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89篇
水产渔业   24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都认为:养殖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能高产、能高密度养殖。因此,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尤其近两年来成虾价格下跌,养虾利润空间小。引起很多人从增加养殖密度求高产高效,越来越甚。任何生物对空间都有一定要求,特别是水生动物,密度大,除所需饲料多之外,水质化和环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本文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季节变动。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主要有15大类群;其中4类(长尾类幼虫、短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周年出现,其它为季节性出现。长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短尾类溞状幼虫、短尾类大眼幼虫及其它短尾类幼虫为优势类群。北部湾浮游幼虫的年丰度变化范围为0.02~7.65ind/m3,均值为0.50ind/m3,四季的丰度为夏季(0.86ind/m3)>春季(0.40ind/m3)>秋季(0.32ind/m3)>冬季(0.12ind/m3)。从春季到冬季整个浮游幼虫密集中心呈逆时针从湾的东北部向西北部海区移动,移至湾的中部后再返至西北部。K优势度曲线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总体上浮游幼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不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幼虫栖息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和pH,其次是盐度、溶解氧。  相似文献   
3.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亦称万氏对虾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肉味鲜美且易进行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自1998年在我国华南地区推广养殖后,现已是我国沿海地区首要的对虾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4.
苹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 a生红富士苹果叶片为材料,用标准曲线法研究了pH、温度、叶龄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该酶的日活性曲线;同时研究了光照及抑制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6和30℃;壮叶的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叶龄;日活性曲线呈双峰形态;无光条件下保温的酶活极显著地高于见光的酶活;保温后加入抑制剂三氯乙酸的酶活显著低于不加的酶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度及饵料对管角螺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升温及投喂饵料的方法,在水泥池培育已达性成熟年龄的管角螺113 d后,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结果]升温组(28~29℃)亲螺比常温组提前16 d交配产卵,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2次,平均产卵囊数30.7个,而常温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1.3次,平均产卵囊数为24.4个,且升温组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平均数比常温组多19%,差异显著(P<0.05).饵料试验中,投喂贝类组与投喂小杂鱼组产卵时间无明显差异,贝类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4次,而杂鱼组为1.8次;产卵雌螺中每个雌螺所产卵囊数贝类组比小杂鱼组多18.3%,且差异显著(P<0.05).贝类组、小杂鱼组每个孵囊孵出仔螺平均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贝类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的平均数比小杂鱼组多19.3%(P<0.05).[结论]在管角螺亲螺强化培育过程中,升温及投喂适口饵料均能提高其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湛江等鞭金藻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氮、磷、铁、碳、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NaNO3 60mg/L,KH2PO4 4mg/L,FeC6H5O7 0.5mg/L,NaHCO3 1.0g/L,维生素B1 150μg/L,维生素B12 200 ng/L.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应用微生物流加技术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鼠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金华  张全胜  许博 《水产科学》2007,26(11):589-592
野外跟踪观测烟台芦洋湾地区鼠尾藻的成熟繁殖状况,采集临近成熟的鼠尾藻至实验室培养,跟踪观测其卵子的排放、卵子和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鼠尾藻繁殖期集中在6—8月,鼠尾藻的卵子发育属8核1卵型,卵子受精后约20 h开始脱离生殖托,受精卵先连续进行2次的横分裂,而后再由一端的1个细胞发育成假根,另外2个发育成体细胞。幼孢子体在约2 mm时开始形成分枝突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马尾藻属的分类、资源分布和栖息环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人工栽培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东省开发利用马尾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4种单胞藻对卤虫生长和生殖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心形扁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为饵料,卤虫为投喂对象,建立五个实验组分别进行研究,观察不同饵料对卤虫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卤虫生长最快,成活率高,生殖量也最多,其次为绿色巴夫藻组,湛江等鞭金藻的饵料效果最差.混合4种单胞藻投喂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