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品种来源登海661(原名登海超试1号)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H351为母本,自选系DH372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母本DH351是以DH158/107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父本DH372是自交系5003杂株通过自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施用不同缓释肥料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Triabon和Field两种缓释肥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肥效期均可达到100d,但Triabon缓释效果优于国产的Field。施用缓释肥料Triabon600kg/hm2,春小麦单产7083kg/hm2,比对照增产42 5%,且穗粒数、千粒重均较对照增加明显,Field次之。施用缓释肥料的籽实、茎叶N、P、K携出量分别比等NPK养分混配肥料S提高了2 4%~14 8%,5 6%~21 2%,8 0%~11 3%。缓释肥料的N利用率达到37 2%~60 9%,P利用率24 7%~40 3%,K利用率71 3%~81 9%,减少了肥料损失。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榆中县南山二阴地区发展高寒无公害冷凉型蔬菜产业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发展途径是:制定西南部高寒二阴地区无公害冷凉型蔬菜总体种植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好科研、水利等问题;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豌豆对马铃薯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了其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双垄全膜栽培条件下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都较露地有所提前。在病害方面,覆膜使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加重,但对晚疫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 — 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 株、留苗3 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每穴留苗3株、4株主要性状明显优于每穴留苗1株。每穴苗4株玉米折合产量为7 723.48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723.48 kg/hm2,增产率10.34%;每穴留苗3株为7 549.24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549.24 kg/hm2,增产率7.85%,增产效果明显。该种植模式适宜在海拔2 000 m以下、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应用。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与覆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秸秆还田后全膜双垄沟播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依次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不同覆膜时间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处理土壤容重增大。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其株高、茎粗与叶面积均小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玉米产量表现为秋覆膜整株秸秆还田>顶凌覆膜整株秸秆还田>秋覆膜秸秆粉碎还田>顶凌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秸秆还田后玉米产量较对照有增产趋势,而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在榆中县、广河县2个试点进行了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播前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能够明显促进玉米生长,优化玉米生物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榆中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8 140.35 kg/hm~2,较对照增产5.64%,增加产值782.46元/hm~2,投资效益为1.61元/元;广河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9 232.28 kg/hm~2,较对照增产4.66%,增加产值739.69元/hm~2,投资效益为1.47元/元。建议在广河县、榆中县等同类型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重茬种植的区域大面积示范抗重茬剂重茬护士。  相似文献   
8.
魏红霞  魏方红 《蔬菜》2011,(2):26-27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城郊灌溉区耕地海拔1900m左右,无霜期120d左右。以往的早熟菜用马铃薯种植模式是半膜覆盖垄作栽培,近年来,借鉴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早熟菜用马铃薯上开展全膜垄作栽培模式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下6个耐密型玉米杂交种不同密度(4.5、5.25、6.0、6.75、7.5万株· hm-2)的试验,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 Y=-6417.314+5501.842 X-396.330 X2。结果表明,6个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在双垄全膜沟播技术模式下最佳密度为6.941万株· hm-2。此密度下各植株性状指标为:穗粒数为499.9粒、百粒重为38.63 g、出籽率为83.71%、穗长为17.5 cm、株高194 cm、茎粗2.14 cm、秃顶长1 cm。株高与密度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幂模型 Y=140.607 X0.16602,穗粒数、穗粗、茎粗、出籽率4个性状与密度之间为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三次曲线。秃顶长、穗长、百粒重与密度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密度与秃顶长之间为正相关,与穗长、百粒重之间为负相关。秃顶长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穗长、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呈单边下降的变化趋势。穗位高与密度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