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太湖水污染指标,为探讨湖泊水污染物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4~2010年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自动监测站4项水质指标,建立了太湖水污染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建立了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的4项水质指标浓度的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较高,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物预测的适应性较好;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2年前5周水质污染情况加重,基本为Ⅴ类水质,符合太湖水质污染情况发展态势。【结论】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其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水质指标的内在变化规律,为控制水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实施地延安市为对象,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性和生产总值指数为参照校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对延安市1989-2016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前的1989-1999年,延安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缓慢,仅增加8.76×109元,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均不显著;退耕后的1999-2016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显著,增加了56.79×109元,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多,增加了75.19×109元,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最多,减少了15.77×109元;生态服务功能中粮食生产功能下降,但保持土壤、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迅速增加。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林地、牧草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的改变显著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最大的为林地,影响最小的为耕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耕地向林地的流转,使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迅速增加。生态-经济价值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但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依然存在,需要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3.
魔芋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最具成长潜力与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资源产业。在魔芋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生严重,已成为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寻找新的防治途径。为研究出有效的防治魔芋软腐病新技术,应用壳寡糖、海藻酸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结合使用噻霉酮制剂,在陕西安康针对魔芋软腐病防治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处理效果好于浸种处理效果,浸种处理只有噻霉酮对魔芋软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1.17%。噻霉酮、壳寡糖及农用链霉素单一药剂对种芋拌种处理,对魔芋软腐病防效分别为68.92%、55.36%和  56.49%,噻霉酮及壳寡糖拌种处理对出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拌种处理结合在成株期喷施壳寡糖、海藻酸寡糖和噻霉酮,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50%~70%,延迟魔芋魔芋软腐病的爆发高峰期约一周,提高产量效果明显。用噻霉酮杀菌剂拌种处理种芋,在发病初期再用壳寡糖或海藻酸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结合噻霉酮喷施植株,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明确略阳地区药农在黄精生产上四种常用肥料追施的最优选择,将生产田正常追肥的生物有机肥换做当地药农常用的其他四种肥料进行追施,研究不同肥料追施对略阳地区黄精花期植株地上形态的生长差异,以及对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前追肥对黄精花期叶片展开无显著影响,地径增速增加,株高增速减缓,植株结出花果数减少,不同肥料追施对黄精的增产效果不尽相同,以史丹利复合肥对黄精鲜产量和药材干产量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为758.56 kg/667m2和131.96 kg/667m2。花期前追肥可引导略阳地区黄精花期横向生长、相互遮阴躲避阳光直射伤害,史丹利复合肥为当地四种常用追施肥料的最优选择,对黄精的产量提升效果最好,但在生产中应注意及时补施含有机质的肥料,避免长期施用化肥引起土壤生态的破坏。  相似文献   
25.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对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验砒砂岩与沙混合复配成土的效果,于2010-2012年在陕西富平比较了砒砂岩与沙1∶1(C1)、1∶2(C2)和1∶5(C3)及黄土与沙1∶2(CK)4种混合成土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2处理在0~60cm土层2年的平均贮水量较CK、C1和C3处理分别高20.18%、12.79%和3.98%。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不影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但在小麦生育期内,C1、C2处理2年的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CK分别增加8.04%、6.43%、7.96%和12.97%、13.32%、15.46%,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SPAD值以C2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C1、C2、C3处理2年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高16.19%、24.36%和10.29%。两年平均产量以C2处理最高,达到6 140.25kg·hm-2,较C1、C3和CK分别增产3.56%、13.33%和19.62%。综合考虑来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以1∶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6.
探究不同肥料对黄精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价对黄精药材品质的影响。采用称黄精根茎净鲜重评价产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精多糖和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评价质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最优的肥料为微生物肥+农家肥,其黄精产量、黄精多糖含量、薯蓣皂苷元含量分别262.77 kg、10.686%、0.167 mg·g -1。微生物肥+农家肥(1∶1)作基肥和施肥使用,能获得优质高产的黄精药材,为黄精人工种植、田间肥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柴胡茎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方法:以柴胡茎叶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柴胡茎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柴胡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55%乙醇作为溶剂,在料液比为1:12的条件下,85℃热回流提取2h。结论:优选的柴胡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提取率高,重复性好,可供工业化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28.
选取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在内的10个指标,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采用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计算得到陕西省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4年度陕西省各市(区)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发展水平由最初的失调阶段在经历了调和阶段后,增加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陕西省11个市(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协调发展阶段差距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明显。  相似文献   
29.
检测了引起翠香等猕猴桃黑斑病的病原,症状及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0.
新疆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更新世以来,伊犁地区与典型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稀土元素(REE)特征差异研究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剖面的REE特征不仅在含量上与典型黄土区的相似,分馏特征也基本相似,呈斜“L”型的分布模式,均发生轻、重稀土分异,分布曲线为负斜线,表现出中度的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意味着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地区黄土的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还发现,伊犁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稀土元素特征存在细微差异,昭苏黄土平均的稀土元素总量略高于昭苏古土壤平均值,与典型黄土区不同,这可能是由伊犁地区粉尘来源及其沉积环境的差异所致,且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区域黄土剖面REE特征参数三角图解也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