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7篇
  70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EDTA、柠檬酸、草酸3种螯合剂作用下不同浓度铀镉复合污染(分别用W1、W2表示)对土壤中蚕豆(ViciafabaL.)幼苗体内叶绿素、丙二醛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的两个土壤污染浓度下,较高土壤污染浓度(W2)中植物受损伤程度高于较低土壤污染浓度(W1)中的植物受损伤程度,由此得出较高土壤污染浓度可能更有利于蚕豆对铀镉的吸收;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对于叶绿素而言,在污染土壤中添加5mg.kg-1的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有利于促进蚕豆对土壤中铀和镉的吸收,添加2.5mg.kg-1的柠檬酸次之;对于丙二醛,向污染土壤中添加10mg.kg-1的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有利于蚕豆对土壤中铀和镉的吸收,添加2.5mg.kg-1的柠檬酸次之;在细胞质膜透性上,向土壤中添加5mg.kg-1草酸,对其含量影响最大,可能更有利于促进蚕豆吸收土壤中的铀和镉,而添加5mg.kg-1的柠檬酸次之。而EDTA在整个试验中都表现出了对植物较大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2.
以拟南芥cDNA为模板,扩增出PRK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RK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BL21中,构建PRK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表明pET-28a(+)-PRK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3.
以拟南芥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出GAPB的基因全长,然后将GAPB基因片段连接到PET28a(+)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菌落PCR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正确后,再将阳性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APB,为后续的G...  相似文献   
24.
谢崇华  王丹  郑春  陈永军  王英  罗洁  廖伟 《核农学报》2007,21(3):212-216
以快中子脉冲堆对水稻种子进行中子辐照后用赤霉素(GA3)处理,对处理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矮B和CB的致死注量为486×1010/cm2,绵恢2009为900×1010/cm2,明恢63和绵恢2095则为1350×1010/cm2;半致死注量:红矮B和CB为198~486×1010/cm2之间,绵恢2009约为486×1010/cm2,明恢63为629.48×1010/cm2,绵恢2095为774.69×1010/cm2。辐射敏感性表现为保持系>恢复系,即红矮B、CB>绵恢2009>明恢63>绵恢2095。赤霉素为有效的中子辐射防护剂,40和80mg/L是水稻中子辐照复合处理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25.
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改进标准BP算法随机选取初始权重的不足,并构建了3-12-1的三层遗传BP神经网络,进行了3次牛肉肌肉与脂肪像素的分类试验,研究用BP网络对牛肉肌肉与脂肪两类像素点进行识别的可行性。以像素点的RGB值作为BP网络输入向量,每次训练集样本数62,测试集样本数43。测试的最终结果为:训练集的样本识别率分别为100%、100%、98.3871%;对应测试集的样本识别率分别为97.6744%、97.6744%、100%。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集以及测试样本集的肌肉和脂肪的识别率均在97%以上,但由于牛肉图像像素值在颜色空间中比较分散,有利于聚类的规律性不明显,因而是否可用BP网络来完成肌肉与脂肪的识别,还需要在网络拓扑结构、训练样本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6(1):38-52
The effect of IAA and two IAA precursors, l-tryptophan (Trp) and indole (Ind), on the growth, mineral nutrition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of intact pepper plants cultivated in hydroponic conditions, has been studied.To this end, the growth of both shoots and roots, the plant content of both IAA and free polyamines and the content in leaves and roots of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have been evaluated.Both Trp and Ind presented a similar pattern of action to that of IAA regarding both plant development and mineral uptake. The application of Ind and Trp at the highest dose (10−3 M)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IAA content in roots. The application of IAA and IAA precursor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permine and a decrease in Putrescine in leaves, thus suggesting the conversion of Putrescine into Spermidine and Spermine, which in turn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plant development under stress.Both Trp and Ind showed auxin-like effects likely due to their conversion into IAA within the plant.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carried out under axenic condition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27.
半干旱栽培稻田不同秸秆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半干旱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田间茎蘖数、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进行秸秆覆盖有利于增加非灌溉期田间土壤贮水量,提高田间茎蘖数;秸秆腐烂所释放的养分,缓解了稻田磷钾供应相对不足的现状,有效提高了杂交稻的结实率、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覆盖处理稻田0~0.5 m土层贮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增加2%~13%,田间茎蘖数增加4%~15%,有效穗数增加4%~8%,结实率增加3%~7%,千粒重增加0.6%~1.7%。(2)在灌溉水源没有保证的丘陵旱区,将半干旱栽培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冈优725和D优363实收产量平均值在油菜荚壳覆盖、麦草覆盖和麦糠覆盖处理下分别较对照增加10.2%、7.0%和7.7%。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不同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茎秆性状的影响,选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采用NCII模式研究株高及基部节间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胞质效应和恢复系效应在各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茎秆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共同影响,重穗型和穗数型恢复系对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差较大,JW型胞质基部节长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野败型(WA型)低,而其直径和壁厚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则高于野败型胞质。结论:杂交水稻JW型胞质在保证茎秆充足的生物量积累的同时抗倒伏能力方面优于野败型胞质。  相似文献   
29.
魏红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77-13080
[目的]探讨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预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山楂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预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6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0.
陈淑  魏亚琴  索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8-11999,12002
[目的]考察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方法]以总皂苷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柴胡总皂苷的测定方法。[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为:供试品溶液0.2 ml,加入0.4%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0.1 ml在70℃反应10 min,放冷后至室温后,加入4 ml磷酸在50℃下反应20 min。[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