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侧孢短芽孢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对虾池颤藻的溶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研究了不同阶段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和颤藻对溶藻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溶藻过程中藻体干重、叶绿素a含量以及藻蓝蛋白含量,探究了溶藻效果的最佳作用阶段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稳定期和衰亡期的无菌滤液对颤藻的溶藻效果极为显著,7d后颤藻干重分别减少了51.77%、47.04%,叶绿素a含量分别降低了67.60%、59.13%,藻蓝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33.51%、30.97%;溶藻细菌无菌滤液对延滞期颤藻的溶藻效果极显著,7d后颤藻干重减少了63.90%,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69.72%,藻蓝蛋白含量升高了54.17%.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培养至稳定期的无菌滤液对延滞期颤藻的溶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金钱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连续组织切片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温度(23℃、26℃、29)℃处理6周对2龄金钱鱼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中蛋白磷(SPP)、蛋白钙(SPC)、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 E2,睾酮T)及肝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 (vtg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结束(6周)时,23℃和26℃组卵巢中出现Ⅲ时相卵母细胞,29℃组仅出现Ⅱ时相卵母细胞.除肝体指数(HSI)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外,其他检测指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中温度对血清中T水平无显著影响;3周时,23℃和26℃组性腺成熟指数(GSI)及血清中E2水平略高于29℃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周时,两组GSI及血清中E2水平显著大于29℃组(P<0.05);实验期间23℃和26℃组血清中SPP含量显著高于29℃组(P<0.05),而血清SPC含量仅23℃组显著高于29℃组(P<0.05).此外,实验中vtg基因在卵巢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肝的表达量(P<0.05);肝中vtg表达量与GSI及血清中E2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实验期间卵巢中仅26℃组vtg表达量显著高于29℃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金钱鱼卵巢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6℃,在此温度范围内vtg在肝中的表达量与血清E2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南海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801 81);(3)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都基本服从群口扩张模型,而mismatch分布分别呈单、双峰,其中大眼金枪鱼的南海群体扩张较晚(Tau=7.902)且最为明显(θ1/θ0=99 999/14.752)。  相似文献   
4.
金钱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2011-2013年采集的178尾金钱鱼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建立了金钱鱼雌雄判别方程。对11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得出,金钱鱼雌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特征和形体特征等方面。利用逐步判别法从11个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吻长/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宽/体长、体高/体长、头高/体长5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采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85.96%。经t检验,除体宽/体长和眼间距/头长外,其他3个标准化性状在金钱鱼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雌性个体相比于雄性具有体形较高、头较大且吻较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采集时间与排放配子前后硇洲岛海区礁膜(Monostroma nitidum)的营养组分及变化,对差异处理后的礁膜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礁膜的碳水化合物(41.88%~46.10%)和矿物质(28.68%~40.69%)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为5.10%~9.29%,粗纤维和脂肪含量较低,分别占藻体干质量的0.94%~4.94%和0.60%~1.82%。不同处理礁膜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 < 0.05);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中旬采集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礁膜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6.16%~48.14%)。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标准,氨基酸评分为72.63。排放配子后礁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分别减少45.10%、2.04%和4.95%,而总糖、粗纤维和灰分分别增加11.47%、72.34%和15.96%。礁膜的Na、P、Ca、Mg、K和Fe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礁膜富含膳食纤维,蛋白模式理想,矿物质含量丰富,各营养成分含量因采集时间不同及配子排放而变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核受体(Pgr),隶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由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3基因编码.孕酮通过结合Pg r介导其在脊椎动物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学功能,因此,研究金钱鱼核受体基因(pg r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模式,有助于为金钱鱼的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克隆金钱鱼的pg r基因,用Megalign软件比较Pgr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亚热带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体常见的优势种,对于稳定池塘生态结构,保持良好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常温下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有利于波吉卵囊藻的简易保存和虾类养殖的直接投入使用,以便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微藻生态调控.在25℃、30℃和35℃下研究了不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30℃和35℃下波吉卵囊藻保存的成活率、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以及恢复培养后的比增长率和ρ(Chl-a)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添加浓度呈正相关,1.94×10^6个·mL-为最佳浓度;25℃为最适保存温度,但是在30℃下保存后恢复生长时发现比增长率要比25℃下保存的高(0.432).因此,25℃下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浓度为1.94×10^6个·mL^-1时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最佳,成活率达到87.5%,p(Chl-a)为31.14 μg·L^-1,经恢复培养后比增长率为0.424,p(Chl-a)为55.94 μg·L^-1.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视杆蛋白(RH1)基因和长波敏感视蛋白(LWS)基因,并分析其在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为探究笛鲷属鱼类适应从表层浮游逐步转为下层底栖光环境生活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克隆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个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红鳍笛鲷6个胚胎发育时期(原肠下包1/2期、胚孔封闭期、视囊期、晶体出现期、心脏跳动期、孵化出膜期)和5个仔鱼发育时期(1、3、10、15和20 d),以及成鱼不同组织(脑脏、心脏、肝脏、肌肉、黑色皮肤、红色皮肤、胃和视网膜)的表达规律。【结果】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723 bp和1302 bp,其中RH1基因具有465 bp的3'-UTR和196 bp的5'-UTR,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LWS基因具有213 bp的3'-UTR和15 bp的5'-UTR,ORF长度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残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个视蛋白基因均先与鲈形目等鱼类聚为一支,再与鳉形目、鲽形目和鲤形目等聚为一支,最后再与陆生脊椎动物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H1基因在孵化出膜后15和20 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下同),LWS基因在孵化出膜后20 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2个视蛋白基因在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相似,在视网膜上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红鳍笛鲷RH1和LWS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与红鳍笛鲷的生活习性变化相关,表明红鳍笛鲷RH1和LWS基因表达与其生活光环境的变化密切呼应,在早期发育变态阶段的光线调节,以及适应黑暗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湛江东海岛斧文蛤野生群体随机取200个2龄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i L)、小月面长(Lu L)和体质量(W)6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壳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壳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体质量极显著相关(P0.01),小月面长与体质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壳宽、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韧带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W=-126.784+1.249XSL+2.036XSW+0.911XSH,为斧文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