3 990.48 kg/hm2;东润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小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小粒高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4.8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 361.90、5 238.10、4 695.24、3 980.95 kg/hm2;酒泉小粒高秆早熟茴香、东湖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和大粒矮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6.5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5 228.57、4 180.95、4 352.38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白刺灌丛沙堆在演替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分形维数特征,分形维数与土壤粒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勤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均以细砂(46.71%~64.06%)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变化为1.665~2.242,在白刺灌丛沙堆演替过程中分形维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衰退阶段达到最大值。2)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极细砂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砂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黏粉粒、极细砂含量越多,土壤分形维数越高。3)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分形维数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的养分状况。研究结果可为荒漠灌丛发挥防风固沙和土壤保育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覆膜和灌溉水平下玉米叶片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及其遥感反演规律,2020年在甘肃省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种灌水量水平(春玉米灌溉需水量的100%(W100)、70%(W70)和40%(W40))和3种覆膜处理(不覆膜(M0)、普通塑料膜(M1)和生物可降解膜(M2)),测定春玉米在不同灌水量和覆膜条件下叶片氮含量垂直分布、冠层反射特征和反射率与叶片氮含量等指标,并采用随机森林法构建氮含量估测模型分析垂直分布的叶片氮含量。结果表明,相同灌水处理的玉米冠层叶片中氮含量由高到低为M0>M2>M1,M0比M2的上、中、下部位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6.78%、5.11%、2.55%,M2比M1的上、中、下部位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7.14%、5.24%、5.39%。相同覆膜条件下玉米冠层叶片氮含量由高到低为W100>W70>W40,W100W70的上、中、下部位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6.84%、6.23%、7.74%,W70W40的上、中、下部位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4.41%、3.32%、9.49%。在M0W100处理中,玉米冠层叶片氮含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上部比中部叶片氮含量增加7.44%,中部比下部叶片氮含量增加7.60%。在相同覆膜条件下,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冠层反射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冠层反射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综上,基于随机森林的春玉米不同垂直部位叶片中氮含量估算模型均与实测结果相吻合(验证的R2>0.5),上部叶片中氮含量估算精度最高(R2为0.63,RMSE为1.66 g/kg,RPD为1.57),其次为中部叶片(R2为0.73,RMSE为1.66 g/kg,RPD为1.30),精度最低的下部叶片(R2为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