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6篇
  66篇
综合类   704篇
农作物   78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长期有机与无机肥配施的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剖析不同肥料维持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为依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连续24年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1/4牛厩肥+3/4化肥(1/4M+3/4NP)、1/2牛厩肥+1/2化肥(1/2M+1/2NP)和全量牛厩肥(M)处理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揭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结果】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对丰富度指数(Chao1)影响较小。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的作用更明显。与CK和NP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降低了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门(Nitrospinae)相对丰度,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其他菌门变化不明显(P<0.05)。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4M+3/4NP和1/2M+1/2NP处理土壤环境较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而CK和NPK处理土壤环境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有效磷、全磷,其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关键因素。  【结论】  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黄壤稻田土壤肥力,改变细菌生长环境,进而改变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32.
锈病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以“中花10号× ICG 1262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武昌和阳逻两个环境中对其F8群体进行锈病抗性鉴定,获得了8份抗锈病材料(QT0348、QT0368、QT0400、QT0402、QT0419、QT0458、QT0463和QT0485)。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0个与锈病抗性相关的QTL,贡献率为4.54%~10.78%,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qBB06.1qBB06.4为重复一致的QTL,贡献率为10.76%。根据侧翼标记在物理图谱进行比对,发现对应区段含有193个基因,其中178个基因被注释,功能注释基因中有1个NBS-R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抗锈病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李娟  韩永芬  陈莹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074-2077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航天诱变对菊苣不同品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南方喀斯特地区筛选耐旱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选育出的菊苣新品系和目前主推的菊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增加,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在处理12 d时,分别上升了0.575、0.72和0.844μmol/g;SOD、POD和CAT活性迅速升高,在处理9 d时,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SOD分别上升了878.9、809.2和711.1U/g,上升幅度为139.1%、136.7%和121.1%;POD分别上升了4 397、3 754和2 767 U/(g·min),上升幅度为265.84%、257.65%和204.06%;CAT分别上升了402.1、277.1和170.9 KU/L,上升幅度为73.08%、39.69%和26.20%;之后3种保护酶均出现大幅度下降,12 d时,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SOD分别下降1 206.5、1 144.7和1 108.6 U/g,POD分别下降3 145、2 876和2 753 U/(g·min),CAT分别下降587.2、698.1和584.1 KU/L。[结论]经综合评价,3种菊苣的抗旱能力为PA-82〉普那菊苣〉PA-43。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制订止痢、止泻兽用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方法]分别采用理化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性检测对比试验。[结果]蒸馏水法检测的最大吸收峰峰值相差大于1 nm;0.9%盐酸法和60%乙醇法得出最大吸收峰的峰值相差小于1 nm,次吸收峰的峰值差别也均小于1 nm。[结论]选用0.9%盐酸法和60%乙醇法作为兽用止痢、止泻中草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36.
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娟  潘科  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0-9561,9581
以贵州栽培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502、黔湄809、黔湄419、湄潭苔茶的一芽一叶茶青为原料,分别制成蒸青样和红茶样,采用理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分析茶样生化成分及感官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酚氨比最大的为黔湄419茶树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值最大的是黔湄419茶树品种;茶红素/茶黄素值最大的是黔湄809茶树品种.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7.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对照(CK),采用生长分析法,通过田间试验,对贵州6个甘薯地方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道真白皮苕"的块根和茎叶鲜重明显高于CK的;品种"道真白皮苕"、"紫云红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LAI、RGR及NAR均明显高于CK的。因此在供试的6个甘薯地方品种中,道真白皮苕和紫云红心薯的物质生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8.
邓宽平  邓禄军  丁海兵 《农技服务》2010,27(6):697-697,745
从选种、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去杂、蚜虫防治、种薯质量检测和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威宁县马铃薯种薯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高产氮高效型(HYHNE)、高产氮中效型(HYMNE)和低产氮低效型(LYLNE)杂交籼稻品种,在相应最适氮肥水平下,研究3种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和不同粒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米粒重(W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mean)均表现为HYHNE>HYMNE>LYLNE,起始生长势(R0)、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均表现为HYHNELYLNE>HYMNE, R0、D和T99均表现为HYHNE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新品系需肥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在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排名前3位的马铃薯新品系S01-335、S01-85和S01-29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不同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新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变化趋势相同.在整个生育进程中马铃薯植株中氮积累量表现为M型变化趋势,磷积累量表现为A型变化趋势,钾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