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利用ISSR标记技术,选取15对引物,对分布于西北荒漠区12个裸果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81%,种群水平为69.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为0.2356~0.2697,Shannom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3509~0.4057,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9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种群内存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经Mantel检验,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相关性(R2=0.2144)。利用NTSYSpc-2.1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各种群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1~0.99之间,按照遗传距离远近,裸果木12个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经相关性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纬度、海拔存在正相关(P<0.05)与年均温存在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2.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本试验探究了沙地生境下不同苜蓿品种在低温锻炼期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与苜蓿半致死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温锻炼期“肇东”和“公农1号”苜蓿休眠较早;“肇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对低温较敏感;随季节性降温苜蓿秋眠芽数增加,根颈增粗,根重增加,根长增长,根冠比增大。根颈活力法拟合Logistic方程所得半致死温度表明,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 > “草原3号” > “农菁1号” > “公农1号” > “龙牧801” > “肇东” > “农菁8号” > “草原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东苜1号”、“草原3号”等抗寒性较强的苜蓿品种适合在科尔沁沙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3.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外源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和外源激素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和褐化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4-D浓度是影响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子,而NAA浓度是次要因子,以下胚轴为最佳外植体,添加1.0~2.0mg/L 2,4-D、0.5mg/L KT、0.5mg/L 6-BA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效果最佳,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针茅草的不同加工方式对绵羊采食、消化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用体重[(45±2)kg]、年龄(1.5~2.0岁)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乌珠穆沁羯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析干草、草颗粒、草块、草粉4种加工方式的针茅草对绵羊干物质采食量、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液pH及总氮、氨氮、总可利用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针茅草颗粒的干物质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与其他各组相比,针茅草颗粒组的绵羊食后1 h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总氮、氨氮和总可利用氮浓度较高。3)草颗粒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干草和草粉组(P0.05)。由此可见,针茅草颗粒的干物质采食量、表观消化率以及在绵羊瘤胃内的发酵指标均较优,是饲喂绵羊的最佳利用形态。  相似文献   
25.
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气候和植被相关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4年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提供的气象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以及含有时滞参数的灰色系统模型,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尺度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地上生物量对6种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黄囊苔草对6种气象因子的响应均有滞后效应。黄囊苔草地上生物量对降水量、气温、地温、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响应分别滞后10,16,16,10,15,5d。此结果将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气象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机制,并为草地植被生产力建模与定量预测提供信息基础,以期在实践应用中发挥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文中采用查阅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有毒植物水分生态型、生活型、有毒部位、有毒化学成分、分布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共有野生有毒植物351种,隶属于187属67科,占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全部科、属、种的50.0%、27.5%、15.5%;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共272种,占总种数的77.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294种,占总种数的83.8%。有毒植物在草原分布最多,有163种,其次是草甸、森林、山地。全株有毒的植物249种,占总种数的70.9%。植物有毒化学成分复杂,含生物碱类的植物最多,共120种,含甙类的植物次之,114种。  相似文献   
27.
在内蒙古草原牧区,冬季对绵羊补饲精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产羔前对母畜舍饲精料后,呼伦贝尔短尾羊体重、体尺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本研究选取60对待产的呼伦贝尔短尾母绵羊作为试验对象,在母畜产羔前一个月,试验组母畜舍饲精料,对照组仅补饲干草,分析100日龄内家畜体重、体尺及经济效益变化。利用方差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产前补饲对家畜个体、生产效益的影响及影响家畜体重的主要体尺权重,结果显示,100 d时间段内,母畜体重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仔畜出生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段,试验组仔畜的胸围、胸宽、体高、胸深、体长和体斜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呼伦贝尔短尾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为:胸围、胸宽、体高和胸深,影响权重达到50%以上。补饲使得仔畜的成活率、出售价格显著高于未进行补饲的对照组(P<0.05)。通过补饲母畜不仅可以影响仔畜体重和体尺指标,而且对提高仔畜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今后后备母羊的选育、家畜的精准淘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1幼穗为外植体,设置不同的激素浓度,获得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并选用长度不同的幼穗为外植体,确定出较为合适的外植体长度。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后,细胞生长缓慢,通过更换培养基使其恢复生长。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以长为2-3cm幼穗为外植体,MS+3mg/L2,4-D为诱导培养基。MS+2,4-D 3mg/L+KT 0.5mg/L+CH 300mg/L与MS+2,4-D 4mg/L均可改善经过长期继代生长质量较差的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9.
侯建伟  索全义  段玉  赵沛义  张君  景宇鹏 《土壤》2017,49(5):963-968
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0.
王加亭  乔江  那亚  刘昭明  智荣  李平 《草业学报》2020,29(11):165-171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原确权承包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制度保障,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从已有对草原确权的报道来看,由于我国草原牧区的特殊情况,草原确权工作在地区间推进速度不一,整体推进不平衡,部分地区确权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在对草原确权承包工作的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推进我国草原确权承包需要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信息收集、承包合同完善、颁发草原权属证书、开展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和健全草场纠纷解决机制等,提出了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思路,包括主要构成模块、基本功能、工作流程、采用的主要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草原“三权分置”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草原确权承包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