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2篇
  3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锞  胡丹  陈祉夷 《农业工程》2021,11(1):137-140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其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陕西省茶叶出口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陕西省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潜力较大,未来将逐步呈上升态势。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通过借力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稳固绿茶品牌、布局海外仓解决出口难的问题,以及完善跨境电商法律秩序,拓展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析微地形下土壤受雨滴打击后产生的结皮类型及团聚体组成差异。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坡面不同位置的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为指标,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37.28%、43.58%、36.69%、40.34%;(2)以降雨历时5 min为例,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分别为:51.49%、46.00%、62.76%、51.02%;(3)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5、0.20、0.14、0.17 mm;(4)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的大小分别为:0.223、0.200、0.229、0.205。微地形下产生结皮差异使得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萍  陈小娥  方旭波  刘妍  竹琳  余辉  郭健  员立萍 《核农学报》2020,34(5):1002-1011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聚集体解聚,浊度增加、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和细微化,同时改善了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在压力作用下表现为粘度、空间色度值均有所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乌贼墨黑色素在120 MPa下热变性温度为90.70℃,焓变值为0.45 J·g-1,且该压力下其贮藏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特定压力处理范围内,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颗粒在120 MPa处理后颗粒尺寸最小。因此,DHPM改性技术改善了乌贼墨黑色素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作用机制研究回顾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水力侵蚀的微观描述即为土壤团聚体的破裂过程。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可以改变土壤的力学以及水文特征,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因此,对近20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物理、生物、电化学作用3个研究视角,分析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这对深入认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展根-土相互作用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壤砂土水分运动及水力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实现保水控盐对于滨海壤砂盐碱土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而明晰CMC对滨海壤砂土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是科学使用CMC的重要基础。为研究施加CMC滨海壤砂土水分运动规律,本文通过开展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探索不同CMC施量(0、0.1、0.2、0.4、0.6 g?kg-1) 对壤砂土入渗特性、水分分布和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MC土壤的最终累积入渗量增加了4.90%~15.17%、达到预设湿润锋深度的入渗时间增加了61.90%~604.73%;Philip入渗模型参数吸渗率S和Green-Ampt模型参数KsSf均随CMC施量的增加而减少,吸渗率S和平均土壤水扩散率与CMC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分别可用二次多项式和指数函数来表示;CMC增强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剖面含水量提高了0.72%~3.74%;CMC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影响了土壤水力参数,滞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及进气吸力倒数α均与CMC施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饱和导水率Ks和形状系数n呈反比关系。通过对变异系数CV的分析发现,CMC对饱和导水率Ks和进气吸力倒数α影响表现为中等差异,对滞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和形状系数n表现为弱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CMC对滨海壤砂土减渗保水的内在机理,为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剖析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7—2018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向林木和草地转化,未利用地向草地、林木和农田转化; 这些转化同时促使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57.56亿元,增幅33.28%,其中榆林市增量最大,铜川市最小; 除食物生产功能价值量有所减少外,其他服务价值均在增加; 调节服务价值增加量最大,文化服务价值增幅最大。(2)研究区32.93%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主要集中退耕还林区和防风治沙区; 农田向林木和草地的转化是价值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促使服务价值增加363.64亿元,占总增加量的95.68%; 未利用地的转化是服务价值增加的另一贡献因子,促使价值量增加16.42亿元,占比4.32%。研究区5.92%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集中在西部风沙区和南部残塬区; 大型集中农场的修建导致林木和草地向农田转换,促使服务价值损失70.17亿元,占总损失量的93.08%。(3)榆林市辖区43.24%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在增加,延安市23.37%增加,铜川市仅11.51%。(4)在不同地物类型中,林木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大,草地次之;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以上监测结果说明,研究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随之促使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增加,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2019~2020年以陕单 650(中熟)和东单 60(晚熟)为材料,设置 4个种植密度 6.0×104、 7.5×104、 9.0×104和10.5×104株/hm2,研究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可以提高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陕单 650在密度为 9.0×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 18 083.5 kg/hm2,东单 60在密度 7.5×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17 472.9 kg/hm2。两个品种粒重及子粒含水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陕单 650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平均灌浆速率较东单 60均早 4 d和高 0.06 g/d;陕单 650和东单 60子粒平均脱水速率为 0.98%/d和 0.93%/d,陕单 650在生理成熟 4 d后子粒含水率迅速降至 25%。当密度为 9.0×104株/hm2时,陕单 650的叶片干物质转运率明显高于东单 60。通过适度增密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降低子粒水分的技术途径,协同实现陕西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子粒收获生产。  相似文献   
8.
微地形DEM的最佳点云密度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舟  李光录  任磊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6):155-158,163
[目的]通过对微地形DEM的最佳点云密度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取出最佳点云密度,以实现高效、快速获取地表微地形观测结果的目的,既可降低计算成本,又能够保证观测精度。[方法]通过对多个扫描测次的点云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出针对该数据最佳DEM水平分辨率为4mm,对原数据进行7种等级的压缩生成对应的DEM。采用平均误差、中误差、标准差3种最常见的DEM精度指标对生成的DEM进行精度评价分析。[结果](1)在点云压缩程度15%时,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平均误差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极低的数值上;点云压缩程度15%时,平均误差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而迅速的增大。(2)在点云压缩程度10%时,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标准差基本没有变化;点云压缩程度10%时,标准差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大。(3)在点云压缩程度20%时,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中误差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极低的数值上;点云压缩程度20%时,中误差随着点云密度的减小而迅速的增大。[结论]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20%的点云压缩密度为生成微地形DEM最佳的点云密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渠灌区灌溉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阐述了灌区进行灌溉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构想了灌区灌溉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网模式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肉牛场不同牛群全混合日粮(TMR)的粒度和饲料消化率。[方法]在固原市瑞科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选取西门塔尔牛犊牛、母牛、育肥牛各120头作为试验牛群,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对照组未添加。[结果]结果表明,断奶犊牛和育肥牛TMR日粮粒度第2层比例最高分别为51.60%,52.9%。母牛第1,2,3层比例基本相同,在20.30%~21.85%之间。犊牛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后第1,2层筛上物合计35%,比例下降,说明犊牛消化程度增加,消化率提高。育肥牛日粮第1,2层筛上物合计分别为64%,48%,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24%。[结论]肉牛TMR日粮粒度越大,粗饲料越长,过瘤胃速度越慢;育肥前期粗饲料长度为2.5 cm,育肥后期粗饲料长度3.5 cm。断奶犊牛和育肥牛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提高了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