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4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发展使证券交易体制发生了从直接持有体制到间接持有体制的革命性转换。在证券的间接持有体制下,证券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行纪关系;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权属的性质是“所有权”。由于同一托管人为众多的证券投资者托管,并且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所有权是通过支配不包含有体物的财产权行使的,所以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是一种“按份共有”形式的“准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凸显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价值。然而,主权评级屡次发生风险并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造成重大损失。此风险一方面是由主权评级自身在金融稳定时期潜在的风险要素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美欧当下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所导致的。因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尽早防范主权评级风险,我国应采取设定“本土+全球”的双评级规范、强化控制和监管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减弱对主权评级的依赖等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疫苗的历史、种类、防腐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接种等进行了综述,为接种疫苗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一直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系统性不足.为促进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的系统化,择取自1979年以来期刊文献,以年代分布、研究对象、研究期刊分布为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集中于2006年-2012年,研究对象主要为黄炎培、杜威、陶行知和晏阳初等人,期刊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集中性.  相似文献   
6.
李超  王俊  邢文超  张少宏  柳瑞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2):107-113,121
[目的]探讨绿肥填闲种植对旱作冬小麦农田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其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夏闲期种植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以及裸地休闲(CK)对旱作冬小麦收获期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团聚体的影响。[结果]在0—10 cm土层,与CK相比,苏丹草和混播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怀豆,苏丹草和混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团聚体(>5 mm)所占比例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0—20 cm土层,苏丹草处理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和MWD均显著高于CK。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毛管孔隙度和团聚体平均重量与绿肥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绿肥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夏闲期单播种植长武怀豆、苏丹草及混播均能显著改善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综合来看,苏丹草单播的效果优于长武怀豆单播和二者混播。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全国12个城市2014年春季(3~5月)PM2.5监测数据,得出不同地区春季PM2.5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区PM2.5主要来源;比较六大经济协作区、不同功能城市及几个典型城市间PM2.5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制定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雄鸡的品种、成分、养生保健价值及饮食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M1)、作物生育期4 500 kg·hm-2秸秆覆盖(M2)、夏闲秸秆覆盖(SF)、作 物生育期地膜覆盖(PM)。2010(干旱年)、2012(丰水年)两次测定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平均,与CK相比,2012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M1处理提高了7.4%,潜在矿化碳(PCM)含量M1、M2、SF处理分别提高了37.8%、23.9%、7.2%,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了59.9%和42.3%,碳库管理指数(CMI)M1、M2、SF 处理分别提高了53.1%、35.6%、13.9%;2010年M1处理CMI较CK提高了16.1%(P<0.05),其余处理土壤有机碳各 指标与CK差异两年均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各项指标影响较大,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弱,其中秸秆覆盖4年后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两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对含量与其各自绝对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且有机碳各指标间显著相关。综合来看,高量秸秆覆盖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泛第三极典型地区抽样单元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遥感解译精度评价,提高高分辨率影像的解译正确率,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方法]于2018—2019年在中国西藏、泰国清莱和巴基斯坦地区分别选取9个、18个、15个抽样单元进行野外调查。以野外调查的土地利用结果作为参照,通过混淆矩阵、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基于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水保措施判读的精度;通过与参考数据集土地利用结构的对比,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结果]①3个典型样区土地利用解译精度较理想,总体分类精度在80%以上,平均kappa系数分别为0.74,0.75和0.82;②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3个典型样区水土保持措施解译结果比较理想;③遥感抽样解译的结果与GLC 30 m,GLC 10 m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相似度较高。[结论]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且符合参考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抽样单元遥感解译结果对于土地利用的宏观特征结构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