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3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9篇
  79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合理的放牧方式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性、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面积最大的荒漠草原为对象,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设置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4个处理。采用跟群全天观察法测定滩羊的牧食习性,利用差额法测定采食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草群和滩羊摄入牧草营养成分,每个轮牧周期结束观测滩羊的体重,统计放牧期间繁殖性能等。【结果】放牧全天,滩羊采食时间占据了主体,比例达64%以上。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采食、游走站立时间下降(P0.05),反刍卧息时间增加(P0.05);排泄、争斗、瘙痒、啃食异物等其他行为受个体行为影响更大,所占时间比例不到1.4%。草地牧草采食量表现为四区与六区轮牧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连续放牧和二区轮牧,连续放牧采食量最低(P0.05);草地采食率呈现连续轮牧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的趋势,连续放牧达到39.06%,六区轮牧仅为27.9%;滩羊日采食量在二区、四区、六区轮牧方式下差异不大(P0.05),在连续放牧区最低(P0.05)。滩羊摄入的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磷的含量总体高于草群相应养分含量,而粗纤维和钙低于草群养分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比较接近,说明滩羊具有选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的能力;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呈上升变化,但滩羊摄入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总量增加;各处理下滩羊营养摄入量均超出了美国NRC绵羊饲养标准,说明暖季滩羊放牧不需要补饲。放牧期间,滩羊体重和日增重以连续放牧最低(P0.05),二区、四区及六区轮牧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下滩羊产羔率、羔羊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接近,说明在适宜载畜率水平下,轮牧方式对滩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征和增重产生了影响,相对于连续放牧,随轮牧分区增加,草地牧草采食率、滩羊采食时间和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下降,但草地采食量,滩羊日采食量及摄入的干物质、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总量增加。划区轮牧没有提高滩羊繁殖性能,但更有利于滩羊体重增加。若仅考虑滩羊牧食特征、增重性能以及生产中放牧管理的便利性,二区轮牧方式是宁夏荒漠草原滩羊暖季的最优放牧方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ERAP2,Cwc27,PPFIBP2,THADA,ZNF804B和AMHR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的相关性,旨在寻找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169头新疆褐牛母牛为试验对象,以2008—2015年间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乳糖率和体细胞计数等)和305 d产奶量为试验数据,基于课题组前期15头中国荷斯坦牛DNA混池重测序的结果筛选外显子区域10个SNPs,采用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sequenom mass Array genotype)分型技术验证10个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运用SAS8.1软件GLM过程对这10个SNP突变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SCS)、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体的关联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SNP位点均具有多态性,χ~2检验表明群体中9个SNP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RAP2基因两个位点(T98741711C和G98736141A)均与新疆褐牛305 d产奶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和GG型个体的产奶量最高;PPFIBP2(C45667492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糖率达到显著关联(P0.005),其中GG型个体的乳糖率最高;Cwc27(T14533269A)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显著关联(P0.005),与SCS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个体的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均最高,AA型个体的SCS极显著高于AT和TT型;AMHR2(C26758055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GG型个体显著高于CC和GC型个体。连锁不平衡分析与单倍型构建的结果发现10个SNPs构建了两个单倍型模块,其中SNP1和SNP2位点之间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r20.3),SNP4和SNP10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r20.6),随后分析了单倍型与SCS和泌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单倍型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状无显著关联(P0.001)。【结论】初步发现了ERAP2,Cwc27,PPFIBP2和AMHR2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能相关,结果可为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3.
Through 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 data analysis to predict somatic cell count (SCC) of Ningxia area in time, which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stitis in dairy cows, making the DHI data more effective and timely in guiding the dairy industry production. Using the difference method to make the average cow somatic cell data form September 2011 to February 2016 stabled, then used the seasonal ARIMA model to analysis, fitting and forecasting data. The auto.arima function of R software had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time series that finally confirmed the model was ARIMA (1,1,0)(1,1,0)[12], AIC was -3.67. The Acf test showed that the residual had no significant autocorrelation; Ljung-Box test showed that all P-value>0.5, indicating that the residual was white noise, and this model could be used to make predication for the next 24 months. The forecast function of the R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dairy cows SCC from March 2016 to February 2017, and the forecast map was drawn. 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C of the entire Ningxia area were showing a downward trend. The SCC would be the least in January 2017,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was about 253 100 per mL. It would be the largest in March 2016, was about 439 600 per mL.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dairy cows SCC in Ningxia was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f 20 million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It suggested tha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airy cow mastiti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Ningxia area. At the same time, if the data of the dairy cows SCC was added in timely, the data model should be updated to make it more close to the true value, which would be more meaningful to the actual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84.
试验对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完善肉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为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的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新疆华兴牧场惠康畜牧种羊繁育基地进行,供体母羊为纯种萨福克羊,受体母羊为哈萨克羊,并对出生的萨福克羔羊进行体尺、体重测量和记录,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 16.0软件分析各性状平均值和各个体尺指标与体重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30日龄萨福克羊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公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9;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38;母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1,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54。0~30日龄萨福克羊公羔各性状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45~65日龄生长速度一致。羔羊0~15日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等生长速度最快,而30~65日龄体高、体长、体重等部位生长速度较平稳;由体尺、体重相关性分析可知,臀宽与体重相关系数最大,管围和体重相关系数最小。由研究可知,0~30日龄营养要求关键,公羔与母羔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欲提高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则要注意羔羊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提供营养并提高饲料质量与管理水平。今后对萨福克羔羊的饲料管理中应该注重不同时期的饲养配方,合理改善饲养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86.
研究禁牧封育和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生物学特性变化,以期为该区草地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选取未封育(放牧)、封育3~15a、水平沟整地后1~15a的土壤,分析0—10,10—20,20—30,30—4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量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试验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放线菌为主,达到86.18%~94.43%,数量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微生物生物量碳、量氮含量,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草地封育年限增加呈上升变化,但水平沟措施下随着整地年限延长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种措施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相反,真菌数在封育6a和水平沟6a较低,分别为11.33,4.67cfu/g;(2)各处理下,0—40cm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整体呈现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有机碳等主要养分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3)相近恢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酶活性总体为封育草地高于水平沟(p0.05);研究认为,禁牧封育较水平沟措施更有利于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87.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盐化丘间低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从缓坡丘陵梁地,经盐化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沙地到流动半流动沙丘,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减少,一年生草本植物及沙生灌木、半灌木逐渐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下降。  相似文献   
88.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甜瓜遗传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甜瓜地方品种自交系4G21与3A823杂交产生的114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SSR法构建了一张包含14个连锁群、196个标记位点的甜瓜遗传连锁图谱,新增加48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806 cM,平均间距7.54 cM,最小间距1 cM,最大间距29 cM.将48个SSR标记定位于甜瓜遗传图谱,可作为锚定引物与不同群体构建的甜瓜遗传图谱整合.  相似文献   
89.
顾亚玲  马丽娜  许斌  李颖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88-1008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滩羊生长性状关联性,以提高滩羊整体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方法]选取69只宁夏滩羊为研究对象,运用PCR-RFLP技术,对已证实控制绵羊生长速度的主效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进行检测,统计各基因型与滩羊初生重、二毛重、3月龄及6月龄体重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检测到2种GH基因型,即AB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81和0.6519,A等位基因频率为0.1811,而B等位基因频率为0.8189。通过关联性统计分析,AB基因型与滩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AB基因型是影响滩羊生长速度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90.
15种糜子壳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糜子品种干燥种子为原料,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个糜子样品中,壳粉中酚含量(以对应的没食子酸量表示)为9.357 3~19.092 9 mg/g,且主要以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壳粉中黄酮含量以对应的芦丁量表示为0.247 9~0.682 4 mg/g,且主要以游离黄酮形式存在;糜子外壳颜色越深,其自由酚含量与自由黄酮含量越高。糜子壳粉中不同存在形式的多酚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组分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