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六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个采自武汉地区的甜菜夜蛾田间种群(N)和一个相对敏感种群(CK),比较了甜菜夜蛾的表皮酚氧化酶(PPO)、乙酰胆碱酯酶(TC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差异。用含有0.14mg/kg(致死中量)虫酰肼的带毒饲料处理CK种群的甜菜夜蛾,处理后24、48h和72h测定酶活力,结果与CK种群相比,PPO酶活力分别降低79.12%、10.54%和56.23%;SOD酶活力分别上升71.59%、63.16%和79.55%;GST酶活力在处理后24h酶活力上升41.43%。N种群与CK种群比,PPO酶活力降低38.47%;GST酶活力升高34.20%。采用PAGE凝胶电泳方法比较了CK、N和用虫酰肼分别汰选CK种群4代和6代的甜菜夜蛾种群酯酶同工酶谱差异。结果表明,CK共有15条酯酶同工酶带,N和汰选种群均只有10条带。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可能与PPO、GST、SOD、EI酶活力变化有关,与CAT关系不大,与TCE无关。  相似文献   
52.
油菜内生菌BY-2的脂肽类抑菌物质的分子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Y-2(Bacillus subtilis)的细胞外分泌型抗菌性纯化物进行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质谱分析和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HPLC分析。结果显示:BY-2的胞外分泌型抑菌物质含肽键,具有环状分子结构。在甲醇/水的流动相条件下,1.969min出现1个抑菌成分峰值;在三氟乙酸/甲醇流动相条件下,抑菌成分形成了6个峰值。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由分子量分别为995Da、1009Da、1023Da、1037Da、1051Da和1087Da六种成分构成,其4种氨基酸比例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1∶1∶1∶1.5。该抑菌物质可归类为环脂肽类抗生素(Cycle lipopeptide)中的枯草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的1087Da大分子同系物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3.
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和单基因品系,采用离体点液接种方法对湖北省水稻主栽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根据监测结果,发现2008~2009年这两年中生理小种ZA群出现频率略微下降,ZB、ZC群的出现频率则在缓慢上升,总体上ZA群、ZB群和ZC群的出现频率相差不大。2009年的100个菌株基于单基因品系出现毒性类型分散,毒性类型的丰富度为3.46。  相似文献   
54.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多年技术推广经验,从前茬作物的安排、品种选择、适宜播期、化学除草、肥料运筹、大田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55.
我国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免耕的概念、发展概况,分析了推广免耕技术的意义及其技术原理,介绍了免耕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可为免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草莓褐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杂交玉米(Zea maysL.)华玉11是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教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抗、高产、稳产特性,是适合山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杂交春玉米,该品种自2013年推广以来,在湖北、云南四川及湖南等地种植表现出高抗、高产、稳产特性.  相似文献   
58.
以新型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所获的杂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育获得1个叶用芥菜强优势组合(0912A×X2),在已经明确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杂交组合(0912A×X2)腌制加工过程中安全标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最优处理模式。结果表明:腌制前期(0~15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30℃,亚硫酸钠添加量为75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3%,Vc添加量为0.02 g/kg;低含量的亚硝酸盐优化组合模式为腌制温度为10.7℃,亚硫酸钠添加量为50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1 g/kg;腌制后期(16~31 d)低含量硝酸盐的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25℃,亚硫酸钠添加量为0 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3 g/kg;低含量的亚硝酸盐优化组合是腌制温度为10.7℃,亚硫酸钠添加量为50mg/kg,食盐质量分数为1%,Vc添加量为0.01 g/kg。利用新型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杂交组合不仅杂种优势明显,而且腌制加工品质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9.
基于光度学的相关知识,对农业生产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黑光灯在平面上的光强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际测量,并利用Matlab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建立了黑光灯的物理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了在工作平面上各点辐照度的计算公式。模拟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黑光灯在打开1 h后,光强的分布明显趋于稳定,在10 cm外的工作平面上可以获得约30 cm×20 cm的光强变化在12.5%以内的较均匀的矩形光场。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紫外LED光源阵列替代黑光灯可以明显改进光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耕地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表征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建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并在县域尺度上研究了湖北省2000-2020年间耕地两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模式。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集约化水平呈中部高–东西低的整体提升时空格局,而规模化水平呈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先降后升时空格局,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尽管20 a间全省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持续提升,但仍有21%的县市处于轻度失调模式。规模化程度较低是造成耦合度失调的主要因素,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途径、保障粮食安全、探寻未来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