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89篇
基础科学   115篇
  186篇
综合类   453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13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阐述精子与卵母细胞质膜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变,特别是精子启动这些信号途径的机制,并讨论与精子诱导的Ca2 振荡发生反应并在卵母细胞激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42.
选择中国大陆最早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缩写为SS株)和1998年大流行时期分离的H9N2亚型AIVA/Chicken/Shanghai/F/98(H9N2)(缩写为F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途径特性比较后发现,F株在4周龄SPF鸡气管中的复制能力高于SS株,F株可以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SS株不能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取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得知,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96.6%和98.1%;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是PARSSR↓GL,但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即166位N(F)→D(SS)、198位A(F)→V(SS)、217位V(F)→I(SS)、335位G(F)→R(SS)、504位L(F)→S(SS);2株病毒的NA基因在63~65位都存在氨基酸缺失,但在NA基因红细胞吸附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别是IKKDSRSG(F)和IKEDLRSG(SS)。F株和SS株的传播特性差异是否与其表面基因序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将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cDNA插入由pcDNA3改造而成的pcDNAK表达载体。用获得的重组载体pcDNAKLYZ转染COS-1细胞,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能进行正确表达。将重组载体注射于哺乳母鼠,取其乳汁进行溶菌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分泌在乳汁中的重组hLYZ高达139mg/L。根据乳汁体细胞检测结果,选择健康奶牛和乳腺炎阳性奶牛,分别在干奶时和产犊前2周2次注射重组质粒pcDNAKLYZ,注射途径为乳腺基部穿刺,注射剂量为300μg/乳区,于产犊后1个月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对前一泌乳期发生的奶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91.5%,对下一泌乳期奶牛孔腺炎的预防有效率王少为96.97%。由此认为。构建的表达hLYZ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替代抗菌素类油乳剂用于干乳期乳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44.
以父母代肉种鸡为材料,以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质量浓度为选择指标建立肉鸡高脂系和低脂系,个体测定一世代高、低脂系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二世代6周龄体质量,观察血浆VLDL质量浓度选择效应。结果显示,一世代低脂系比高脂系早开产6.7d,低脂系40周龄和54周龄产蛋量显著高于高脂系零世代,一世代低脂系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均优于高脂系;二世代高、低脂系6周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对血浆VLDL质量浓度的低向选择使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产生了有益的间接反应,但对早期体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5.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以自然感染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sp.)的犬与猫为试验动物,验证常熟市金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灭蚤项圈(犬用、猫用)对蚤的杀灭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所有参与试验的犬、猫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犬、猫在挂项圈(即用药)后第14~60天,杀虫率分别在97.3%~98.4%与96.6%~98.0%之间,杀虫效果极显著(P〈o.01)。证明灭蚤项圈(犬用、猫用)对犬、猫安全可靠,能长期杀灭犬、猫蚤类。  相似文献   
46.
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C及普鲁卡因组合的生理调节剂对蛋鸡胚胎期进行调控,试验分为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组合的试验组,即试验1组(VE+VC)、试验2组(VE+普鲁卡因)、试验3组(VE+VC+普鲁卡因),研究不同剂量及组合的胚胎调节剂对出壳后母鸡在热应激条件下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卵泡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组应激前后平均蛋重分别提高7.50%和9.82%(P〈0.01);热应激期产蛋率提高5.81%(P〈0.05)。试验2组应激前后产蛋率分别提高了7.45%和9.69%(P〈0.01)。试验1、2、3组总产蛋量在应激前后均有提高,尤其试验1组和2组(P〈0.01)。常温期试验1组胰高血糖素和试验3组T4水平分别提高55.52%和10.03%(P〈0.01);试验1、2、3组热应激期T4水平分别提高28.65%、132.74%和72.79%(P〈0.05)或(P〈0.01)。试验2组热应激期白蛋白水平和常温期葡萄糖水平分别提高27.36%和31.16%(P〈0.05);试验3组常温期葡萄糖水平提高25.15%(P〈0.05)。试验2组异嗜性粒细胞和H/L的比值下降,单核细胞数上升(P〈0.05)。试验2组卵泡中大白泡和小白泡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以上结果表明,补充适量的Ve、Vc和普鲁卡因能提高蛋鸡抗热应激能力,改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47.
以鸡ADSL基因、GARS-AIRS-GART基因为侯选基因,以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ADSL外显子2、GARS-AIRS-GART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种基因型与胸肌IMP含量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DSL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C型、显著地高于CT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GARS-AIRS-GART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T型和CC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ADSL和GARS-AIRS-GART基因的合并基因型对IMP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合并基因型为TTTT的个体IMP含量显著高于CCCC合并基因型的个体,高出1.584 mg/g,因此可以利用该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8.
以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JSD株鸡胚尿囊液免疫8周龄BALB/c小鼠,第4次免疫后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4株针对血凝素(H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2、2C8、3D3和3D11。该4株单抗的小鼠腹水的HI效价在2^13~2^15,ELISA效价为1.2×10^5~5.1×10^5。亚类鉴定结果表明,2D2和3D11属于IgG1,2C8属于IgG3,3D3属于IgG2a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株单抗仅与H5 AIV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以及NDV、IBV和EDSV-76等病毒反应;鸡胚中和试验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本研究成功获得4株针对H5 AIVHA蛋白的特异性单抗,为临床H5 AIV的血清学监测及鉴定提供了必需的试剂。  相似文献   
49.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mLIF、bFGF和SCF 3种细胞因子在单独添加和联合使用时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SSCs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细胞因子分别单独添加时,各实验组增殖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3种因子联合使用时,低剂量组合共同促进SSCs的增殖,高剂量组合则抑制SSCs的增殖;③SCF、bFGF和mLIF的适宜剂量分别为10~20、10~20和10~15 ng/mL。  相似文献   
50.
探讨体外培养的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EPGCs)的多向分化潜能。分别从发育至19期和28期的鸡胚胎性腺中获取EPGCs,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诱导EPGCs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鉴定、钙结节Von Kossa's染色鉴定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EPGCs被诱导21 d后,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诱导率达到80%,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结节Von Kossa's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均呈阳性,阳性率为75%-85%。由此可得出在诱导条件下,EPG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