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5篇
  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阐明烟草赤星病(tobacco brown-spot disease)病原真菌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抗性水平的长柄链格孢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基因钓鱼(Gene Fishing)技术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对已克隆到的AlCyP1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一个亲环蛋白基因AlCyP1的表达量在不同抗性水平的长柄链格孢中存在明显差异;应用DNA步移(DNA walking)方法克隆得到AlCyP1基因的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中存在2个翻译起始密码子,可以编码产生2种不同长度的多肽,长、短多肽产物分别具有222和188个氨基酸,其中短多肽起始于长多肽的第35个密码子;另外,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AlCyP1和其他真菌的亲环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50.0%~61.3%;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对AlCyP1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该基因通过表达水平的改变参与了长柄链格孢对渗透胁迫的适应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了明确多年生水稻田间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及为害情况,为多年生水稻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盘拍法和目测法,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记录多年生水稻及当地常规水稻田间害虫种类和数量,并记录水稻的卷叶数及白穗、枯心苗数量;利用四分位法对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调查,多年生水稻第1季和常规水稻田间水稻害虫均共17种,隶属5目12科,且主要害虫均为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水稻害虫共13种,隶属4目8科,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常规水稻害虫共12种,隶属5目10科,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多年生水稻田和当年常规稻田中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第2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多年生水稻(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高于第1季,多年生水稻田(第1季、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高于当年常规稻。多年生水稻(第1季、第2季)和常规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均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多年生水稻第1季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同常规水稻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显著高于第1季和当年常规水稻。【结论】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主要害虫种类及主要发生时期与常规水稻田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2季)受害虫为害较第1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3.
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方式,对云南各地区农民用药行为及用药安全、用药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比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农民农药使用行为及安全用药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培训前农民选购农药信息来源不规范、不采取施药防护措施、农药不单独存放等12项不符合安全用药行为或意识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临沧地区(68.3%)大理地区(68.2%)楚雄地区(67.1%)文山地区(55.5%)昆明地区(51.2%);培训后各地区不符合12项安全用药行为或意识有改善,结果为:昆明地区(48.8%)文山地区(44.5%)楚雄地区(32.9%)大理地区(31.8%)临沧地区(31.6%)。文化程度差异是导致各地区农民频频出现不符合安全用药行为和养成这些行为意识的重要原因;加强安全用药培训和规范用药的宣传力度,有助于农民的安全用药行为趋于规范,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和保护农民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4.
为明确取食马铃薯块茎和叶片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差异,分别对取食马铃薯块茎和叶片的马铃薯块茎蛾4龄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取食马铃薯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有4门8科10属15种,其中褪色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为优势种,其相对多度分别为17.20%和16.06%。从取食马铃薯叶片的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有4门10科10属16种,其中琥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和乙酸钙不动杆菌为优势种,其相对多度分别为11.86%和15.07%。取食马铃薯块茎和叶片的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内相同的可培养细菌有4属5种,分别为褪色沙雷氏菌、深红沙雷氏菌Serratia rubidaea、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乙酸钙不动杆菌和琥珀葡萄球菌。表明取食马铃薯块茎和叶片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组成结构不同,且优势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5.
[目的]明确云南省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是否适宜种植三七,筛选森林土壤中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资源,为三七林下种植及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森林类型(杂木林、思茅松林、云南松林和桉树林)土壤浸提液,比较过滤液(除去微生物)和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以连作土为对照,分析添加10%林下土壤对连作土中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单株鲜重的影响.利用LB平板分离法分离森林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三七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选取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类鉴定.[结果]与过滤液相比,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杂木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桉树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连作土中添加10%松林土壤可有效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添加杂木林和桉树林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七幼苗生长.从森林土壤中共分离获得465株细菌,其中分离自松林土壤中的14株细菌对供试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包括6株芽孢杆菌属、5株链霉菌属、2株假单胞菌属和1株肠杆菌属,抑菌活性在58.02%~98.61%.[结论]松树林尤其是思茅松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且这些有益微生物既能抑制根腐病菌,减轻三七连作障碍,又能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为解析三七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与土传病原菌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根系与病原菌孢子互作的方式研究三七根系对根腐病原菌茄腐镰刀菌F3(Fusarium solani)和恶疫霉菌D-1(Phytophthora cactorum)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方向的影响;收集三七根系分泌物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分析根系分泌物中的成分;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中部分糖类、氨基酸类和长链有机酸对三七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三七根系能显著促进茄腐镰刀菌和恶疫霉菌孢子萌发且对芽管生长方向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三七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酸类、醇类、糖类、氨基酸类、胺类、嘌呤嘧啶类、酯类、酮类和酚类等9类物质.其中酸类、醇类、糖类和氨基酸类是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且长链有机酸类(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和月桂酸)对根腐病原菌具有低促高抑效应,糖类(纤维二糖和麦芽三糖)和天冬氨酸可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促进病原菌菌丝生长,且纤维二糖和麦芽三糖能促进根腐病原菌孢子萌发,对镰刀菌孢子萌发的芽管具有趋化作用.[结论]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对芽管的生长方向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67.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尚无系统研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种质资源是栽培稻育种以及品种改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收集21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杂草稻群体、6个栽培稻品种和2个杂草稻对照群体为材料,通过在海南同质园种植,测定18个表型性状,分析其性状的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齐穗期和齐花期均明显早于栽培稻,杂草稻的实粒数和总粒数均较优于栽培稻,杂草稻资源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99%~196.29%,多样性指数为0.27~2.0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结实率,其次为实粒数、剑叶长/宽和总粒数。相关性分析表明,18个表型性状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始穗期和始花期与株高、穗长、剑叶长宽比、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长、剑叶长宽比、分蘖数、始穗期、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集中在累计贡献率为70.57%的6个主成份,其中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杂草稻的始穗期、始花期、齐穗期、齐花期、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聚类分析将23个杂草稻群体在欧式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18个指标综合评价D值>0.68的有3个群体,其中,来自南通如皋WJ-NJ1的D值最高(0.715),其次是来自常州金坛WJ-CZ1(0.698)和盐城市辖区WJ-YC2(0.682)。本研究为杂草稻种质资源在未来的辅助育种以及栽培稻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研究了暴露于含有亚致死剂量毒死蜱的人工土壤中8周时间内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死蜱对蚯蚓SOD、CAT、GSH-Px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酶对毒死蜱毒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除蚯蚓的LC50、产卵率、卵孵化率等常用的蚯蚓生态毒理学指标外,蚯蚓的SOD、CAT、GSH-Px抗氧化酶活性与实验农药的毒性效应具有相关性,但各指标在对毒性的响应敏感性上存在差异,其中,SOD、GSH-Px最为敏感,而CAT最不敏感。因此,在生态毒性诊断时,应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一套指标体系相互补充,以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及长期诊断。  相似文献   
69.
 稻瘟菌和水稻是研究禾本科作物病原-寄主互作机制的模式病理系统。云南罗平县不仅是云南省水稻主产区,栽培水稻品种多样,同时也是稻瘟病易发区,田间稻瘟菌群体组成复杂,信息流强度大。田间单孢菌株的分离和无毒基因的研究,是揭示稻瘟菌毒性变异机制和制定田间稻瘟病综合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单孢分离,从2017年云南罗平田间病样上分离和保存了有效单孢菌株120份,系统地进行了菌株培养性状、产孢能力、7个无毒基因存在/缺失多态性及无毒基因变异与致病性相关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培养性状、产孢能力差异较大,但培养性状和产孢能力与菌株的病样源无关;ACE1Avr-PiztAvr-Pita1Pwl2Avr-PikAvr-PiiAvr-Pia 7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罗平120个田间菌株中的存在/缺失频率不同,ACE1Pwl2Avr-Pizt存在频率最高(100%),Avr-Pia最低(5%),Avr-Pita1Avr-PikAvr-Pii分别是99%、99%和89%,并首次分离和鉴定了33个包含3个Avr-Pik等位基因拷贝的菌株;部分代表菌株接种单基因系水稻的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中无毒基因的完全缺失或变异能使携带相应抗病基因的单基因系水稻材料感病,表明病原通过丢弃或修饰其无毒基因逃避寄主的免疫识别,克服寄主的抗性。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资源,奠定了水稻-稻瘟菌互作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且也为云南罗平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短时高低温胁迫对南亚实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是一种重要的入侵性农业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四川和河南等地,南亚实蝇的为害严重降低了蔬菜和水果的品质。短时极端温度是影响南亚实蝇种群的重要因子。为了明确短时高低温对南亚实蝇的影响,通过选择12 h的短时低温(-4、0、4、8℃)及12 h的短时高温(34、38、42、46℃),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短时高低温胁迫对南亚实蝇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高/低温处理后,南亚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降低逐渐下降;随着处理短时高/低温的升高/降低,南亚实蝇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和后代性比逐渐增加;随着短时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的寿命先延长后缩短,单雌产卵量逐渐减少;随着短时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雌雄成虫的寿命逐渐缩短,单雌产卵量先增加后减少。短时高温和短时低温均对南亚实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不利的影响,但一定的低温(8℃)处理后对雌成虫繁殖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