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雪樱子多糖(AcLP)对鸡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cLP的安全浓度,并检测不同浓度的AcLP单独或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cL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3.625 mg·mL-1.AcLP浓度在0.026~1.703 mg·m...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进水管的设置距离和角度对双管进水式圆形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不同进水管设置方式下养殖池内的流场。试验设计了3组进水管距池壁距离(进水管与池壁的最近距离,即进水管设置距离d),每组距离工况下设计了8组进水角度(出水方向与养殖池切线形成的锐角,即进水管设置角度α)。利用PIV技术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距离池底1 cm水层的流场,从水动力特征量(平均流速vavg和速度均匀系数U)分析进水管设置方式对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管设置方式明显影响养殖池的水动力特性:d=0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整体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规律,在α=45°时取得最大值,但流场均匀系数随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d=1/4 r(r为养殖池半径)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和流场均匀系数都先缓慢增加然后再下降,分别在α=40°和30°时取得最大值;d=1/2 r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和流场均匀系数整体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综合比较24个试验工况的平均流速vavg和速度均匀系数U,建议将进水管设置为d=1/4 r,α=30°~40°,以期使养殖池内水动力特征有利于固体颗粒物的运动汇集,提升养殖池的集排污能力。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工厂化循环水圆形养殖池进水管设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测定和分析了4种鱚属(Sillago)鱼类:斑鱚(Sillago aeolus)、亚洲鱚(S. asiatica)、多鳞鱚(S. sihama)和少鳞鱚(S. japonica)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片段,比较了不同鱚属鱼类种间的序列差异,探讨了彼此间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结果显示,4种鱼类平均核苷酸组成为T 29.9%、C 29.2%、A 21.5%、G 19.3%,种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在0.157到0.280之间。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少鳞鱚和亚洲鱚首先聚类、再与多鳞鱚和斑鱚相聚,斑鱚是最晚分化出的鱼类。基于Cyt b基因序列核苷酸分歧速率计算得出4种鱼类发生遗传分化时间在距今785—1400年前的第三纪中新世(Miocene)。  相似文献   
4.
舟山作为一个群岛城市,其渔业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渔村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舟山渔业的发展历史,研究舟山海洋渔村的发展历程和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通过对螺门社区及社区内的舟山第三海洋渔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基于渔业捕捞努力量指标、捕捞产量、捕捞产值等多个渔业经济指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总结发现其存在的渔业劳动力流失严重、渔业形式单一化、渔民收入偏低以及渔船陈旧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波象山县高塘乡的小黄鱼刺网的渔具结构、装配技术、主捕对象、经济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下:(1)象山县高塘乡小黄鱼刺网属于定置单片刺网。(2)该网具主捕对象为小黄鱼,其优势规格为40~60g,符合浙江省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体重30g),兼捕少量的鳗鱼、方头鱼,对海底、环境无害,因此为环境友好型网具,可以进行适当的推广使用。(3)小黄鱼有一定的渔汛期,该作业不可能在每年的8月1日~翌年的5月1日均有产量,宜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适当发展兼作渔船,以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4)建议政府对各种作业方式进行划区域生产,以减少各种作业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的纠纷。  相似文献   
6.
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是东海经济虾类资源中主要的仿对虾属种类,为调查研究浙江省舟山市近海这2种虾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获得2种仿对虾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长度为632 bp的序列片段,共检测到101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99个,哈氏仿对虾有4种单倍型,细巧仿对虾有3种单倍型。统计碱基组成发现,二者在目的片段上的A+T含量分别为62.0%、62.9%,均显著高于C+G含量。细巧仿对虾的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均高于哈氏仿对虾,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并基于木村双参数遗传距离计算2种仿对虾的分化时间约在5.93百万年前。初步摸清了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遗传多样性现状并比较了两者间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以期为仿对虾属经济物种的遗传信息和系统发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艾氏蛇鳗(Ophichthus evermann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 17759 bp, 包含了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 个转运 RNA 基因(tRNA)、2 个核糖体 RNA 基因(rRNA)、2 个控制区(D-loop)和 1 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线粒体 DNA 全序列的碱基组成分别为 A (31.27%)、G (16.19%)、C (26.22%)和 T (26.32%), 其中 A+T 含量(57.59%)大于 G+C 含量 (42.41%), 呈现出明显的 A+T 偏好性。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不同,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ND6 基因和 tRNA-Glu 移到了 tRNA-Thr 和 tRNA-Pro 之间, 且 ND6 基因上游还存在另一个高度同源的 D-loop 区。 tRNA-Gln (Q)、tRNA-Ala (A)、tRNA-Asn (N)、tRNA-Cys (C)、tRNA-Tyr (Y)、tRNA-SerUCA (S1)、tRNA-Glu (E)、 tRNA-Pro (P)和 ND6 9 个基因位于 L 链, 其余基因均位于 H 链。除 tRNA-Ser (AGC)外, 其余 21 个 tRNA 均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 基于 12 个蛋白编码基因(ND6 除外)构建了蛇鳗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树。结果显示艾氏蛇鳗与短尾蛇鳗(O. brevicaudatus)和食蟹豆齿蛇鳗(Pisodonophis cancrivorus)的亲缘关系较近, 蛇鳗属是蛇鳗科鱼类中分化较晚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丰富了蛇鳗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 也为该类群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池塘中间培育不同月龄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生长特性, 测定了 10、15、20 月龄文蛤的壳长(SL)、 壳宽(SW)、壳高(SH)和活体重量(BW)等参数,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量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 10、15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为壳长(SL), 20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为壳宽(SW); 通径分析结果显示, 对 10、15 和 20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分别为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各月龄活体重量(BW)与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 BW10=?2.976+ 0.100SL+0.140SW+0.101SH (R2 =0.969); BW15=?12.176+0.085SL+0.441SW+0.415SH (R2 =0.957); BW20= ?21.506+0.255SL+ 1.098SW+0.152SH (R2 =0.920)。异速生长方程显示不同月龄文蛤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10 月龄文蛤为正异速生长, 15 月龄文蛤为等速生长, 而 20 月龄文蛤为负异速生长。结果表明, 在池塘中间培育期间, 影响文蛤活体重量的形态性状随文蛤龄期而变化, 10 月龄及 15 月龄对活体重量影响最大的分别为壳长和壳高, 但随着龄期的增加, 壳宽对活体重量的影响程度增加, 是 20 月龄时对活体重量影响最大的数量性状指标, 研究结果可为文蛤中间培育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春)、2013年10月(秋)在温州瓯江口海域利用底拖网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设12个站位。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逃逸系数对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标(IRI)、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ABC曲线等方法,对瓯江口海域的虾蟹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旨在研究瓯江口春秋季群落结构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虾蟹类25种,隶属于11科16属,春季18种,秋季23种;春秋季河口区物种数量较低,近岸区和岛礁区较高;春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3种;秋季优势种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5种;生态类型显示虾蟹类以广温低盐和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未见冷水种。聚类分析将春、秋季站位均分为3个群落,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显示春秋季聚类结果可信(0. 05≤Stress 0. 1)。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结果表明春秋季各群落间差异显著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 05,结果可被接受。SIMPER(similarity of percentage)分析显示,春秋季各群落间的差异主要由特征种的差异性所决定。ABC曲线分析结果与春秋季实际情况相符:春季W 0,群落组成以小型、低质种类为主;秋季W 0,群落组成以成体居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