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2.
GPX5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员之一,表达于牦牛附睾之中,其主要作用为抗氧化应激。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技术对牦牛GPX5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的特征和附睾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牦牛GPX5基因CDS区有630 bp、209个氨基酸被编码,所编码蛋白带正电,具有亲水性且不稳定,无跨膜域却存在信号肽;GPX5基因在附睾头的表达高于附睾的颈和尾(P<0.01)。牦牛附睾中的GPX5能有效抵抗氧化应激以保护精子。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秸杆覆盖处理的附于中3种生物碱成分.以PolarisC18-A(50 mm×2.0 mm,5.0 μm)为色谱柱;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70~35.00 ng(r=0.999 6)、0.50~25.00 ng (r=0.999 6)、1.06~53.00 ng (r=0.9980)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99.2%和98.9%.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专属性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4.
张敏君  赖纯明  邱荣斌 《猪业科学》2009,26(10):106-106
近几年,规模化养猪场中出现了一种经产怀孕母猪突然腹胀死亡的病症,此病发病时间短,一般治疗方法无效,致死率高达100%,直接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该病的发病症状.原因分析,服务人员在服务中对该病采取多个方案进行治疗实验,最终得出方案灌喂藿香正气水4支(40mL),胃肠活(主要成分:氯化氨甲酰甲胆碱)4支(20mL)肌肉注射,氨基比林3支(30mL).6支青霉素(80万IU/支)肌肉注射,将母猪赶出走动或跑动,此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45.
旨在建立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案,比较两种牛睾丸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采集24月龄的3头健康公牦牛与3头F1代公犏牛睾丸组织作为2个样品组,其中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通过混合酶消化、差速贴壁和饥饿处理分离得到两种牛的睾丸支持细胞,采用DMEM高糖及DMEM/F12培养基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筛选更佳的培养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特征,利用CCK8和RT-q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标志功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两类支持细胞来评价两牛种支持细胞的耐受性及其作为饲养层细胞的潜能。结果,经形态、特殊染色及标志基因表达鉴定,成功分离到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方案。发现DMEM高糖培养基更适用于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两牛种支持细胞形态相似、轮廓清晰、呈现多边形或长梭形,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增殖速率及活性远高于犏牛。调节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在犏牛支持细胞中分别下调了3.4与2.9倍(P<0.05),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2基因(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2,CXCL12)的表达在犏牛上调了3.6倍(P<0.05);调节睾丸发育的SRY-盒包含蛋白9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9,SOX9)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表达的Wilm肿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WT1)在犏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调了25.9(P<0.01)与38.7倍(P<0.01)。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对于丝裂霉素C具有较差的耐受性,表现为细胞核质分界不清、胞质空泡化严重和悬浮死细胞增多。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方案;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在增殖活性和睾丸生精细胞分化关键功能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存在缺陷,这可能也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以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T3代植株和非转基因油菜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过表达Irr E对油菜植株抗盐胁迫能力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非转基因和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结果显示,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非转基因和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各自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而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都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与非转基因相比,在高浓度Na Cl胁迫下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表明在高盐胁迫下过表达Irr E能够显著地提高转基因油菜植株的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7.
研究比较牦牛(Bos grunniens)和犏牛睾丸核蛋白的表达差异,以探索公犏牛不育的分子机制。提取牦牛(n=4)和犏牛(n=4)睾丸的核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通过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睾丸组织核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出在牦牛和犏牛睾丸存在2倍及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5个,通过MALDI-TOF-TOF质谱鉴定得到13种差异表达蛋白,大多数为核蛋白,在犏牛睾丸中表达显著下降,另外还包括4种核不均一蛋白(hnRNPs)。这些蛋白质参与精子发生、前体RNA加工和选择性剪接、基因表达调控等过程,其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犏牛精子发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8.
四川雅安地区2种大型丛生竹耐低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撑绿杂交竹为材料,对四川雅安地区不同海拔2竹种叶片进行净光合速率测定,并对采取的竹叶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光合色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慈竹和撑绿杂交竹耐低温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海拔对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低海拔时,撑绿杂交竹具有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慈竹的POD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很高.高海拔时,慈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撑绿杂交竹高,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这可能是慈竹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撑绿杂交竹的一个原因,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慈竹具有高净光合速率可能起到很大调节作用.低海拔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而高海拔慈竹的净光合速率却远高于撑绿杂交竹.慈竹在高海拔的适应性比撑绿杂交竹的强,撑绿杂交竹不适宜在高海拔栽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利用SSR标记分析我国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抗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小麦抗条锈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接种成株期小麦,从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抗条锈品种。然后利用SSR标记对筛选出的抗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27对SSR引物在上述抗锈品种中共检测到10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3.85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210~0.712之间,平均为0.455;抗锈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723,表明筛选出的抗锈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亲缘较近。[结论] 聚类分析的结果将抗锈品种分为了4个类群,类群的分布与亲缘的远近和品种的地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
植物吸收和富集核素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永金  罗学刚 《核农学报》2011,25(6):1292-1299
本文在把植物吸收和富集核素的研究分为监测性研究、机理性研究、修复性研究和胁迫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核素的选择与处理、植物的选择、试验方法、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归纳讨论了植物吸收和富集核素的研究方法,以期为核素的植物生态修复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