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94篇
  1117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旱地小麦品种‘长旱58’为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处理下小麦旗叶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产量等都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氮肥主要通过影响小麦旗叶Pn和小麦的穗数、穗粒数来影响产量。在不施氮(N0,0g·kg-1)及正常施氮(N1,0.2g·kg-1)处理下,中度水分胁迫(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处理的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及产量大于充分灌溉处理(W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而在高氮(N2,0.4g·kg-1)处理下则相反。说明,适度水氮运筹会提高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形成,主要表现为粒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2.
以位于晋陕蒙接壤区的陕西省神木县为例,选取相关定量指标,对其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神木县和各乡镇土地利用均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景观基质为草地。2)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低,集中化程度高,组合类型少,土地利用程度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较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乡镇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高,集约化水平低,土地整体功能强,组合类型数多;乡镇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与该乡镇的矿藏开发、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和植被区系等有很大关系。3)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农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的地类,其分维数越小、形状指数越大、形状越简单的特征。因此,神木县未来土地利用需要增加有效植被盖度,进一步使陡坡农地退耕,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以及工矿用地复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从而保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利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六道沟流域农用地、林地和草地三种土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C/N值八种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为农用地>林地>草地,全磷含量表现为农用地>草地>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用地,速效氮含量表现为农用地>草地>林地,速效磷表现为农用地>林地>草地,速效钾表现为林地>农用地>草地;土壤C/N值表现为林地>草地>农用地;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仪,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地和梯田茄子在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茄子在川地与梯田不同栽培模式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都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引起川地茄子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引起梯田茄子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2)梯田茄子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日均值均显著高于川地茄子(P<0.01),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却显著低于川地茄子(P<0.01);(3)茄子在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  相似文献   
65.
利用1985—2008时间、空间序列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和区位熵评价法分析长武县耕地、果园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时段内,可得到果业面积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为非稳定序列,Granger因果检验可探究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其结果显示长武县的经济发展并非以耕地为代价,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大。此外,从空间角度探讨长武县果业发展和耕地减少之间的关系,区位熵评价结果说明各乡镇果业发展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协调度不同,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66.
列当杂草及其防除措施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寄生杂草列当Orobanche spp.每株可产生大量细小的种子,易于传播,且在出苗前已经对寄主作物造成危害,使列当的防除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详述了列当的生活史、为害现状以及防除措施,并突出了生物防除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诱捕"作物及"捕获"作物诱导列当种子"自杀发芽"理论的防除机制,本文提出了新型可持续生态防除思想,为列当科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施肥对山地红枣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施肥对山地红枣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0~20cm、20~40cm和40~60cm)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P<0.05),单一施肥与氮磷钾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红枣林在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较CK样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0~20cm土层微生物数量变化明显,其中N221.0P2O5272.7K2O 303.0和N303.7K2O 180.5两组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施肥处理下的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CK有显著增加(P<0.05),N221.0P2O5272.7K2O 303.0和N303.7K2O 180.5处理的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P2O5272.7处理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纵向分析表明,0~60cm土层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N221.0P2O5272.7K2O303.0配施处理能明显提高枣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8.
我国柳枝稷规模化种植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枝稷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适合作为生物燃料的能源植物。我国目前柳枝稷的种植规模不大,处于引种的初级阶段。柳枝稷引种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南方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简要叙述了我国柳枝稷引种历史和种植现状;根据近年来引种柳枝稷出现的问题,分析阐述了柳枝稷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以及我国柳枝稷种植的前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优质牧草,能够在废弃的工矿地、盐碱地和不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地区种植的第二代能源植物,柳枝稷在我国有着广泛种植前景,需要政府-企业-农户有机的结合,有计划的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69.
苹果树更新修剪对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渭北高原以苹果树长放修剪为对照,监测盛果末期苹果树更新修剪对果园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修剪的果园0~240cm土层土壤水分极显著高于长放修剪,240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更新修剪的果园土壤水分蒸散高峰较高且延迟30d左右,但生长期的平均蒸散强度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更新修剪的苹果树翌年新梢总数显著减少,短枝、叶丛枝比例显著降低,中枝、长枝比例显著增加,单果质量、果实产量、经济产值和水分产出率显著提高,但耗水量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综上可见,更新修剪改良了果园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了树体生长,是渭北高原盛果末期苹果树的适宜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70.
井赵斌  俞靓  魏琳  程积民 《草业科学》2012,29(2):219-228
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幼嫩叶片为材料,建立适合本氏针茅基因组DNA提取的改良CTAB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氏针茅SRAP 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DNA、Taq酶、dNTPs、Mg2+和引物)进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本氏针茅SRAP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 μL总的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加入量分别为:DNA(20 ng·μL-1)3 μL、Taq DNA酶(5 U·μL-1)0.2 μL、dNTPs(2.5 mmol·L-1)1.4 μL、引物(10 μmol·L-1)1.0 μL、Mg2+ (25 mmol·L-1)2.0 μL、10×Buffer 2.5 μL、ddH2O 8.9 μL。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该体系适于本氏针茅遗传多样性分析,该体系的建立可为本氏针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