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酵母NZ-01虾青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琇  武宏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61-1563
对红酵母虾NZ-01青素(以下简称虾青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利用硫氰酸铁法及邻二氮菲Fe氧化法检测虾青素的抗氧化性,并从光、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方面检测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虾青素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自然光照、高温、强酸、强碱会对虾青素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Na+、K+、Ca2+、Li2+对虾青素略有增色效...  相似文献   
42.
1-MCP对“玉金香”甜瓜采后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MCP处理对甜瓜贮藏期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甜瓜采后通过生物技术调控其果实的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以“玉金香”甜瓜为材料,采用1 μL/L 的1-MCP,在室温(21±1) ℃状态下,对生理成熟期甜瓜果实处理24 h后,转入(10±1) ℃、相对湿度70%~8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在贮藏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甜瓜果实硬度在贮藏期间的下降趋势;PG活性在果实贮藏中后期有显著增加,PME活性在贮藏初期就显著增加并在整个贮藏期保持了较高的活性,EGase活性在贮藏期呈上升趋势,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在贮藏期活性较稳定,没有显著的变化,但上述酶的活性均以经1-MCP处理的果实较低。【结论】PG、PME、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甜瓜果实的软化进程。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硬度在贮藏期的下降趋势,同时显著抑制了PG、PME、EGase在果实贮藏期活性的升高,对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贮藏期的活性也有影响,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说明1-MCP对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3.
为发挥学科服务团队的最大效能,赢得用户的认可,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简要分析入手,构建了基于综合激励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激励模型,并重点分析了模型的激励流程与特征,从管理理念、考核评价体系、薪酬体系和团队文化4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激励机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4.
以黑果枸杞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激素对经历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以及叶片直接诱导小植株再生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诱导茎段、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4-D0.3 mg·L~(-1)、MS+2,4-D0.4 mg·L~(-1),其诱导率均为100%;诱导茎段、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丛生芽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6-BA0.2 mg·L~(-1)+KT0.1 mg·L~(-1)、MS+6-BA0.5 mg·L~(-1),而愈伤组织分化出的丛生芽均发生玻璃化现象,其增殖系数分别为32.3倍、47.1倍;诱导叶片分化形成植株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01 mg·L~(-1),其再生植株诱导率为33.3%。结论:黑果枸杞再生能力强,以上途径均能形成再生植株,其最佳的离体繁殖途径为茎段诱导丛生芽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5.
研究不同因素对疯草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合成苦马豆素的影响,筛选出显著影响U.oxytropis苦马豆素合成的因素。将U.oxytropis分别接种到不同pH或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L-哌可酸、L-赖氨酸、α-酮戊二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菌丝及其发酵液中苦马豆素,分析各条件下真菌苦马豆素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在4.5~6.5时,随pH增加,真菌SW产率显著增加(P0.05);当PEG质量浓度在0~32g·L-1时,随PEG增加,真菌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1);当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同量(10-3 mol·L-1)的L-哌可酸、L-赖氨酸、ɑ-酮戊二酸时,L-哌可酸添加组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L-赖氨酸添加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P0.05);当L-哌可酸的初始浓度为10-3和10-2 mol·L-1时,真菌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下降(P0.05),当其浓度为10-4 mol·L-1时,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P0.01);当L-赖氨酸的初始浓度为10-1、10-2或10-4mol·L-1时,真菌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当ɑ-酮戊二酸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1、10-2、10-3 mol·L-1时,真菌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由试验可知,低pH或添加PEG可抑制U.oxytropis中苦马豆素的合成,L-哌可酸、L-赖氨酸、α-酮戊二酸均对U.oxytropis的苦马豆素合成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苦马豆素合成的影响与各物质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PEG-6000和盐碱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对逆境胁迫比较敏感,为探讨干旱胁迫与盐碱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影响的不同机制,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析比较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对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50 mmol·L^-1)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升高,表现出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低浓度的PEG-6000和NaHCO3处理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萌发指标,中高浓度的PEG-6000、NaCl和NaHCO3处理均显著抑制种子的各类萌发指标,不同浓度的PEG-6000、NaCl和NaHCO3处理均显著影响种子的干物质转移和早期幼苗生长,其中NaHCO3胁迫影响最大,PEG-6000胁迫影响次之,NaCl胁迫影响最小。本研究结论可为干旱和盐碱地区提高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7.
思彬彬  赵海燕  刘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579-15580
[目的]探索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白花与紫花丁香。[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白花和紫花丁香2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有3条ISSR引物扩增出较为明显的多态性特征条带,可单独应用于白花和紫花丁香的鉴别。[结论]ISSR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不同花色丁香的鉴别。  相似文献   
48.
倪志婧  马文平  张琇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57-15058
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工业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既突出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9.
玉米耐盐碱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盐渍化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碱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品种。科研工作者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基因,并已通过耐盐碱相关基因遗传转化,获得了一些耐盐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该研究就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玉米耐盐碱基因的遗传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This study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ELTS listening skills through e-learning.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mong students who have introduced e-learning into IELTS study,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learning during after class IELTS listening preparation.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