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在奶牛布氏杆菌病诊断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试验采集了10份疑似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样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RBPT、SAT和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0%和90%,以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因此,具备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的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更适合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抗体检测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32.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3株属于欧亚类禽(SWSS1)、经典(SWL6)与Pdm09H1N1(Pdm091057)分支的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遗传信息及抗原的特异性,为HA基因抗原表位的功能研究及流感防控奠定基础。【方法】以SWSS1株、SWL6株和Pdm091057株流感病毒为材料,比较分析3株H1N1亚型HA基因片段的遗传信息,制备全病毒灭活疫苗,各免疫3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反应试验检测抗体滴度。【结果】3株病毒的HA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9.4%~89.1%,各分支的HA基因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3株病毒经过2次免疫后平均HI抗体滴度均能达1 280以上,且SWSS1的平均HI抗体滴度高达2 560。同时SWSS1与SWL6、Pdm091057这2株病毒均无血清学交叉反应,而SWL6与Pdm091057有较低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结论】3株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抗原表位存在着差异,可能是3毒株之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较低的原因。3株病毒免疫原性均较好,可作为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34.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变化,分为仔、稚、幼鱼3个时期。在本研究条件下,初孵至2日龄为前期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959±0.152) mm,主要特征为卵黄囊和油球未被吸收消化;3–30日龄为后期仔鱼,3日龄仔鱼全长为(2.765±0.108) mm,主要特征是第2背鳍棘与腹鳍棘的绝对长度已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31–45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稚鱼全长为(18.130±1.565) mm,主要特征为内脏器官发育完善、鱼体呈透明状;46日龄后进入幼鱼期,此时全长为(39.850±2.565) mm,体色形成、开始被鳞、体表布满细小的棕色斑点。  相似文献   
35.
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地理分布、繁殖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卵人工授精,在水温为30℃、盐度为20的条件下培育,对其胚胎发育、胚后变态发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利用显微镜和解剖镜拍摄、记录胚胎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统计了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鱼苗生长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杂交受精卵经过1037 min完成胚胎发育。原肠早期,在胚层一侧就形成了胚盾,神经管在胚孔封闭时也开始出现,在视泡和耳囊发育的同时,克氏囊(末球)也开始形成。在心脏跳动之前,胚体先开始抽动,当977 min肌节发育到23对时,心脏开始间歇性的跳动,间歇时间24~40 s,心率98次/min;发育到1018 min时,间歇时间变短,心率约为93次/min;之后间歇性现象消失,心跳频率达到93次/min,这些现象在以往鱼类胚胎发育资料中均无记载。变态发育的典型特征是三叉棘的生长和退化,杂交幼鱼3 mm (10 d)时,形成背鳍棘和腹鳍棘;全长21.5 mm (35 d)时,三叉棘退化,完成变态发育;55.3 mm (45 d)时,表型特征与成体相似。冷冻精子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76.67±5.77)%、(85.67±5.13)%和(6.33±1.54)%,与新鲜精子无显著差异(P<0.05)。鱼苗65 d时,体长达到8.89 cm,杂交后代体色趋于一致,且生长速度快;1龄时,平均全长和体重分别达(32.58±1.60) cm和(559.76±80.85) g。对比养殖实验显示,1龄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体重是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后代的1.63倍,全长为1.24倍;这一时期的生长方程为W=0.0311L2.8079,R²=0.9886。研究结果表明,蓝身大斑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杂交胚胎和胚后发育不存在遗传障碍,后代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畸形率低,具有生长快杂交优势,为2种石斑鱼杂交育种和苗种大量培育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6.
从健康的大菱鲆肠道内分离细菌,以大菱鲆致病菌鲨鱼弧菌Vibrio arch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为指示菌,根据拮抗作用原则,分离得到一株菌TYTG-1.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分离获得枯草芽孢杆茵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该株茵在4~42℃均能生长,属广温性.经过28d的投喂添加浓度为107和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大菱鲆生长正常,未产生不良反应.该株枯草芽孢杆茵对引起大菱鲆腹水病和肠炎病的两株致病弧茵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具有较大潜力作为肠道益生菌应用于大菱鲆的养殖.  相似文献   
37.
蛋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卫生条件较差、应激因素较多的养殖场发生流行。大肠杆菌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感染群体多、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随着鸡年龄下降,发病后表现的死亡率逐渐提升。养殖户在发展蛋鸡养殖产业时由于不科学的用药行为,使大肠杆菌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药物防控效果变差,给该类疾病防控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该文探讨散养蛋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8.
山东省近45年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云  魏荣源  宁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16-21317,21340
利用山东省1965~2009年共45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的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的日照时数在省内有明显的"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域分布特征。山东省日照时数和全国其他地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高日照时数期,从90年代开始日照时数有明显减少趋势。1965~1989年山东日照下降最明显的地区分别在中部南北两个方向上,以临沂和东营为中心的区域内,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约为-250 h/10 a。1990~2009年山东省日照时数下降较为缓慢的地区为西北部大部分区以及东部的一小块地区,气候倾向率在-70 h/10 a。  相似文献   
39.
选择2013年春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胎次相近、体重35k左右的烟台黑猪仔猪80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26头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2组26头饲喂中等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3组28头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0头猪。结果表明,肥育期和全期日增重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4.36%(P〈0.05)、4.18%(P〉0.05)和9.87%(P〈0.05)、4.42%(P〉0.05);全期料重比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9.30%和0.92%。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04%(P〉0.05)、2.04%(P〉0.05)和4.53%(P〉0.05)、5.70%(P〉0.05);瘦肉率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55%(P〉0.05)和3.75%(P〉0.05)。滴水损失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45.61%(P〉0.05)和26.97%(P〉0.05);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都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14.59%(P〉0.05)、14.50%(P〉0.05)和10-38%(P〉0.05)、0.57%(P〉0.05);肌内脂肪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95%(P〉0.05)、32.37%(P〉.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48%、2.09%和0.31%、3.84%,组间差异不显著。棕榈酸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6.08%(P〉0.05)、7.15%(P〈0.05);硬脂酸和亚油酸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8%(P〉0.05)、7.74%(P〉0.05)和32.97%(P〉0.05)、11.67%(P〉0.05);油酸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4.82%(P〉0.05)和1.44%(P〉0.05)。  相似文献   
40.
The food chain has been postulated as one pathway for tetrodotoxin (TTX)-producing bacteria to enter into fish. However, the background composi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puffer fish is unclear. Using 16S rDNA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technology,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skin, intestines, and TTX-accumulating organs (ovary, liver) of the striped puffer fish Takifugu obscurus. A total of 38 species of different culture-independent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se species, those belonging to the class γ-Proteobacteria domin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puffer fish, while others belonged to the group of low DNA G + C content, 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 (CFB) group, α-Proteobacteria, β-Proteobacteria, ε-Proteobacteria and Spirochaetales. Gram positive bacteria of the group of low DNA G + C content were seen a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in the intestine, while γ-Proteobacteria was the dominant group in the skin or TTX-accumulating organs. The TTX-accumulating organs were found to contain bacteria from all TTX-producing genera reported previously. We also observed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bacterial assemblages in the intestines of fish fed natural and artificial di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