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农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702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环境条件对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肠粘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肠粘液的粘附作用。采用细菌计数法测定溶藻弧菌的粘附作用。粘附的细菌经SYBR GreenⅠ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数码相机拍照后在电脑上计数。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肠粘液的粘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1—1.5h内趋于饱和;粘附作用在15—30℃、pH偏酸时较强;盐度在5—35范围内对前肠粘液的粘附作用影响不明显,后肠粘液的粘附作用在此范围内随盐度增大而加强,在盐度为0时,溶藻弧菌对前、后肠粘液都无粘附作用;56℃热处理5min及60℃处理1h均能大幅减弱溶藻弧菌对两种肠粘液的粘附作用,表明溶藻弧菌表面的某些热敏结构在粘附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溶藻弧菌能够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肠粘液层,其粘附作用受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影响很大,溶藻弧菌表面的某些热敏结构可能在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肠粘液的粘附作用是可控制的,这对于鱼类养殖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黄海中部小黄鱼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摄食的体长和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强度没有明显的体长变化,而食物组成却有明显的体长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大,鱼类和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磷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109mm后有明显的增加。经检验,小黄鱼平均每个胃中含有的饵料个数显著减少而饵料重量则增加,这符合"最佳摄食理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体长达到109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小黄鱼的摄食强度在各个季节都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午夜24:00和早晨08:00是2个摄食高峰期。  相似文献   
33.
以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为材料,分别以硝酸钠、氯化铵、尿素作为氮源的条件下对筒柱藻的生长状况、蛋白质、总糖、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钠对筒柱藻的生长最好,密度达3.5×109 L-1(cells/L),含氮组中的筒柱藻密度显著高于无氮组;尿素、氯化铵、硝酸钠对筒柱藻中蛋白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均在0.015mg/mL左右,硝酸钠组最高达0.017mg/mL,显著高于无氮组(0.011mg/mL);无氮组总糖含量最高达0.071 9mg/mL,其他三组略低于无氮组;各含氮组对筒柱藻中叶绿素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均在10~12μg/mL左右,与无氮组(6.827 1μg/mL)差异显著。因此得出硝酸钠对筒柱藻的生长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使用硝酸钠作为氮源。  相似文献   
34.
在静水系统中,骤然改变水体盐度,形成盐度脉冲;研究许氏平鲉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经历该脉冲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排泄的情况。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许氏平鲉的氨氮排泄率比正常盐度(30)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当盐度由30降为25和20时,随着体重增加,氨氮排泄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当盐度由30上升为35时,氨氮排泄率随体重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盐度改变后,许氏平鲉的活性磷酸盐排泄率随体重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体重下,盐度由30降至20时,活性磷酸盐的排泄率最大;盐度由30升至35时,磷的排泄率最小。方差分析表明,盐度脉冲对许氏平鲉氨氮排泄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活性磷酸盐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该研究对于鱼类养殖的水质管理、养殖场的布设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原因子系统、动力子系统、支持子系统和目标子系统四部分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护着系统的稳定性。当然,要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还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风险、技术、环境、社会服务及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因素,各个方面都影响着转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6.
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和盐度组合,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和盐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也极显著(P<0.01).在盐度20、温度25℃条件下和盐度30、温度30℃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分别为11.26μmol/[g(dw)·h]和11.01 μmol/[g(dw)·h];在盐度40、温度15~30℃范围内对磷的吸收速率较大,达到1.5μmol/[g(dw)·h]以上.温度和光照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在温度15℃和光照强度140~180μE/(m2·s)以及温度20~25℃和光照强度60~100 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均在9.60 μmol/[g(dw)·h]以上;在温度25℃和光照强度60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磷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为1.30 μmol/[g(dw)·h].本研究结果表明,鼠尾藻总体上对水体中的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能较好地同时吸收NH4+-N和NO3--N,显示了它对海水环境中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37.
九孔鲍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孔鲍属软体动物门,前鳃亚纲,鲍科,鲍属。九孔鲍已是我国南方海域、台湾省以及东南沿海鲍科中最重要的养殖种类。近几年随着南方地区的养殖规模和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九孔鲍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推进了人工育苗规模的不断拓展。但是由于受到海水水质及病害的影响,九孔鲍在南方育苗的成活率越来越低,而在北方育苗成活率却逐步提高,所以逐渐形成了一股南鲍北育的热潮。为此,我们于2004~2006年在北方进行了九孔鲍的生产开发和科技研究。现将九孔鲍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8.
刺参“腐皮综合征”(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经研究证实,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作者通过漂粉精、溴氯海因、PVP-I、过氧化氢、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和生石灰6种消毒剂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定性杀灭实验发现,上述6种药物对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分析渔区和渔村的概念出发,界定了社会主义新渔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建设要求,即社会主义新渔区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应一定时期渔区社会在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下的渔业发展水平;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须从当地渔区实际出发,以渔民增收为核心,以渔区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渔业,以市场化的理念经营渔业,以现代化的理念引领渔业,着力抓好渔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渔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0.
为保证人工鱼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人工鱼礁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鱼礁的效能,文章就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人工鱼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并对人工鱼礁建成后的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