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1篇
  23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改进N-FINDR算法的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提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MODIS数据中普遍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该文利用2008年和2009年多时相的MODIS13Q1影像,以经过优化的N-FINDR算法进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各省的误差均控制在正负4%左右。利用同期多时相的HJ-1星分类数据作为参考值,在试验区域选择14个均匀分布的样区验证混合像元分解结果。结果显示6个样区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其余8个样区的误差基本在15%左右。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从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与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低的相关性入手,探讨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含量的异常特征,为筛选诱发出生缺陷的敏感因子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途径.选取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中阳和交口两县为研究区,根据流行病调查路线和村镇,逐村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样品中Al、As、Ca、Cu、Fe、K、Mg、Mo、Na、Ni、Pb、Se、Sn、Sr、V、Zn等16种元素含量.运用ArcGIS 9.0软件,绘制研究区内96个采样点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土壤中16种元素含量分布的专题图,并进行Kriging插值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低的空间变异趋势与土壤元素含量分布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元素V、Se、Mo、As、Mg、Na含量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的空间相关性较大.土壤中V、Se的低含量和Mo、As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说明土壤元素含量异常与出生缺陷发生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其品质与安全的重要方面。为了探讨山东省弥河流域不同条件下重金属在冬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的富集特征,该文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光谱仪(ICP-AES)分别测定了研究区所采集样点的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的重金属Cr、Cu、Ni、Zn、Mn和V的全量,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对重金属Cr、Cu、Ni、Zn、Mn和V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根系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Ni〉Mn〉Cr〉V,茎叶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Mn〉Cr〉Ni〉V,籽粒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Mn〉Ni〉Cr〉V;冬小麦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Cr、和Mn富集能力的顺序是:根系〉茎叶〉籽粒;重金属Cu、Ni、和Zn富集能力的顺序是:根系〉籽粒〉茎叶;而重金属V只有在根系富集,茎叶和籽粒均不富集重金属V。  相似文献   
74.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源头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沙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对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视较少,开展的工作也不足,随着问题的日益凸现,开展以流域源头农村的面源污染为主要形式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的重点任务,呼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5.
利用辐射度模型模拟玉米冠层辐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遥感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地面目标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研究不断深入,计算机模拟模型因其对植被结构的细致描述并能更真实模拟光线与植被冠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以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生态系统试验站测量的夏玉米为例,在对玉米三维结构进行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L系统对生长期的玉米进行建模,进而应用基于真实结构场景的辐射度模型(RGM)计算了玉米场景的二向性反射率因子(BRF),对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辐射度模型用于植被冠层光辐射分布模拟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为波谱库提供可靠的多角度数据,并为进一步冠层辐射分布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究乌鲁木齐市典型蔬菜基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对人的健康风险,采集140份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分析,结合实测土壤重金属数据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对儿童的HI(总非致癌风险)和TCR(总致癌风险)大于成人,各分区表现为粮食作物区蔬菜作物区油料作物区水果区,砷(As)、铬(Cr)和铅(Pb)是各分区非致癌风险中较大的3个贡献因子,其中As、Cd也是各分区致癌风险中最主要的贡献因子。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不会对成人健康造成危害,但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评价结果还表明,致癌风险处于人体可耐受的范围,As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镍(Ni)、Cr无致癌风险。用污染负荷指数(PLI)评价该区域污染程度的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整体污染程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77.
地表模拟覆盖率对坡面流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坡实验水槽在较大坡度(5°~25°)、流量(0.25~2 L/s)和覆盖率(0~25%)范围内,系统研究了坡面流阻力系数与坡度、流量、覆盖率、流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阻力系数随着覆盖率增加呈幂指数增加(f=0.1013×(1-Cr)-8.573,R2=0.9);f-Re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流量的增加,负相关关系越来越显著;f-Fr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负相关关系越来越显著.通过因子分析发现:f=0.185(1-Cr)-6.137Fr-0.438(R2=0.934),可以用来计算地表覆盖条件下坡面流阻力系数.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水动力学角度分析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对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基于EPIC模型的中国典型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6—2005年中国典型小麦生长过程,构建了基于水分胁迫的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对中国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呈现出从西北干旱区向东南湿润区递减的趋势,且春小麦分布区旱灾致灾强度高于冬小麦分布区;中国农牧交错带是小麦干旱致灾强度较强且波动较大的区域,也是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较高的区域;1966-2005年春小麦区干旱致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冬小麦区呈现普遍上升趋势,其中北部和黄淮冬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宁南山区不同放牧强度对天然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位于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过渡放牧区、中度放牧区和持续禁牧三种条件下的天然草地 0 - 9.9m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三者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差别在 0 - 4m以上土层。 0 - 4m土层的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显著 ( p =0 .0 2 2 838)高于中度放牧区 ,极显著 ( p <0 .0 0 1 )高于过渡放牧区 ,中度放牧区也显著高于过渡放牧区 (p =0 .0 2 80 2 3)。平均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分别是中度和过渡放牧区的 1 .2 5和 1 .5 6倍 ,中度放牧区是过渡放牧区的 1 .2 5倍。 4- 9.9m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中度放牧区和过渡放牧区没有显著差异 ,平均土壤湿度分别为 1 2 .3%、1 2 .7%、1 2 .7%。  相似文献   
80.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