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实验标本鉴定和相关资料查询,初步确定了昆嵛山区有野生纤维植物118种,隶属于83属,40科。其中乔木54种,灌木22种,木质藤本6种,草质藤本2种,1、2 a生草本4种,多年生草本30种。现重点介绍昆嵛山区37种主要野生纤维植物的纤维类型、多度、用途及分布区域,分析野生纤维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无花果蛋白酶的制备、固定化、理化性质、酶活稳定性及应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侧耳792几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启忠 《食用菌》2006,28(5):7-8
侧耳(792)在PD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酶活有较大变化,产酶高峰期也不同;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重量在第10d达最大值,可作为菌丝体(菌种)收获期。  相似文献   
4.
郑凤英  李裕强  金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25-18326
细胞生物学实验对有毒、有害试剂及材料的使用量大,产生实验垃圾量大,是教学实验室中的污染大户。为在实验教学中做到"节能减排",采取了以下措施:将环保素质教育引入实验教学中;制定有效管理考查措施,强化学生在实验中的环保意识;在实验设计、组配、准备和学生实施操作等的每个细节中做到精心设计,少用少排。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不仅可减少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对药品、水电等的消耗,同时还可大大减少实验垃圾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5.
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β-1,3-glucan-binding protein,GBP)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识别病原微生物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已测序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转录组中克隆了仿刺参葡聚糖结合蛋白基因(AJ-GBP)。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660 bp,可编码219个氨基酸,不具有信号肽。AJGBP重组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24.64 kDa,等电点为5.94,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16,且在第17位和第193位存在糖基化位点。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凝集、结合和抑制作用;对葡聚糖具有明显结合活性,表明AJ-GBP重组蛋白可能参与了仿刺参的先天免疫反应中,研究为了解仿刺参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制以及AJ-GBP重组蛋白实际生产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海星提取液及蒸馏水培养蔬菜种子,探究海星提取液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星提取液对不同的蔬菜种子的萌发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标本鉴定,系统调查昆嵛山抗肿瘤药用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昆嵛山抗肿瘤药用植物有52种,分属35科;其中木本植物18种,草本植物33种。为昆嵛山抗肿瘤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昆嵛山林场生长的食用、药用真菌资源进行了鉴定,并分类汇总,其中食用大型真菌共计33种,隶属于15科;药用大型真菌共计26种,隶属于15科。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该区真菌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海洋药物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和方向。介绍了海洋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包括生物筛选技术、多肽固相合成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生产技术,指出了海洋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硕  马满园  代晓琳  张崇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06-108,121
为了探讨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鲜海参漂烫、调味、蒸煮等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得出最佳加工工艺为:腌制温度21℃、腌制时间70 min、调料浓度64%,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感官评价为9.3分,符合商业无菌标准。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真实地反映腌制温度、腌制时间、腌制调料浓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通过优化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工艺,并建立了一种生产软包装即食海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