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3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7篇
  435篇
综合类   338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曹恭梁鸣早  曲秀琴 《土壤肥料》2006,(1):I0002-I0004,I0001
大多数人认为治虫是农药的事,没有想过养分调节对治虫的作用。2005年9月底,河北省高碑店市辛庄镇高庄村农民的黄瓜大棚中发生了白粉虱,我们采用调整氮磷钾钙镁的比例和通风透光等多项平衡栽培措施,半个月后白粉虱已降低到经济阈值以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长城微机及 IBM—PC 兼容机用《土壤肥料试验和农业统计程序包(SFAP)》”的研制工作,包括:调研与预期目标拟定、总体结构设计、移植程序、编制程序、多级功能模块组合及测试等。整个程序包由38个主功能模块、22个子模块和若干辅助功能模块构成,用三级菜单调用,共含源代码23000多条约31万字节,提供数据文件110个。该软件向用户提供四张必备盘、四张选配盘(注:均为360KB 容量盘片)和一本使用说明书。它可以在长城系列微机及 IBM—PC 兼容机上运行,完成多种土壤肥料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经济分析、预测预报、土壤肥力指标的综合分析、判别分析、规划决策、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质地环境、不同水、肥条件下干物质产量变化的模拟,以及建立咨询系统等功能。该程序包的内容分高、低两个层次,含多个功能模块,既有适用于土肥科教单位使用的研究型程序,又有适用于县级土肥站和农技推广中心的普及型程序,能适应土壤肥料科学研究中不同水平、不同环境、不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 7~0.868 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 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方香菇脱袋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脱袋前生理成熟的确认 香菇只有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才能出好菇,获得高产优质.秋栽平菇多选用短周期早熟品种,如Cr-04,Cr-42,L26,ACCC50826,AC-CC50830,ACCC50840等,这些品种在夏末秋初接种均可70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但是由于发菌期环境条件的差异,也不可一概而论,脱袋前应进行生理成熟度的确认.达到生理成熟的菌棒具备如下特征:①菌棒表面气生菌丝倒伏而形成一层白色的菌皮,并不断加厚;②菌棒表面有隆起物形成;③袋内可见黄水,且水滴的色泽日益加深;④个别菌棒开始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如果是春栽香菇,则多数菌棒出现褐色斑状,且占一定的面积,甚至接连成片.  相似文献   
6.
宋永林  杨玉芳 《蔬菜》1992,(1):38-39
随着土地种植面积的逐年缩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当前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章丘大葱深沟栽培的介绍,旨在探讨单位面积上提高大葱单产的有效途径。章丘大葱为山东省章在县农家品种,植株高大,可达1.2米左右,葱白长50~60厘米,茎粗约3~5厘米,单株重0.5~1公斤,晚熟、葱白肥嫩辣味淡、味甜、耐贮运、产量高,本文所述并非此品种大葱如何栽培,而是引用这种栽培技术栽植一般品种大葱.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硼量对油菜叶片中不同形态硼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叶片中水溶性硼和全硼含量的影响,并对以水溶性硼代替全硼作为植株营养诊断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当施硼量达到5.1 kg/11m^2,油菜苗期、抽薹期的生物产量以及子粒产量均下降,但叶片中的全硼和水溶性硼含量仍随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叶片的全硼含量虽然与施硼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特别是过量差异过小,很难用于营养诊断。水溶性硼含量与施硼量也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苗期未完全展开叶片和完全展开叶片的水溶性硼含量可以较敏感地反应油菜的硼营养差异,因此,可以用作硼的营养诊断方法,但是水溶性硼的诊断临界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5、1、1/300 mm)对北京九龙山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纯林和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2∶ 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两种林型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3 564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啮虫目(Psocoptera)、双翅目(Di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form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异不显著.3种凋落物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1 mm>5 mm>1/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1 mm>5 mm>1/300 mm,类群数则5 mm>1 mm>1/300 mm,并在8或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s<0.786, p>0.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啮虫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10.33和8.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双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5和8.13个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