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69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为材料,分离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从而揭示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GZnn与其近等基因系TM-1在纤维发育上的差别;采用差异显示RT-PCR方法寻找GZnn与TM-1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GZnn与TM-1的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发生的情况,发现GZnn不仅在纤维细胞发生和延伸上延迟,而且纤维细胞总数也明显减少。利用差异显示PCR进行比较筛选,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段,其中,DS3只特异性地在GZnn 开花前(-3~0 DPA)的胚珠中特异表达,而在其近等基因系TM-1中没有表达,推测DS3可能是一个纤维启动过程中的MYB类负调控转录因子。【结论】本研究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发现,棉纤维细胞在早期分化和形态建成过程中大量基因表达,对其中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艾氟迪”在湖北棉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不同调节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艾氟迪”对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效果明显,不仅药效持续时间长,成铃率提高2%~3%,单株成铃增加5个以上;而且铃重增加,衣分提高。  相似文献   
23.
中棉所60盐碱地种植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江苏省灌云县沿海滩涂较重盐碱地对中棉所60和苏棉22号进行示范对比,研究其在盐碱地种植栽培特点。结果表明,中棉所60具有出苗立苗能力强、结铃早且集中、单株成铃多、铃重大的特点,适于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还总结了中棉所60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4.
非洲三国棉花考察报告(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里、贝宁和乍得棉花考察,概述了其棉区分布与特点、棉花品种、主要生产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25.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 Ⅱ(Noah Carolina 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3个穗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发现:23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穗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1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7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15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单个性状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8254-120/180对3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都是正的,可使F1的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性状值分别增加21.63%、21.12%和16.12%.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相关的7个标记基因型中有6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正值,1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负值.  相似文献   
26.
中国鲜面条耐煮特性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阎俊  肖永贵  王德森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12,38(11):2078-2085
以我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的46份主栽小麦品种和育成品系为材料, 分析了品质性状与煮熟面条冲洗水中总有机物含量(TOM)、干物质蒸煮损失率、面条吸水性和黏性等面条耐煮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品质及TOM值、蒸煮损失率和黏性等面条耐煮性指标存在较大变异。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与TOM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6 (P<0.01)和-0.56 (P <0.01); 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与面条煮6 min和10 min后鲜重的相关系数为-0.55~ -0.63 (P <0.01), 耐揉指数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 (P<0.01)和0.69 (P<0.01); 糊化温度与面条煮10 min后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60, P<0.01), 说明提高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可以显著改善面条耐煮特性, 蛋白质特性是影响面条耐煮性的主要品质因子, 淀粉糊化参数对面条耐煮性也有一定影响。TOM值与面条煮6 min和10 min后鲜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6 (P<0.01)和0.69 (P<0.01); 面条煮6 min与煮10 min后鲜重也呈高度正相关(r = 0.86, P<0.01)。建议将10 g鲜面条煮10 min后的鲜重≤21.0 g作为优质鲜面条耐煮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7.
为了快速而准确地鉴定杂交棉种子的纯度和真伪,根据亲本材料来源和被推荐使用的SSR核心引物,挑选了33对引物对‘湘农大棉1号’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其中8对SSR引物在父母本及其杂交种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性条带,且这些位点在F1中均表现为共显性标记。获得的共显性标记都能用于该杂交种的纯度鉴定,可以用来区别其中混杂的母本、父本及其他种子。将这8对引物在3个材料中扩增得到的01(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十进制数据,构建了‘湘农大棉1号’及其亲本的数字指纹图谱。采用多对引物构建的杂交棉数字指纹图谱,能为杂交种的真伪鉴定、纯度检测及亲本提纯等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8.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质资源真实身份,强化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通过深度发掘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的优异资源,推动共享利用。【方法】以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中的2 918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品种鉴定检测标准中推荐的40对SSR标记,以及61 214个SNP标记来构建其分子身份证。根据获得的分子身份证信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核心、同近源、异质和群体等类进行管理,并进一步针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2 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SR分子身份证,为除异质性种质外的2 502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NP分子身份证。分别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建设规范。其中,SSR分子身份证由40个SSR位点指纹转化为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的编码组合构成,并以二维码形式存储;SNP分子身份证由61 214个SNP位点指纹转化为可视化的条形码。根据样品纯合度和指纹特异性等特征,将样品划分为1 56...  相似文献   
29.
北方冬麦区新育成优质品种的面包和馒头品质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近年北方冬麦区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 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信息。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将52份国内及6份国外代表性优质品种种植于河北高邑和山东济宁, 测定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及面包和馒头品质性状, 并分析蛋白质组分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包和馒头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部分参试品种的粉质仪稳定时间在7 min以上, 品种间面筋强度、面包和馒头成品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CA0493、师栾02-1、12品404、新麦26和Karl 5个品种面包品质好, 其中师栾02-1和Karl的馒头品质也较好, 可以作为兼用型品种在品质育种中应用。拉伸仪品质特性是反映强筋品种面包品质的重要指标, 建议在进行面包品质改良时, 重视拉伸特性。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与面筋强度和面包品质呈显著正相关, 可作为品质育种的选种指标。  相似文献   
30.
河南商丘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分离鉴定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河南商丘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型群体变异,对该地区棉花上分离的8株单孢菌株的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致病力、ITS序列、系统进化及菌体蛋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属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系统进化树显示8株菌株并没有聚在同一进化枝上;8株黄萎菌菌株存在致病力差异,SQ4菌株致病力最强,属于落叶型,而其它致病力较弱的7个菌株属于非落叶型;不同致病力的菌株间蛋白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