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6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研究了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于2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0、180 g/hm2处理药后19 d,在江苏睢宁县试验点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71.0%、82.1%,杀虫效果为79.0%、88.7%;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保叶效果为84.5%、90.5%,杀虫效果为87.1%、93.6%,表明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在这2个剂量下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生产上建议于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盛期至1龄高峰期以150~18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如果虫量较大则适当增加药液剂量;若需多次用药防治,则应选择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12.
提出了"双链型"鲜食玉米─奶牛─沼气─龙虾─牧草循环农业模式的合理建设方案;集成了鲜食玉米和牧草的种植、奶牛粪及残饲的沼气化利用、克氏原螯虾养殖等高效配套技术;分析了"双链型"鲜食玉米─奶牛─沼气─龙虾─牧草循环农业模式运行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213.
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养殖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和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将养殖富营养化水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处理成能够循环利用的养殖用水,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水产养殖业着重解决的难题.提出构建人工湿地复合养殖生态系统方案,推广应用高效、安全、优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渔业模式,对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4.
<正>长江中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是国家小麦品质区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但该地区同时也是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区。培育高产、弱筋、品质优良且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是解决这一地区小麦生产中病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扬麦22就是这样一个新品种。1选育概况1998年配制杂交组合(扬麦9号×97033-2),连续回交二次后,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成熟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CI(保持水层灌溉)、WMD(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15 k Pa时复水)、WSD(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30 k Pa时复水)。【结果】在CI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MN水平最高;WM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水平最高,但与MN下差异不显著,WS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最高;而在籽粒灌浆上,两个品种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各个水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良好水势条件CI和轻度水分胁迫WMD下,分别在0 N和MN水平下表现较优;但在重度水分胁迫WSD下,0N水平表现最低,HN最高,但与MN差异不显著。以上都表明产量与弱势粒的灌浆在水氮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品种间,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弱势粒灌浆速率及粒重都低于中穗型常规粳稻淮稻5号,其产量优势主要源自较高的每穗粒数。最后,WMD+MN处理下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较少的施氮量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节水节氮增产的效果,其次也增加了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光合性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转运率,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加强了物质运转,促进了灌浆中后期弱势粒籽粒的充实,最终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成为本研究最佳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16.
机插方式对杂交粳稻碳氮调节与颖花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钵苗机插对水稻幼穗分化期营养器官碳氮代谢以及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的影响,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材料进行大田生产试验,以毯苗机插为对照,研究了钵苗机插方式下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特点和枝梗、颖花分化与退化规律及差异,并探明碳氮代谢与稻穗枝梗及颖花分化与退化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抽穗前25 d至抽穗阶段,钵苗机插稻株营养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P0.05),抽穗前25和20 d,钵苗机插全氮质量分数2015年和2014年平均分别高出毯苗机插1.82%和6.13%,但在抽穗前15 d及以后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在抽穗前15 d及以后各期钵苗机插C/N比值显著高于毯苗机插。2)在抽穗前25~15 d,2种机插方式NSC累积量差异不明显,但在抽穗前10 d至抽穗期,营养器官NSC累积量迅速上升,累积量占单茎茎鞘总量的42.75%~50.75%累积量,钵苗机插累积量高于毯苗机插。3)钵苗机插方式下分化数和现存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而退化数和退化率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其中对二次颖花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且对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程度高于中、上部,钵苗机插使下部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2 a平均分别增加5.24和14.21个。4)抽穗前25和20 d营养器官C/N比值与枝梗和颖花的分化/现存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特别是跟二次枝梗和二次颖花的相关性较密切,与退化数呈正相关,而在抽穗前15 d到抽穗期则相反。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与穗分化期NSC积累量和抽穗后NSC运转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17.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 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 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 Fhb1区段内PFT (pore-forming toxin-like)、HC (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 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 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 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18.
为延长冷鲜鸡的货架期,以淋洗、快速降温的真空包装冷鲜鸡为材料,利用300 mg·L~(-1)茶多酚+200 mg·L~(-1)D-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液浸泡和2.5 kGy剂量γ射线辐照进行综合处理,研究了辐照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鸡细菌总数和菌相、理化指标、质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使冷鲜鸡的起始菌数量降低,保鲜期从小于14 d延长至28 d。试验组在保鲜期末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构成优势菌,细菌数由3.26 lg(CFU·g-1)增至5.57 lg(CFU·g-1),过氧化值由3.6 meq·kg-1增至7.8 meq·kg-1,TVB-N值由8.24 mg·100g-1增至14.3 mg·100g-1,质构、色度的变化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辐照综合保鲜有效延长了冷鲜鸡货架期。本研究结果为冷鲜鸡拓展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9.
以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金香玉1号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播期[05-15 (S1)、05-25 (S2)、06-05 (S3)]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金香玉1号产量及其构成、品质等指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推迟对每穗粒数和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呈下降趋势,播期推迟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影响差异显著,但播期推迟显著提高稻米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20.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V定位于不同簇毛麦种质的6VS染色体臂,对已知白粉病生理小种均表现高抗。小麦-簇毛麦小片段顶端易位系NAU421(T4VS-4DS·4DL)携带Wss1基因,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为选育兼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的育种新材料,以NAU421为亲本,分别与携有Pm21基因的品系Y16-Pm和携有PmV基因的品种扬麦22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然后利用与Wss1和Pm21/PmV基因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CINAU301和MBH1对F2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86个NAU421/Y16-Pm的F2单株中,同时携有纯合Wss1和Pm21基因的单株有18株,比例为6.38%;在232个NAU421/扬麦22的F2单株中,同时携有纯合Wss1和PmV基因的单株有5株,比例为2.16%。细胞学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说明CINAU301和MBH1可用于对Wss1和Pm21/PmV基因的高效选择。F3代株系抗病性鉴定表明,筛选出的23个双抗基因聚合体对白粉病免疫并高抗黄花叶病,可用于下一步双抗聚合品种(系)的筛选或作为抗病中间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