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2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61.
为了探讨鸦胆子提取物苦木素的毒性,实验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对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进行了测定。70只健康昆明系雌性小白鼠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6个药物组,药物组分别以1.25、1.80、2.80、4.00、6.00、8.50 g/kg灌胃,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结果鸦胆子苦木素类提取物具有抑制小鼠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并能使血清中总胆红素升高(P〈0.05,P〈0.01),对两种酶的抑制与促生作用,第14天较第7天明显增强(P〈0.01)。实验表明鸦胆子苦木素对动物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2.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相似文献   
63.
张维霞  马绍英  王娜  马蕾  连荣芳  李胜  柴强 《草地学报》2022,30(7):1675-1683
为探究肉桂酸胁迫下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幼苗对外源物质维大利和褪黑素的生理响应。以‘定豌10号(D10)’和‘云豌8号(Y8)’为试验材料,以0.25 mmol·L-1肉桂酸为水培溶液,喷施不同浓度维大利(0.5,2,3.5 mg·L-1)和褪黑素(25,50,100 μmmol·L-1)为试验处理,并设置CK1和CK2为对照组,测定肉桂酸胁迫下施加维大利和褪黑素后豌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褪黑素后,D10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地上和地下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Y8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维大利后,D10和Y8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强,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而Y8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2 mg·L-1维大利和50 μmol·L-1褪黑素处理对肉桂酸胁迫下D10和Y8豌豆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表明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维大利和褪黑素可缓解肉桂酸胁迫对豌豆幼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65.
采用新鲜绵羊头、兔头各10个,自制硬头软管灌注装置,通过缓压适量灌注方法、带颅骨及带头骨腐蚀方法和延长腐蚀时间等综合方法制作血管铸型标本.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精美、完整的绵羊脑及脑外周血管铸型和兔头部动脉血管铸型,采用该方法可成功获得小型哺乳动物血管铸型标本.  相似文献   
66.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拟南芥高亲和性K+载体蛋白基因(AtHKT1)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521 bp,包括506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AF237672)同源性为99.34%,但与其他科植物HKT1基因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AY685182。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AtHKT1基因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57.45 kD,理论等电点为9.33;氨基酸序列中第1~40个氨基酸属信号肽序列;第152~500个氨基酸属Trk H阳离子转运体蛋白保守结构域,并存在蛋白激酶C,酪氨酸蛋白激酶,依赖cAMP/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糖基化和豆蔻酰化等功能位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有10个跨膜结构,N末端、C末端及中部等多个跨膜区具疏水性,符合载体类运输蛋白特点。表明本研究获得了拟南芥AtHKT1基因。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突变位点在野猪群体里面的遗传变异规律。以MC4R基因(D298N G>A)、RYR1基因(c.1843 C>T)、PRKAG3基因(1849 G>A)和IGF2基因(3072 G>A)突变位点为基础,通过PCR-RFLP、PCR-SSCP技术,对72头圈养野猪群体进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RYR1基因在c.1843 C>T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TT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1和P<0.05)。在MC4R基因D298N G>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而PRKAG3基因(1849 G>A)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是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发现AA基因型。IGF2基因3072 G>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发现多态性,经测序验证全部为GG基因型。这3个基因突变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本研究得出该野猪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较小,符合其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68.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礼县种植的二年生掌叶大黄根腐病发病部位分离纯化,然后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致病性测定,旨在明确导致掌叶大黄根腐病的病原物,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掌叶大黄根腐病株中共获得8种分离物,主要致病菌分别为粉红单端孢霉、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其分离频率随病原菌种类和植株发育进程而异,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在不同生长期发病部位均可分离获得,分离频率分别为41.18%~55.56%和3.03%~44.44%,尖孢镰刀菌仅在生长后期获得,分离频率为9.09%。刺伤大黄幼根接种致病菌后,根腐病发病率均较无刺伤接种显著提高。尖孢镰刀菌潜育期最短,病斑面积最大,致病力最强,而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潜育期长,病斑面积小,致病力相对较弱。以上说明伤口有助于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建议掌叶大黄定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植株的完整性,严防伤口产生。另外,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进行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单,回接时间短,再分离率高,结果可靠,可在植物根部病害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69.
探讨酵母微量元素锌对肉鸡肝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将50只1日龄AA商品代肉鸡随机分成5组:酵母锌高剂量组(锌40 mg/kg)、酵母锌低剂量组(锌30 mg/kg)、硫酸锌组(锌40 mg/kg)、空白酵母对照组、基础日粮对照组,每组10只,50 d后,取肝脏,测定肝组织中锌含量及ATPase的活性。结果显示,肝组织锌含量酵母锌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酵母锌低剂量组与硫酸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白酵母对照组与基础日粮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酵母锌高剂量组肝组织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或P<0.05),酵母锌低剂量组与硫酸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白酵母对照组与基础日粮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酵母锌易于被动物体吸收利用,其生物学利用率高于硫酸锌;随着肝组织含锌量增加,ATPase活性显著提高,锌对提高肝组织ATPase的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滩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_1羔羊主要性状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S V6.12统计分析软件对185只滩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羔羊体重以及7个羊毛性状指标进行了表型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弯曲数与其他各项羊毛性状间均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说明在选育中加强羔羊毛初生弯曲数的选择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其他各项羊毛性状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