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54篇
  1110篇
综合类   1601篇
农作物   21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为系统研究不同炭化温度条件下猪粪水热炭化规律,本研究以猪粪和发酵猪粪为供试材料,采用水热炭化工艺在系列温度条件下(180、240℃和300℃)制备生物炭,对其元素含量、热稳定性、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对水热炭化残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生物炭和发酵猪粪生物炭均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良特性,其H/C原子比和热失重率均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热化学稳定性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增强。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醇、酯、醛、吡嗪、苯酚等物质,较高炭化温度条件下残液中化合物种类更丰富。与猪粪相比,发酵猪粪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仍然以酚、烯、酮类物质为主,但呋喃、吡啶、吡嗪类毒性化合物消失。研究表明,发酵猪粪在300℃条件下水热炭化的残液用作液态肥料的安全性更高,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2.
为了筛选指标优良的种质,对来自安徽黟县宏村镇泗溪村和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等地的22个榧树优株种子的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种仁的水分、油脂、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及榧树种子的物理特征,对取得的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榧树优株种仁脂肪含量变化在36.20% ~ 57.03%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42.36%;蛋白质含量变化在6.67%~14.69%之间,诸暨1号、高产木榧与其他优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种仁木质素含量范围为7.19%~16.72%,纤维素含量范围为6.24%~7.93%,高产木榧、大圆榧与其他优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来自黟县的诸暨1号脂肪、蛋白质含量在各优株中最高,硬度在各优株中居中,而高产木榧的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在各优株中最低,木质素和食物纤维含量在各优株中最高,与当地市场评价一致。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施入的氮肥在橡胶园土壤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和淋溶损失情况,采用施入15N标记氮肥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肥料氮素残留。结果表明:早、中期施入的氮肥淋溶作用较强,达到100 cm土层以下,后期施入的氮肥在土壤浅层的积累作用明显,在60 cm土层以下的淋溶较少。说明不同时期施入的氮肥在橡胶园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点明显,在生产中可以结合缓控释化肥施用以及调控不同时期施肥比例等措施合理避免肥料氮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4.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结果】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生物量、产值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供试棉田推荐施氮量为220 kg/hm2。当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形成100 kg籽棉,需吸收N 4.25 kg、P2O5 1.14 kg、K2O 3.61kg。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分析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提高棉花产量。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方有机肥处理,通过提高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为423.50和403.76 kg/667m 2,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比CF处理增产5.81%、0.88%。【结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种植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400 kg,无机复混肥65.39 kg,追施尿素22.35 kg(每667 m2基肥施用有机肥800 kg,无机复混肥49.04 kg,追肥尿素16.76 kg)较为适宜。处理3、处理4模式(20%、40%的化肥减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应用与修正,为棉花SPAD法推荐施肥模型在田间应用的准确性、普适性及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3个处理:按照棉花生育时期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1);按照棉花叶龄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2);按当地高产模式推荐施氮(N3);对比SPAD值、产量构成指标等数据变化特征,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结果】N1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090 3x+46.618, R2=0.855;N2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108 6x+48.666,R2=0.765,N1处理的追氮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要高于N2处理;M1推荐的N1处理追氮量与M2推荐的N2处理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1的追氮量417.45 kg/hm2高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N2的285.40 kg/hm2低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但是N1和N2的产量均明显低于当地高产产量;在棉花各个生育时期,N1与N2的追肥量与棉花需肥量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时期N1的追肥量高于N2的追肥量。【结论】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具有科学性、可应用性,但在土壤、气候、管理模式变化时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才能达到SPAD值与施氮量的最大相关性。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时可以利用原有模型的推荐施肥量、当地多年高产施肥量,通过反推快速得到当年就能使用的新推荐施肥公式。  相似文献   
57.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色素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王军  陈云  吕宁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5):854-865
目的】研究常规化肥与生物菌肥在加工辣椒上合理的配施用量,为色素型加工辣椒化肥与生物肥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龙23号为材料,研究生物菌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色素型加工辣椒生长的影响效应。设置田间单因素区组实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比100%滴施常规化肥(尿素60 kg/667m2+磷酸二氢钾45 kg/667m2,T1-CF)、滴施生物菌肥(40 kg/667m2, T2-BF)、100%化肥+生物菌肥(T3-100%CF+BF)、减施化肥10%+生物菌肥(T4-90%CF+BF)、减施化肥20%+生物菌肥(T5-80%CF+BF)和不施肥(T6)6种处理色素辣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植株与土壤中养分变化。【结果】100%化肥与40 kg/667m2生物菌肥配施在促进株高和主茎生长及结果数方面效果最优,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更为明显。单施生物菌肥及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均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病和果脐腐病发病率,疫霉病较对照降低了2~4倍。较2种肥料单施,化肥与生物配施显著提高了单株成椒数和单果重,90%化肥+生物菌肥和100%化肥+生物菌肥处理较对照干椒增产1倍多,增产效益显著且处理间差异不大。化肥与菌肥合理配施明显改善了色素辣椒的营养品质,100%化肥+生物菌肥色价值最高,达到23.14,化肥减施10%~20%量对色价影响不大,化肥减施10%配施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辣椒果实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生物菌肥单施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促进了植株氮和钾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含量,化肥减施10%~20%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的活化和积累。化肥减施10%配施40 kg/667m2生物菌肥的综合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58.
新疆盐碱地分布特点和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合理改良开发利用盐碱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新疆现状,应用End Not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盐碱地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论述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和化学及生物改良等技术措施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新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新疆盐碱地治理改良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虽然在生产实践广泛应用,但单一的治理改良方式不能彻底解决土壤盐碱化,因此,对于改良盐碱土应坚持"水利先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9.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讨连作年限对红壤旱地芝麻产量和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的影响,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正茬、连作1 a、2 a、3 a对芝麻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1 a、2 a、3 a与正茬比较芝麻产量分别降低14.0%、45.6%、64.4%,单株蒴果数分别减少25.4%、17.5%、55.9%,千粒重分别减少20.5%、8.5%、22.2%。连作1 a与连作3 a的每蒴粒数较正茬分别减少2.0%和14.5%。红壤旱地上芝麻连作会使茎点枯病和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茎点枯病从正茬的6.80%增加到连作3 a的51.63%,而青枯病从正茬的2.54%增加到连作3 a的44.75%。这说明芝麻连作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主要病害病情指数的影响大,为了提高芝麻产量应实行轮作换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