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长江下游浅水湖泊石臼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2013年对石臼湖水质和鱼类资源开展的2次调查数据,研究石臼湖水质、鱼类资源现状及演变趋势。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方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OECO富营养湖泊判断标准,研究石臼湖、姑溪河、塘沟河、清水河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通过商业捕捞的渔获物调查,收集石臼湖和姑溪河鱼类资源数据,分析河网区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等渔业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石臼湖及毗邻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且湖区受水量变化影响低于河流区,总体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为富营养状态。石臼湖分布鱼类110种,2012-2013年共调查到54种;其中,石臼湖38种,固城湖33种,姑溪河51种。石臼湖、固城湖和姑溪河主要经济鱼类(数量和重量均超过1%的种类)分别有13、11和9种。石臼湖鱼类主要以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等适应静、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并以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等小型鱼类或小规格个体鱼类(1 000 g)为主;湖区天然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由于和长江下游干流相通,姑溪河鱼类种类数高于湖区,但其生物量远低于湖区;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与水质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河湖的连通性有关;受枯水期水量偏少、上游和周边来水污染以及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影响,石臼湖水质出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宜采取源头控污、限制养殖、渔民转产以及人工增殖等措施,保护石臼湖水质,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42.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鱼类营养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小江流域鱼类的营养层次进行全面量化,以期为基于生态系统的三峡水库渔业与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2013年5-6月,于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和双江江段设点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样品采集,获取鱼类样品39种121尾,基线生物——颗粒有机物样品15个。小江流域各江段的颗粒有机物δ13C值范围为-28.29‰(养鹿)~-24.19‰(黄石),均值(-25.75±1.98)‰;δ15N值范围为1.40‰(养鹿)~6.97‰(高阳),均值(4.67±2.70)‰。不同江段相同鱼的稳定性同位素值的配对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江段的δ13C均无显著差异;高阳江段与养鹿、双江和渠口江段δ15N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阳江段与渠口江段的δ15N差异极显著。小江流域位于最低营养级的初级消费者为草鱼,平均相对营养级为2.15;流域以次级消费者的杂食性鱼类种类为主,相对营养级在2.66~3.85;营养级3.85以上的鱼类种类向肉食性鱼类转变,位居最高营养级的为长吻鮠,其相对营养级为5.12。各江段的平均相对营养级范围为2.84(高阳)~4.26(渠口),差值为1.42。基线生物的选择与陆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为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层次分析中的关键因素;对鱼类而言,其生活史不同阶段体内稳定同位素的差异也应纳入考量中。  相似文献   
143.
彭水水电站2008年1月下闸截流蓄水.以2006-2009年间采集的白甲鱼截流前群体、截流后坝上群体、截流后坝下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白甲鱼微卫星遗传标记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和期望杂合度(He)检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截流后坝上群体的最高,截流前群体和截流后坝下群体接近;根据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图显示,截流前群体和截流后坝下群体先聚成一类,再与截流后坝上群体相聚.群体间Fst为0.0466,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遗传变异较小.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截流前后的3个白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遗传变异较小.要准确完整地评估水电站对白甲鱼的遗传变异的影响,还需要长期的监测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汤浦水库及入库支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汤浦水库及入库支流的水质时空特性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汤浦水库水质可分为支流、支流入库库湾、水库库中3个典型空间区域和持续强降雨、雨季、非雨季3个季节时段。汤浦水库3个空间区域的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影响水质状态的主要因素。以水库库中为代表的水域水质明显不同于以北溪和南溪两条主要入库支流下游为代表和支流入库库湾两类区域,规律也不同,它主要受到随季节波动的库区初级生产力状况和无机盐的影响。汤浦水库3个典型季节的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季节影响水质状态的主要因素。以1至4月和9至12月非雨季为代表的水库水质变化与持续强降雨季节(6月)和降雨季节(5月、7月和8月)完全不同,主要受到气象因子和水位的双重影响,表现为营养水平波动、细菌等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和水位涨落带的轻微有机及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5.
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的连通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高坝水电站对鱼类的阻隔作用明显。修建过鱼设施是减缓阻隔不利因素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介绍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这三种高坝过鱼设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比较其结构特点及运行效果,分析高坝过鱼设施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高坝过鱼设施在中国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为缓解水电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6.
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应对能源需求与结构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缓解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成为决策者不能回避的难题。本研究尝试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为鱼类洄游通道的恢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研究以湘江干流梯级开发为例,分析了梯级开发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所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以空间基础数据库、决策模型库、知识库以及人机交互平台为基础的湘江干流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通过对湘江干流梯级开发的辅助决策,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7.
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拟多甲藻水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和2010年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水体理化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同步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较2009年有所升高,相同年份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别不大.2-3月,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细胞密度逐步增加并达到高峰,其细胞密度可从2009年第13位、2010年2月26日的第9位,在2010年3月17日迅速上升为第1位,成为第一优势种类,并在2010年2-3月形成水华.拟多甲藻水华最先出现在回水区尾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向中下游发展,并形成大面积水华,在维持一段时间后消退.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密度上游最高,从上游至下游,密度逐渐下降.同期长江干流出现拟多甲藻的次数较少、密度较低,通常在回水区最低密度的30.91%以下.分析认为,2-3月回水区更适合拟多甲藻生长,能否形成水华主要受水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受高砷背景的影响,渫水河及其支流存在不同程度的砷污染,为揭示砷污染的生态效应,探寻防治对策,研究了该水域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变化,分析其密度与砷含量及TN、TP的关系.2006-2007年共进行3次调查,设置8个采样断面;共检出浮游动物166种,其中,原生动物(95种)>轮虫(55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6种);丰水期有104种,远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现存量以丰水期最高,其次是平水期,枯水期最少;空间分布上以断面Ⅱ最高,黄水河支流高于渫水河干流,而渫水干流中段的现存量最小.种类组成上,由于桡足类和枝角类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检出种类极少,且均是耐污型,轮虫则以α-β型种类为主,纤毛虫比例不高,只在断面Ⅱ和断面Ⅳ超过肉足虫比例.渫水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均<2.生物多样性指数与As含量不相关(r=0.674),但轮虫密度与As含量显著相关(r=0.931).浮游动物密度与TN显著相关(r=0.826),TN对渫水河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起着关键作用,而As只对轮虫的生物量影响较大,并不能决定整个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49.
2011年3-6月和9-12月,在乌江思林江段采集性腺达Ⅲ期的泉水鱼(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ilus)雌鱼个体,测量了卵径,并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调查样本由1+~3+龄组成.结果表明,泉水鱼的绝对生殖力(F)平均值为3 60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值为19.4粒/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27.0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净体重均呈二次函数相关,与性腺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性腺重和成熟系数分别呈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相关.依据卵径频数分布结果推测,泉水鱼属于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50.
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水域的主河道、左汊河道、峨嵋河、青衣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92属、165种,平均密度376.19个/L,平均生物量0.0604mg/L;不同水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特征的比较可见,峨嵋河>青衣江>左汊河道>主河道,各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将大渡河河口31个点聚合为大渡河主河道和左汊河道、青衣江、峨眉河3大类群;分析了水环境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生态恢复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