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38篇
  59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92.
[目的]在白龙江流域武都站以上区域构建HBV水文模型,通过对区域日径流模拟研究,来评估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方法]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分析径流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1)在率定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65,确定性系数R2=0.74,验证期Ens=0.60,R2=0.70,HBV模型在该流域模拟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降水量与模拟径流变化趋势对应,HBV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洪水对降水的响应过程。[结论]HBV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白龙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根据渭河上游渭源等12县(区)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71-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及北道水文站1971-2008年径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与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71年以来,渭河上游气温以0.3℃/10 a的倾向率上升,气温的突变年为1994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及2004年.潜在蒸散以23 mm/l0 a倾向率增加,突变点出现在1993年.月径流量与降水量基本呈同步变化.年径流量以2.57×l08 m3/l0 a倾向率减少,突变点出现在1991年.径流量与气温、潜在蒸散、降水量的相关性比较显著.气温升高,潜在蒸散增加,地表水支出增多;潜在蒸散加大,降水量减少,地表水收入减少,这是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4.
近50年内蒙古潜在植被地理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为  赵军  尹东  韩涛  李丽丽 《草业科学》2013,30(8):1167-1174
原生植被演替过程与环境间表现出复杂的耦合关系,通过模拟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来反映植被对环境因子长期适应和选择的重要生态过程,是研究植被地理格局的基础。本研究运用GIS及综合顺序分类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94个气象台站近50 a气候数据分前后25 a两期的模拟,分析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潜在植被地理格局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潜在植被共分为16类,归为6个类组,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在高平原和山前平原地区的潜在植被呈干湿地带性分布,而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地地区呈垂直地带性分布。近50 a间,不但各潜在植被类型自身的面积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类型之间也有明显的演替。荒漠、半荒漠类和山地草原、典型草原类受立地气候变干影响,面积呈增加趋势并向东扩张;草甸草原类和森林草原、森林类受立地气候变干和气温升高的综合影响,面积呈减少趋势并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退缩。这种演替格局反映了植被对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多元适应性结构。  相似文献   
95.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羊河流域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51—2009年气象资料和武威市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对比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分析、Arcgis空间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石羊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气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月、季、年平均降水增量不同程度地增(减),并且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 a,降雨量1~3 a。从气象因素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可以看出,降水是影响春小麦乳熟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素,而气温和降水与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替代了9210气象通信系统,气象通信系统的调整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实时气象通信业务的需要,实现了传统电报格式资料、数据文件格式资料和部分气象加工产品等传输任务。解决了气象数据传输时效要求高、传输信息量庞大、传输环节多、不规范、监控不全面的现状。通过对气象通信系统调整后信息传输流程的梳理和优化,进行了归纳、整理。一个科学、合理的传输流程,对信息的传输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网络业务人员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保证各类气象信息的及时传输,对提高信息的传输时效和传输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7.
甘肃临夏高寒区油菜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预测气候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高寒地区油菜生长季节对不同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对高寒地区油菜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气候区划分析了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各生育期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了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相似文献   
98.
高海拔地区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研究了高海拔旱作区不同气候情景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中降水、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积温、降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期间的积温每增加50℃·d,累积生长量增加0.2g·株-1·d-1;降水量增加10 mm,累积生长量增加0.11 g·株-1·d-1.计算两年不同播期水、热耦合指数,具有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反之则有减少的趋势.在水、热要素中,降水在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中的贡献更突出.最终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增加.根据干物质积累特点和不同气候条件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
〗利用石羊河流域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51—2009年气象资料和武威市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对比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分析、Arcgis空间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石羊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气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月、季、年平均降水增量不同程度地增(减),并且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 a,降雨量1~3 a。从气象因素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可以看出,降水是影响春小麦乳熟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素,而气温和降水与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2012年7月29日武威市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D卫星云图、单站地面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2年7月29日下午到夜间武威市的对流性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层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发生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强降雨天气能量的释放过程;大的湿度条件和水汽在本地辐合,为大到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到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是对流增强、雨强增大的必要条件;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加强是降雨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