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在兴山全县选取1 995个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2000年土壤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兴山县优质烟叶产区(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下降,土壤中全磷处于中偏低状态,全烟区普遍缺硼;兴山县烟区应根据"持续控氮、适度增磷,全面补硼"的原则进行施肥调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双向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将其结构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分叉角和回转半径两个结构参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6种结构参数组合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fluent对流道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量纲分析建立流道结构参数与流道单元局部水头损失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双向流道单元局部水头损失与分叉角、回转半径和流道流速有关,分叉角与局部水头损失呈负相关关系,回转半径和速度与局部水头损失呈正相关关系;当入口流速为固定值时,分叉角为32.4°、回转半径为1.72 mm,流道单元局部水头损失最大;当设置10个流道单元时,交叉排列方式组合的灌水器流态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3.
"绿色威雷"保护性防治杨树云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成虫在湖北省羽化期为4月10日~5月20日,在成虫羽化初期,采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杨树4 m以下主干喷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大面积成片杨树林,通过防治林缘天牛可达到控制整块林地天牛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鱼腥草炭疽病大田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的ITS、GAPDH、TUB2、ACT和CAL基因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5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6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YXC26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YXC26为鱼腥草炭疽病致病菌。结合菌株YXC26形态观察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YXC26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YXC26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YXC26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浸粉,菌丝致死温度为53℃处理10 min。5种供试杀菌剂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菌株YXC26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 mg/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其EC50为0.14 mg/L;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的EC50为1.16 mg/L,抑制效果也较好;30%甲霜噁霉灵水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EC50均超过30.00 mg/L,抑制效果较差。【结论】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对鱼腥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鱼腥草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在入户预检环节烟叶打捆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款烟叶电动打捆机。该机利用电动机械技术对传统木质打捆器进行彻底改造,采用电力驱动代替人力劳动,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将立式打捆改成水平打捆,使之更便于操作。使用效果表明,此机械较传统木质打捆器的作业方式提高效率2.3倍,大大节约了时间、劳力及成本。  相似文献   
6.
探析IPv6技术     
阐述了IPv4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IPv6的一些优点,在此基础上对IPv6、DNS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笔者论述了用菌材栽培天麻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天麻栽培用材林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推动天麻产业走上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果树春季枝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砧穗形成层对齐程度和接后接穗养分消耗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枝接方法按砧穗形成层接触面积从大到小为插皮舌接、双切接、三刀切接、双舌接、切接、劈接,根据砧木的粗细和嫁接成活的难易选择适宜的嫁接方法;枝接时砧穗形成层的活跃状态、枝接前后的气候状况两大因素对枝接成活率影响很大.将砧木增温催芽提前枝接是较好解决砧木形成层活跃、接穗休眠的新思路;用植物物候期把握最佳枝接时间简单、准确;枝接前的天气状况对成活率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宜昌地区13个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在水平分布上,西部高山区土壤有机质最为丰富,高山棕壤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可达到77.72 g/kg;中部低山丘陵区土壤养分缺乏,尤其是耕种后的红壤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仅有2.83 g/kg;东部河谷平原区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水稻土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27.10g/kg。在垂直分布上,大多土壤剖面有机质都表现出显著的表聚性,并且黄棕壤、棕壤2种地带性土壤以及非地带性土壤中的潮土表现出明显的从表层往下有机质依次递减的规律。近30年来,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整体上出现一定的退化特征,其中黄壤与红壤的退化特征尤为明显,0~10 cm土层有机质分别下降39.9%和54.7%。  相似文献   
10.
对宜昌市窑湾乡柑橘产区施肥现状和柑橘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柑橘园不施肥的占16.1%,施1次的占67.7%,施2次的占16.1%;施有机肥的农户仅占9.68%,大部分农户只施用化肥,且化肥施用比例不合理。有机肥施用少和氮肥施用相对过多,是制约柑橘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该区域柑橘园土壤有酸化的趋势,且普遍缺氮、部分缺磷、大部分缺乏有机质和速效钾,整体土壤肥力很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结果相比,表现为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下降,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