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46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贵州省植被生长变化趋势对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基于2001—2020年的逐月MODIS-NDVI、EVI影像和气象数据,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slope趋势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 a的植被生长状况及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EI在整体上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表明干旱程度有所降低; 空间分布上干旱化趋势表现在北部的遵义、铜仁及黔西南地区。(2)贵州省植被生长状况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的黔东南地区以降低趋势为主,毕节西部地区以增长趋势为主;(3)贵州省植被生长状况与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以贵州省植被在黔西南和北部地区对干旱的响应最强,其次为贵阳和毕节东部;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对SPEI3的响应最强,其次为耕地和林地; 生长季内的不同植被类型对SPEI3和SPEI12的响应较强。综上,贵州省植被和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不同植被类型对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情况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喀斯特山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对地形地貌的响应,助力区域石漠化治理和大型调水工程的科学实施及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为例,采用像元二分模型,选取MODIS-NDVI数据对研究区2001—2020年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并以分级数据为基础,运用植被覆盖变化类型的提取模型和分布指数,探究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分异特征及其对地形与地貌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以高和较高为主,20年来,植被覆盖面积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0.46%,植被覆盖情况总体较好;(2)植被覆盖变化以改善型和稳定型为主,28个区(县)中,白云区、观山湖区、修文县的植被退化面积超过了植被改善面积,有生态退化风险,需加强生态保护;(3)从地貌上看,非喀区植被覆盖改善比纯喀和亚喀区显著;(4)从地形上看,随着高程和坡度上升,植被覆盖退化型分布优势降低,稳定型占优; 从坡向变化看,平地植被覆盖退化显著,其余区域不明显。因此,黔中水利枢纽植被覆盖的优势范围和变化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4 mg/kg氯化甲基汞灌胃28天,建立SD大鼠甲基汞亚急性中毒模型.再给予高、中、低三个剂量的亚硒酸钠,选择补硒后0、30、60、90 d四个时间点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大鼠体重、生化指标、汞和硒在体内的分布与排出情况,来研究补充不同剂量、不同天数的硒对甲基汞中毒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汞中毒大鼠补硒后,可加快体重增长,且表现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补硒30 d的肝脏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60d的血清GSH-Px显著升高,60 d的肝脏MDA(丙二醛)显著降低,对肾脏无明显影响.补硒组在补硒20 d内,会抑制尿液中汞的排出,高、中剂量组在60 d后可增加汞在脑和肝中的蓄积.试验证实硒对甲基汞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加快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的氧化损伤,以最大无作用剂量补充60 d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贵州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对其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了进行空间聚类,并就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 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TLAB 软件在计算贵州省2000要2011 年耕地、人口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耕地面 积、人口数量与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采用DGM(1,1)离散预测模型对贵州省2015要2030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 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要2011 年间,贵州省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人 口净流出加快,使得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减少,但耕地压力指数始终保持在1.0 以上粮食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 2015要2030 年,耕地压力指数将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缓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与 加快净流出人口数量,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张晓松 《绿色科技》2013,(6):274-276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进入发展热潮时期,贵州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介绍了贵州的民族文化及其优势,分析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并描述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和区位商分析的方法,在对普安县农业优势产业部门进行选择的基础上,对各乡镇的农业优势产业也进行了比选,为普安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指出了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是构建普安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18年共5期耕地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进行深度探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西北多、东南少",空间非均衡分布,省会周围、生态脆弱敏感区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耕地总量较少;耕地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类区域自然条件比较相似,低-低聚类区域大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或其他生态敏感脆弱区;时间尺度上耕地总量和密度均在2005年出现递减拐点,2000-2018年以地类转出为主,主要流向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程度随时间推移愈加强烈,到末期稍减;空间尺度上各期耕地增减都较为均衡,面积的减少量稳定,增加量则由高值骤降至低值,并在低值处趋于稳定;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口、GDP,次要因子为路网密度、平均坡度,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黄家坝万亩大坝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贵州省万亩大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运用GIS技术、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湄潭县黄家坝大坝2000年ETM、2005年ASTER、2010年ALOS遥感影像,分析其土地覆被和景观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大坝耕地持续减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道路、水域等面积持续增加,灌木林地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耕地主要转化成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道路,大坝景观格局的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减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和均匀化。耕地的稳定性值较低,林地的稳定性值较高,坝子土地覆被变化受人口、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较大,政策因素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坡耕地是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重点区。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植被措施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各类措施的优劣及在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的应用情况。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应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物候条件及作物生长进度,科学选择作物品种、种植时间、种植结构(高、矮作物搭配)、空间布局、耕作方式(留茬耕作、少耕或免耕),形成一套可供选择和推广的水土保持种植制度和配套耕作措施技术体系,是该区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