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5篇
  4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本研究以育成的‘云岭’系列水稻雌性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构建水稻雌性核不育系SNP分子指纹数据库,同时检测分析其抗逆相关差异位点。结果表明,56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2 727个标记位点,并利用12 475个多态性SNP位点的物理位置构建了分子指纹图谱。籼粳组分分析发现10个雌性核不育系的粳型组分比例均大于籼型组分比例,‘云岭301FS’~‘云岭305FS’的籼型组分明显小于‘云岭306FS’~‘云岭310FS’,且籼粳位点差异明显。水稻雌性核不育系的抗逆相关基因主要有8种类型,共有41个基因,包含160个位点,表明供试的水稻雌性核不育系拥有良好的抵抗相应逆境的分子基础。通过比对参考基因组,发现一些基因的CDS区碱基发生不同程度的转换、颠换,其中有6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同义突变,13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错义突变,这可能导致多肽链原有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水稻抵抗逆境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雌性核不育系的分子鉴定及其优良抗逆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草在冬季作物田大麦、小麦、油菜和蚕豆田均有发生。危害的虉草有两个种,分别是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和奇异虉草P.paradoxa。其中小籽虉草的发生较为普遍,奇异虉草为零星发生。虉草造成的危害指数在6%~50%之间,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110kg/667m2之间。虉草的防除以化学防除为主,人工防除为辅,但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防除农田虉草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以及添加6-BA、KT和NAA分化植株。【结果】PKM-1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与2,4-D密切相关,2.0 m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6.0%;NA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效果不明显。秋水仙素和处理时间对辣木花药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具有剂量效应,0.6%秋水仙素处理72 h和0.8%秋水仙素处理48 h获得相同加倍效率,二倍体诱导率达60%。没有添加秋水仙素的对照,也形成少量二倍体愈伤组织,说明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然加倍。添加不同浓度6-BA、KT和NAA,诱导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分化,但均未分化出胚状体。【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但分化完整植株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 v1.01,GPI-锚定位点软件big-PI Predictor和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HMM-2.0这4个软件分析预测稻瘟菌12595个蛋白序列中有1134个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小值为78bp,最大值为7849bp,平均1231bp。引导它们的信号肽长度介于15~45个氨基酸之间,平均为21个氨基酸。435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描述,主要是与代谢有关的酶类。分析了其中降解细胞壁组分和与致病相关的酶类,提示在稻瘟菌侵染水稻不同阶段产生的关键酶及基因的功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优势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与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对其控制效果的影响,在棉田尼龙纱网笼罩中释放烟粉虱之后,再分别单独释放海氏桨角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组合(1∶1、1∶3、3∶1)释放,定期调查统计2种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量和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放蜂对照,自首次放蜂后40 d开始,所有放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烟粉虱若虫种群密度,每100 cm~2叶片上均少于1.00头,但各处理间的烟粉虱种群密度无显著差异;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以3∶1比例组合释放的处理中对烟粉虱的寄生量最高,每100 cm~2棉花叶片上能达到4.25头。表明在棉田中对烟粉虱进行生物防治时,以初级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与复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为3∶1的比例释放,可以到达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LysM结构域包含蛋白(lysM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为植物中公认的病原菌信号受体蛋白。本研究在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遗传调控网中筛选获得一个关键靶基因,暂命名为OsEMSA1,该基因编码包含一个Lys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OsEMSA1蛋白N端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具备跨膜结构,LysM结构域位于蛋白C端,为胞外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光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生长调节元件在OsEMSA1启动子区有很高的分布。电子表达谱分析表明,OsEMSA1基因在野生型水稻日本晴多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根中和开花前的胚囊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可能参与调控水稻根和雌配子发育,同时逆境胁迫、激素信号以及病菌侵害也能不同程度的诱导OsEMSA1基因的表达。基因共表达分析显示,OsEMSA1基因与激素信号传导响应、逆境胁迫应答以及抵御真菌病害的基因存在互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由OsEMSA1基因自身启动子驱动的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为进一步分析OsEMSA1基因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并为发掘LysM结构域包含蛋白的潜在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筛选的2株解磷菌株(草酸青霉Mo-Po菌株和黑曲霉An M菌株)能通过固体发酵腐熟烟草废弃物和制备功能生物菌肥。以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和发芽指数为指标,优化Mo-Po、An M复合发酵烟草废弃物的适宜培养基为70%烟草废弃物,30%草炭,水分含量35%,pH值6.5;An M、Mo-Po菌种混合的适宜比例为2∶1;适宜接种量为基质重量的0.75%。在此优化条件下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为6 d,发酵终产物的发芽指数大于99%,烟碱含量为0.19%,An M、Mo-Po菌株孢子总量达6.7×1010个/g。  相似文献   
19.
桉树—紫茎泽兰复合系统为近年在云南省出现的一种新生物入侵现象。基于其成因探析、风险评估、演替预测的多重需要,研究了紫茎泽兰入侵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入侵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出季节差异,即在干季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重度入侵的阴坡样地除外),在雨季则具有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该研究将为生物入侵条件下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与科学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在全球分布广泛,且危害多种农作物,2007年中国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在中国仅发生于云南省,但其适生性强,定殖和传播扩散的风险极高。本文就宽叶酢浆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措施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