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地表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砂壤土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滴灌条件下,当滴头流量增加时,湿润体的形状大小会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水平、垂直方向上湿润锋的运移距离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湿润锋的运移速率、入渗距离比值与水分入渗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湿润锋水平方向的运移速率比垂直方向上的要大,但是持续的运移时间没有垂直方向上的长;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距离滴头距离越近含水率变化幅度也越大,当q≥8 L·h-1时,滴头正下方约40 cm左右的土层含水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藏系绵羊的贾洛、红原、欧拉3个类群与新疆细毛羊、阿勒泰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试验对该5个类群89个绵羊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5个绵羊类群89个个体总共发现有168个多态性位点,单一多态位点(singleton variable sites) 82个,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86个,碱基A+T的平均含量达到了62.5%,明显高于C+G(37.5%),共检测到7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Pi)在0.01040~0.02892之间,单倍型多样性在0.640~1.000之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8.340,Tajima’s D中性检验发现这5个类群均不显著。通过构建NJ进化树结果表明,在藏系绵羊中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藏系绵羊中贾洛类群才与红原、欧拉类群聚为一类,再依次聚类的为新疆细毛羊、欧洲摩弗伦羊、东方盘羊;盘羊与羱羊单独聚为一类。该5个类群存在明显的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73.
研究砾土质戈壁土壤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分布情况,为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水分精确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红枣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砾土质戈壁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此类土壤滴灌条件下定植3、5和7 a 的红枣根系分布采用改良壕沟法进行观察,了解枣树根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砾土戈壁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有向肥水生长的特性,大量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以20~60 cm土层较密集,占总根量的65%~80%,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其根系数量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90%以上,其中0~40 cm土层根系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79%以上。可见,砾土质戈壁滴灌条件下3~7 a生的红枣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60 cm土层,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施基肥深度应在30~50 cm,施肥槽穴可留在树行中间。  相似文献   
74.
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塔什库尔干、多浪渠首、木扎提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5个群体共计114尾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7对引物在5个群体中共扩增出34个条带,扩增片段在105~370 bp。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发现,玉龙喀什河群体(Y)与塔什库尔干群体(T)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与喀拉喀什河群体(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明显分为2支。塔里木裂腹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87.84%,群体间遗传变异为12.16%。整个种群[WTBX]F统计数Φst为0.121 61(P<0.01),[WTBZ]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且塔什库尔干群体遗传多样度最高。  相似文献   
75.
调查了伊犁河谷上游巩留县壤土和沙土地盛果期苹果园土壤肥力与叶片营养状况,分别测定了土壤有机质、N、P、K、Ca、Mg、B等元素,研究了2种土壤质地果园的土壤和叶片营养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地区壤土盛果期果园中的土壤肥力水平适宜苹果的生长,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适中,土壤中N、K处于较丰状态。叶片营养均处于适宜值范围内,壤土果园应增施有机肥;沙土果园中土壤肥力总体偏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等元素处于缺乏范围,经过叶片营养分析诊断发现,除镁含量偏低、硼含量偏高外,其他元素的含量均处于适宜值范围。因此沙土地土壤肥力偏低可能与土壤质地有关,应该根据果树营养需求规律,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针对性施肥。  相似文献   
76.
NaCl胁迫对胡杨幼苗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杨幼苗抗盐能力为研究目标,采用盆栽沙培,以2年生胡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NaCl浓度0.3%、0.6%、0.9%、1.2%和2.0%进行盐胁迫试验,在盐处理后的1、5、10 d和20 d采叶样测定胡杨幼苗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和Cl-的含量。通过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胡杨幼苗的耐盐生理机制,为胡杨造林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片中Pro含量逐渐增加,在2%盐浓度胁迫下迅速积累,同时,胡杨幼苗叶Pro含量受盐浓度与胁迫时间影响非常显著。2)胡杨幼苗在中、低NaCl盐浓度处理下,SOD活性基本趋于降低的趋势,但2%NaCl盐浓度处理,SOD活性增加显著,胁迫时间对胡杨幼苗叶SOD活性的影响大于盐浓度。3)胡杨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胁迫时间下总体随盐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4)盐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片中K+含量降低,Na+和Cl-含量增加。从浓度与胁迫时间效应分析,胡杨叶片中K+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总体K+含量的降低幅度不大。 Na+含量在NaCl低浓度胁迫下,随时间效应不显著,在高浓度胁迫下,胁迫时间累积效应显著。盐胁迫下,胡杨叶片中的Cl-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3%、0.6%NaCl低盐浓度胁迫时Cl-含量增加幅度较小,2%NaCl盐浓度处理下增加幅度较大。表明胡杨幼苗叶片生理生化过程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通过增加Pro、可溶性蛋白、SOD活性含量,保持较高的K+的吸收水平,增强了胡杨幼苗抵御盐胁迫的能力;在盐胁迫下,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加重盐胁迫程度,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77.
作者通过对融合方式、融合场强、体细胞与透明带切口位置及重构后是否修复等条件对北山羊—山羊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融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融合方式能显著影响融合率(67.57%和42.15%,P<0.05);场强在1.3~1.9 kV/cm范围内对融合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影响;体细胞在透明带的切口处对融合率影响不显著,但融合过程中死亡率高于对照组(8.25%和2.3%,P>0.05);重构后立即融合与修复2 h后再融合对融合率没有影响(67.29%和68.33%,P>0.05)。  相似文献   
78.
为探明土壤水分、胡杨幼苗叶片光合特征及长势对地表覆盖材料的差异反应,试验采用地表覆膜(T1)、覆草苫子(T2)、覆细沙(T3)连续4个月(5-8月)覆盖处理,以无覆盖(CK)作为对照,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覆盖材料的效果差异,旨在为塔里木河胡杨林更新复壮的覆盖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覆盖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T1、T2与T3较CK高11.71%、13.36%和9.29%,7月和灌水8d后表现最明显。不同覆盖材料覆盖处理均提高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各处理与CK均差异显著。不同覆盖材料覆盖处理增加胡杨幼苗对午间光能利用,没有出现"午休",且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T1、T2与T3较CK高17.17%、24.24%和12.12%,有利于形成干物质。不同覆盖材料覆盖处理显著提高胡杨幼苗的成活率,T1、T2与T3较CK高12.45%、16.02%和10.38%,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明显增长。通过对1 hm~2土地种植预算,T1、T2与T3成本分别较CK降低84.27%、 86.38%和18.52%。根据隶属函数均值大小,综合效果为T2T1T3CK,覆草苫子较适宜在胡杨幼苗栽植过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9.
旨在研究饲粮甘草茎叶水平对育肥期阿勒泰羊羊肉肌酐酸、硫胺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探讨育肥期阿勒泰羊饲粮中甘草茎叶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体质量为40 kg的6月龄健康阿勒泰羊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羊。分别饲喂6种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不同的等能等氮试验饲粮(对照组Ⅰ组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0.00%,试验组Ⅱ、Ⅲ、Ⅳ、Ⅴ、Ⅵ组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分别为10.01%、14.95%、20.41%、29.98%、60.11%)。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除了Ⅵ组羊肉背最长肌中硫胺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不同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和胆固醇的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P0.05),但Ⅳ组肌苷酸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0.67%,而胆固醇质量分数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45.33%。与对照组比较,Ⅲ组背最长肌中二十碳二烯酸的质量分数极显著降低(P0.01),二十一碳烯酸和二十二烷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背最长肌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来看,Ⅳ组降低程度最大,降低了10.55%;从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来看,Ⅲ组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5.54%;而从必需脂肪酸亚麻酸来看,仅有Ⅳ组有所增加;Ⅴ组的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低于其他各组,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Ⅵ组极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蛋氨酸质量分数(P0.01),Ⅲ组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酪氨酸质量分数(P0.05);而Ⅳ组背最长肌中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Ⅵ组(P0.05),但与对照组及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Ⅳ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各组。由此可见,Ⅳ组有利于改善羊肉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胆固醇、风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的质量分数;Ⅳ和Ⅴ组有助于提高羊肉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综合考虑,20.41%甘草茎叶添加水平最佳,29.98%甘草茎叶添加水平次之。  相似文献   
80.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