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山全市各个定位土壤监测点的监测.分析了全市2004-2006年间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八五"以来各个阶段的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提出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有机肥料建设工作、加快中低产耕地土壤改良、合理轮作、建立耕地土壤质量建设投入长效机制等提高耕地土壤肥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渐变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隶属度函数并对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立地条件各评价因子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壤肥力状况、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立地条件等3组评价指标上对喀斯特山区(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石灰岩母质发育的旱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金华镇旱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最高,下坝乡的最低;下坝乡旱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最好,朱昌镇的最差;东风镇旱耕地的土壤立地条件质量最高,水田镇的最低;研究区域内石灰岩母质发育的旱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排序为东风镇旱耕地〉金华镇旱耕地〉朱昌镇旱耕地〉下坝乡旱耕地〉水田镇旱耕地。  相似文献   

4.
耕地土壤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了解荆门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加强地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对保持荆门市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探讨了浙北区域长兴耕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发现最近20多年长兴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比20年前略增加,但缺磷状况仍十分明显;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土壤酸化已成为土壤退化的新问题。土壤肥力质量的变化与近20年来肥料结构、种植制度改变和工业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周口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分析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在耕地质量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实施力度,大面积推广深松深翻技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加大实施测土配方资金项目补贴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辉  毛伟  张炳宁  张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7-1350,1470
根据2001~2008年耕地土壤监测点资料,对扬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耕地环境质量现状、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肥料投入状况、农田养分平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质量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力是农产品生长的直接供给者,是土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应用到土壤肥力评价中。本文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质量标准,选取pH、电导率、粒度、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7项指标,对陕西省新增耕地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在所调研检测的62个新增耕地项目中,土壤肥力水平普遍偏低,合格率仅为12.90%,目前新增耕地的质量堪忧;2016年新增耕地的整体情况优于2017年;陕南山地丘陵区和渭北台塬区的整体情况优于其他地区,其中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新增耕地的土壤质量最差。鉴于全省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增耕地投入使用前,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评价结果,合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耕地肥力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新春伊始,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冒着小雪来到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调研。他强调,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强土肥水监测管理,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欧阳坚来到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化验室,详细询问土壤肥力检测情况,与科研人员交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关问题。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欧阳坚走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自1950年到2005年50多年以来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规律,即解放后至1958年土壤盐化减轻,1958年至1962年土壤盐化相对加重,1962年至80年代全灌区土壤盐化减轻,1985年至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总体减轻,局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并针对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演变规律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灌溉管理和渠道防渗;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任朝霞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25-14727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西安市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分析了公众对耕地资源各种功能及其外部效益的认识,为公众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89.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耕地保护;70.6%的受访者认为耕地大量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可能导致农民大量失业;79.7%的受访者赞成耕地维持现状,耕地面积不减少。②耕地保护主要能提高城市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户提供就业保障和生存空间;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子孙后代保留生存空间。③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最严峻问题是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优质耕地,致使耕地面积锐减;农民种田利益低下,致使农民不愿意种田,大量农民外地打工。④耕地外部效益功能主要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保育水资源;同化城市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废弃物;防止水土流失,保育土壤资源;提供娱乐、休闲旅游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控制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应该坚持,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应从认识、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长效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保护耕地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土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耕地的变化,切实遏制非法和超标占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对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近年来,农民非法利用耕地问题日益严重,致使不少耕地被破坏、流失严重。该文对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16.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依据1996—2007年宁夏永宁县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转移矩阵、逻辑预测、占补平衡等方法,对永宁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基本农田保护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永宁县土地利用特点提出合理保护及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近年来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势头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整体质量亦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农户耕地利用状况和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分析,归纳出目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