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6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豆腐干是扬州名菜大煮干丝的原料,过去由于沿用传统工艺制作,保质期短,很难满足外地淮扬菜馆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通过真空包装和辐射处理改进生产工艺,对产品实施综合保质,实现4 ℃保藏3个月的目标,还对该技术在其他有关豆制品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组成和致病力,对分离自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的157株丝核菌,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数量观测,利用菌丝融合的方法测定其所属融合群,并测定了其中111株丝核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CI12633、陕229、扬麦158)麦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50株为双核丝核菌,占95.54%,都属于AG-D融合群;7株为多核丝核菌,占4.46%,其中3株属于AG-1-IB融合群,3株属于AG11融合群,1株属于AG5融合群.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AG-D融合群中两种不同融合频率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对CI12633致病力最强,对陕229致病力最弱,对扬麦158的致病力居中.  相似文献   
53.
扬稻6号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扬稻6号的杂种优势分子机理,以扬稻6号、特膏和明恢63配制的强、中、弱优势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DD-PCR技术。分析剑叶和幼穗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与剑叶的DMP2(F1和父本表达的条带)和幼穗的UNP1(母本特异表达的条带)、UMONO(F1和双亲都沉默的条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幼穗的UNF1(F1特异表达的条带)和MONO(F1和双亲都表达的条带)呈显著负相关。在超亲优势方面千粒重与幼穗的UNF1呈显著负相关。推测杂种优势可能受父本基因型影响较大。此外,分别克隆强、弱优势F1闻差异表达的条带,反Southem鉴定出4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光合作用、生物运输、逆境应答、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相似文献   
54.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镉浓度与累积量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K优818和汕优63为材料,移栽前盆土内加入镉(Cd),使土壤Cd浓度为100 mg/kg,研究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与未加Cd的对照相比,Cd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和103S/郑粳2号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减少,而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水稻植株对Cd吸收及分配存在着基因型差异,以汕优63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Cd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Cd累积量仅为谷粒Cd累积量的30%左右。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Cd浓度及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在6个供试的杂交稻组合中,精米中Cd的浓度以扬两优6号最高,K优818最低。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Cd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农用微生物菌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法,研究农用微生物菌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农用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的增产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4 834.57、28 691.36 kg/hm~2,增幅分别为26.44%、67.90%。  相似文献   
56.
低温弱光对西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西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低温(10℃)和弱光[200μmol·(m2·s)-1]对幼苗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冷害指数、叶片主脉结构伤害程度、膜透性、MDA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合速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叶片SOD活性、CAT活性、SPAD值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加而后降低。综合评价各项生理指标,5个西瓜品种(系)耐低温弱光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鉴20、59046、扬9808、早春红玉、8424。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 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 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58.
张永泰  李爱民  陆莉  陈柳  惠飞虎  王幼平 《作物学报》2006,32(11):1764-1766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9.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0.
育苗伴侣营养土法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可有效增加机插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害,协调降低播量与增加盘根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秧苗素质,延长机插秧苗适栽期。探讨了育苗伴侣营养土培育机插壮秧育苗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