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为探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稻田养殖河蟹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于2017年9月在东北主要养殖区采集稻田养殖河蟹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了河蟹体内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目标危害商值(THQ)法分别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河蟹中检出的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该地区池塘养殖的淡水鱼类;吉林省河蟹体内的Cr、Cd、U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他两省份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样品的Cu、Pb、Cd和Cr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5种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成人每周实际摄入量(AWI)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5种重金属和其他4种有害微量元素(Ba、U、Ag和Be)的人体每日摄入量(EDI)低于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参考剂量(RfD)。研究表明食用东北稻田养殖河蟹摄入的微量元素对食用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在检测的18种微量元素中,Ba、Pb和Cd对复合污染物风险指数(HI)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交对大菱鲆体尺生长的动态影响,构建了非近交和2个不同近交水平的30个家系。在生长期内,定期测量了1 082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体宽和尾柄高等体尺性状。选择三阶勒让德(Legendre)多项式为子模型,采用随机回归模型估计了这些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考虑近交和不考虑近交作为固定效应的随机回归分析表明:近交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体尺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远交组相比,近交导致了体尺性状不同程度的衰退,但衰退程度在2个近交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5个体尺性状之中,全长和体长表现出较为相似的近交衰退趋势,而体宽、头长和尾柄高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与非近交组相比,全长和体长在350日龄前,近交系数0.25的个体体长性状并未出现近交衰退,反而有所提高,而近交系数为0.375的组,这2个性状表现出衰退。全长和体长的近交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0.25和0.375两种近交水平的群体在第400和第650生长日之间对体长的生长曲线几乎没有影响。在整个测量周期内,近交水平对尾柄高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而在第650生长日龄后,全长、体长和头长的近交衰退随着近交程度增加而加快。这些近交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大菱鲆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亲本群体遗传纯化过程中的近交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三个湖泊型保护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渔业保护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以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中国湖泊主要分布区域长江中下游3个保护区的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千岛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45.0、49.4、42.6,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主要贡献因子是总磷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5.
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内陆渔业资源禀赋雄厚,世界第一大湖里海以及第四大湖咸海均分布在域内。在前苏联时期中亚各国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良好,随着东欧巨变及前苏联政局陷入动荡直至解体,渔业生产急剧萎缩,至今虽有复苏但尚未能恢复到苏联时期的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基于我们前期研究基础以及FAO和世界银行等统计数据,提出对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渔业崩溃的原因解读,并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各国可行的渔业合作方式以及重振中亚渔业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和2015年,将试验池塘分隔成2000m2的单个池塘,分别养殖3种来源的三疣梭子蟹:自然海域捕获的越冬蟹经室内暂养(称越冬种群)、首次放流的Ⅱ期幼蟹(增殖种群)和自然海区第一批抱卵蟹繁殖的Ⅱ期幼蟹(自繁种群),研究了同生态条件下池塘养殖梭子蟹的存活和生长,为评估莱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放流效果提供参考。2014年越冬、增殖和自繁3个种群幼蟹的放养时间依次间隔20d,以3个种群梭子蟹作为类轴,分别以全甲宽及体质量为x、y轴进行二维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步养殖10d、20d时,可以直观区分出3个种群梭子蟹;同步养殖30d,参照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只能区分自繁种群与越冬种群;同步养殖40d,自繁和增殖种群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逐步接近越冬种群,无法对3个种群进行有效区分。自繁种群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2015年,增殖和自繁两个种群同规格同步养殖15、30、45d和60d时,自繁种群平均全甲宽和平均体质量高于增殖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以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鉴别种群,自繁种群的成活率亦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本研究结果为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渔业水样中6种农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渔业水质样本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三嗪类除草剂莠去津、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6种农药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乙腈-水-甲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考察检出限、线性范围、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在三种加标浓度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8.2%~104.7%。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疑似目标物质进行定性,用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和二级碎片解析方式等解析定性结构。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这六种农药的要求,能准确定性,自建的谱库可为渔业污染事故鉴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做支撑。  相似文献   
18.
牙鲆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其雌性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性。因此,生产全雌牙鲆对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在这种生殖方式中,灭活的精子进入卵子,激活胚胎发育,但精核不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所以雌核发育的个体只具有母本的遗传信息。目前,牙鲆已成为雌核发育技术应用于产业的代表性鱼类。本文对牙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诱导方法,以及雌核发育技术在性别控制、克隆制备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提出"雌核发育育种体系"构想,并对其在鱼类育种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扫描电镜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及其核前区特殊结构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依据牙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变化特点,将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5个时期:鞭毛生成期,核隐窝形成期,袖套形成期,核前凹陷形成期和变态完成期.精子形成过程中,核前未生成顶体,但出现一个特殊的区域为核前凹陷区域.电镜观察显示,成熟牙鲆精子的核前凹陷结构是细胞核胞吐囊泡形成的;精子细胞核染色质的凝集由核隐窝处向前进行,核内不参与浓缩的低电子密度物质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单层界膜囊泡,以致核前出现大块低电子密度区域.此区域在胞吐单层界膜的囊泡后,形成核前凹陷.但透射电镜切片核前凹陷区域内常存在未被完全胞吐的囊泡.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有限单元法构建大网目底拖网渔具的数学模型,以计算在定常流条件下底拖网渔具的受力情况、网口扩张和渔具的形态变化。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适用于拖网的网目群化方法。群化后的拖网模型为单元数6513的model-1模型和单元数1787的model-2模型两种规格,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并与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odel-1模型和model-2模型在相同流速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odel-1的阻力计算结果相较于model-2更接近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model-2的计算结果存在16%~26%的相对误差;两种数值模型的网口垂直扩张和水平扩张的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相近,最大相对误差仅5%~10%。数值模拟较好地呈现了大网目底拖网在稳定流场中的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水槽模型试验,为拖网渔具设计和优化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数值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