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目前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认为品种抗性差、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适宜是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措施基础上,应加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菌核病新品种及利用活体微生物研制油菜菌核病生防药剂的研究,旨在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一般在1月至2月上旬晴天播种,“倒春寒”等低温胁迫会导致早播的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生长缓慢,出苗周期变长,严重时会造成烂种死亡,出苗率降低,影响其产量。为提高播种期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抗寒性,该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了壳寡糖浸种后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的萌发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00-250 mg/L壳寡糖浸种可显著促进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的萌发。与低温对照(control check,CK)相比,当浸种浓度为200 mg/L时,在内源激素方面,有利于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萌发过程中赤霉素(gibberellin,GA3)、玉米素核苷(ribosylzeatin,ZR)、多胺(polyamines,P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的积累,而不利于生长素(auxin,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积累;在抗氧化方面,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含量;在渗透调节方面,有利于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脯氨酸(proline,Pro)的积累;在代谢关键酶方面,可提高脂肪酶(lipase,LIP)、蛋白酶(protease,PR)和α-淀粉酶(α-amylase,α-AMS)活性以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因此,200 mg/L壳寡糖可以调控低温下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试管芋内源植物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和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其在低温下的萌发。  相似文献   
23.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对拟南芥再生相关基因PID作同源序列比对,从大豆中克隆PID基因全长CDS序列,得到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PID,分析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PID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亲疏水性、蛋白质结构及同源进化树。结果表明,GmPID编码区cDNA长度为1 359 bp,编码452个氨基酸,GmPID编码的蛋白为碱性亲水性蛋白;分析其蛋白功能结构域发现,GmPID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为PKc-like超家族成员;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与密花豆亲缘较近。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研究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PID在大豆再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大豆再生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广丰千金薯和铁棍山药在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广丰千金薯(QJS)和铁棍山药(TGSY)试管苗的微型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QJS组和TGSY组样本间相关系数为0.42。QJS组和TGSY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1.5,表达量密度在0~1.0。与TGSY组相比,QJS组有4 765个基因下调,有5 112个基因上调。QJS组和TGSY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有25 207个,QJS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5 261个,TGSY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3 571个。QJS组和TGSY组共发现611 49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12 0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与TGSY组相比,QJS组的淀粉合成酶3、α-淀粉酶3、β-淀粉酶、类黄酮3'-单加氧酶、类黄酮3'-羟化酶、花青素合酶等基因上调,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2、蔗糖合酶1、扩展蛋白2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基因下调。这可能是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肉质绵密粉嫩、软糯爽口、胁迫防御、食后易胀的内在原因。结果可以为广丰千金薯的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耕作强度、施肥、轮作)对土壤化学特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对农业管理措施敏感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在霍伊特维尔(OHHO,始于1963年),伍斯特(OHWO,始于1962年),亚当斯(ORAD,始于1992年) 3个农业长期试验站分别采集了0—15 cm耕层土壤。在OHHO和 OHWO试验站,分别在免耕(NT)、深耕(CT)、浅耕(MT)条件下设轮作(玉米–燕麦–苜蓿)、单作(玉米)处理;在ORAD试验站,分别在为NT、CT条件下,设不施肥、施肥 (有、无覆盖物)处理。同年测定了土壤的pH、全氮、全碳、粘粒、砂粒、粉粒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活性。  【结果】  OHWO试验点不同处理间pH无显著差异。OHHO试验点玉米–燕麦–苜蓿轮作处理(COH)或玉米单作处理(CCC)与MT配合pH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RAD试验点豆麦轮作、有覆盖物、施肥(PWY2),豆麦轮作、有覆盖物、不施肥(PWY)与NT配合 (PWY2-NT、PWY-NT),及小麦–休闲的WFa-NT与WFa-CT处理pH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耕作强度、作物轮作影响土壤pH,但pH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除PWY2-NT处理外施氮肥降低土壤pH。COH-NT、PWY2-NT、WFa2-NT 处理全氮、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轮作、免耕配合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碳含量;OHHO、OHWO试验点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ORAD试验点产量的变化表明除了农业管理措施,产量还受病虫害或当季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3个试验点轮作配合免耕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活性最高。在OHHO试验点β-葡萄糖苷酶可以区分轮作配合浅耕或深耕(COH-MT、COH-CT),单作配合免耕、浅耕、深耕(CCC-NT、CCC-MT、CCC-CT)处理间的差异;在ORAD试验点可以区分豆麦轮作+覆盖物+施肥或不施肥分别配合免耕2个处理;区分麦–休闲+施肥或不施肥分别配合深耕2个处理间的差异,而全碳不能区分这些处理间的差异 。β-葡萄糖苷酶与全氮、全碳、芳基硫酸酯酶相关性达 5% 或 1% 水平。  【结论】  对外来扰动的敏感性表现为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全碳>产量,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判断,免耕配合轮作是较为理想的提高土壤质量的农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6.
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接楼  付国良  晏燕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96-2698,2803
[目的]研究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方法]以3个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量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结果]在一定量内,随施加硅肥量的增加,水稻茎杆SiO2含量与抗折力增大;但超过一定量时,则不再继续增加。且水稻茎秆中SiO2含量与茎秆外径、壁厚及抗折力呈正相关,且呈典型的一次函数关系。但对于不同品种,它们之间的正相关率不同,且不同品种水稻所需的最大硅肥量不同。[结论]施加硅肥是提高水稻硅质化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铁皮石斛原球茎再生的理想培养基,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试材,研究了NAA和KT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KT1.0 mg.L-1+NAA0.5 mg.L-1。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KT 1.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28.
结合上饶师范学院植物组织培养人才培养实践,在简要介绍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组织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而实现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建构主义视野下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地方农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农业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农业创新能力。为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为弄清光照与不同温度条件下黄独种质的保存时间以及保存期间马铃薯Y病毒(PVY)含量的变化,以黄独带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光照条件(光照和黑暗)和培养温度(15℃、25℃和35℃)对黄独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黑暗培养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的离体保存,而...  相似文献   
30.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对广丰药薯茎尖的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进行优化,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冻后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将超低温程序应用到江西山药其他地方品种,旨在为薯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广丰药薯茎尖预培养的较佳时间为5 d,较佳的蔗糖浓度为0.75 mol·L-1;装载的较佳时间为40 min;脱水的较佳温度为0 ℃,较佳时间为60 min;冻后黑暗培养7 d可以显著提高其成活率。用AFLP分子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茎尖冻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没有发现异常条带和染色体倍性变化,气孔观察也未发现叶下表皮气孔参数的显著变异。将这种超低温保存程序用于江西山药其他基因型,成活率约为40%~85%。该研究建立的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能保证江西山药的遗传稳定性,可为建立江西山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库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