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8篇
  649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152.
2004年5月至11月期间在吉林省长岭县的天然羊草草地进行采样,采用经典的两步法进行了牧草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全株羊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下降,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在29.75%~60.85%之间,体外消化率与生长天数表现为负相关,函数关系为y=189.04x^-0.342(R^2=0.9466);天然羊草草地伴生的禾草和其它牧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总体上高于同一时期羊草的消化率,其中榆树叶、苣荬菜和碱蓬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3.
根据三江平原毛苔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及有机物组分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动态变化及与有机物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着分解的进行,0~10 cm 埋藏深度下毛苔草枯落物热值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最后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10~20 cm埋藏深度下毛苔草枯落物热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分解初期降低速率较大,后期降低缓慢.(2)从分解天数与有机物各组分的相关性来看,0~10cm、10~20cm层枯落物中C、C/N和纤维素与分解天数呈显著负相关性,表明随着分解的进行,枯落物中C、C/N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10~20 cm层枯落物中N与分解天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从不同埋藏深度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与有机物各组分含量的相关性来看,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与枯落物中木质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明确沼泽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能量流动特征,为完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能量生态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4.
旨在研究不同季节收获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对绵羊采食量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0.37±2.15kg的乌珠穆沁公羊1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四季收获的星星草。试验绵羊采取单笼饲养,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7d,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四季采食星星草干物质含量分别为412.42、639.23、741.49和321.30g/d,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秋季星星草有机物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不同季节的星星草对绵羊的碳、氮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喂不同季节星星草的绵羊均处于氮的负平衡状态,分别为-1.12、-0.78、-0.13和-3.16。总之,星星草低的含氮量和采食量是限制星星草饲喂价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156.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7.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108 hm2,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0.37×108 hm2,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开发种稻是盐碱地改良和利用的有效措施,水稻根系研究对挖掘盐碱水田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盐碱胁迫水稻根系的研究现状,重点从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表型、抗逆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多角度全面解析盐碱胁迫水稻根系逆境形态和生理机理,明确土壤-根系-产量的互作机制,基于优良种质资源结合育种技术构建理想根系构型,为挖掘盐碱地水稻增产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自然土壤酸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农田土壤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给农田土壤-微生物-作物系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论文从大气酸沉降、施肥和管理方式、种植作物以及作物移除四个方面介绍了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重点阐述了土壤酸化对农田土壤肥力、土壤盐基离子以及土壤酸缓冲体系的影响。总结了酸性农田土壤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功能性微生物(如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等)群落结构以及土传病害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如造成农作物减产、迫使作物根系受到铝毒害等;从外源添加物减缓土壤酸化角度,论述了可持续利用酸性土壤的策略,提出了土壤酸化后的改良措施,展望了土壤酸化需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9.
精准管理分区是实施精准农业的重要环节,对分区结果的时空变化分析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田间精准管理措施。该研究以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种植玉米作物的田块为研究区,获取多年玉米出苗期Sentinel-2 A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运用面向对象分割的方法进行精准管理分区,通过空间转移矩阵方法表述研究区分区格局变化情况,并对精准管理分区时空格局成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17-2020年6月上旬精准管理分区格局相似;分区后NDVI、高程、坡度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70.690%~76.420%、42.857%~57.143%、30.723%~34.940%;同一条垄线上,4期NDVI最高值均位于阳坡,且坡顶至阴坡坡底NDVI值逐渐降低;作物生长初期地形影响土壤水分及温度分布从而影响作物长势及精准管理分区格局。研究结果为精准管理分区与精准施肥、施药等田间变量管理措施的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0.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干旱胁迫对玉米花粉和花丝表面超微结构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重,玉米花粉外壳出现逐渐加宽加长的网纹状突起,内壳出现不均匀泡状突起,最终形成网纹状泡状突起;同时,花丝表面横向收缩、高低不平,部分薄壁细胞互相挤压离位,出现塌陷,薄壁细胞横向排列拥挤,花丝表面形成明显的“垄”形结构,绝大多数薄壁细胞表面形成凹陷,花丝毛明显减少,几乎所有剩余的花丝毛均倒伏于花丝表面上,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粉和花丝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对花粉管进入花丝维管束鞘细胞造成障碍,加之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粉和花丝SOD活性降低,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终产物MDA含量剧增,生物膜受到直接伤害,结果造成有效花粉数目减少,花粉和花丝活力下降,授粉、受精不良,出现大量不育粒,有效粒数减少,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