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通过强度计算,优化轻型LT9390TCSY仓栅式半挂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2.
以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毛白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毛白杨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磷和钾。在一定范围内,毛白杨生物量随氮、磷、钾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过多投入时,生物量将下降。氮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显著,有较好的正效应;而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经模型寻优,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 305.550、178.125 kg·hm-2和47.700 kg·hm-2,毛白杨苗木生物量可达383.874 g。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女贞子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47周龄海兰褐壳蛋鸡18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和0.15%女贞子提取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日均产蛋量和产蛋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Ⅲ组的料蛋比降低了10.9%(P<0.01),4组间蛋均重和破软蛋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Ⅲ组的睾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3个试验组孕酮、雌二醇和IgM、IgA及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女贞子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4.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 mg·kg-1,平均30.17 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 mg·kg-1,平均0.89 mg·kg-1,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本区域有15. 93%的样点有效铜含量低于缺铜临界值,有60.44%的样点濒临缺铜。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茬玉米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1.18 mg·kg-1,前茬红薯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0.63 mg·kg-1。  相似文献   
25.
以棉花甜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水分变化对间作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棉花中65%水分处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相同水分条件下间作棉花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单作。间作棉花叶片的Pn、Gs和Ci均为65%处理的最高。间作棉花的Fm、Fv/Fo、ΦPSII大于单作,而NPQ小于单作,说明间作相比单作有更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65%处理的NPQ低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均在65%水分处理时较高,75%和55%处理的产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6.
用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防治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根腐病、蚜虫、蓟马等病虫害防治的持效期在60d以上,对孢囊线虫病防治持效期在45d以上.  相似文献   
27.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建立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之基石.  相似文献   
28.
以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的衍生物盐酸阿可乐定(Apraclonidine hydrochloride,ACLO)为半抗原,采用重氮化法合成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制备高敏感性、特异性的CLO鼠源多抗并进行鉴定,为CL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将ACLO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合成免疫原CLO-BSA和包被原CLO-OVA,经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偶联效果后,免疫BALB/c小鼠,并对获得的鼠源多抗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鉴定其特性。结果显示,免疫的4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25 600以上,其中2号小鼠的抗体敏感性最高,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7.026 ng/mL,与其他几种常见瘦肉精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特异性良好。表明成功合成免疫原性良好的CLO人工抗原,并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CLO鼠源多抗,为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肠道组织形态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对18周龄放养和笼养卢氏绿壳蛋鸡各10只(公母各半)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公鸡各肠段绒毛长度均大于笼养公鸡,十二指肠段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公鸡各肠段及放养母鸡十二指肠段的绒毛宽度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鸡各肠段隐窝深度均大于笼养鸡,公鸡各肠段和母鸡回肠段差异显著(P0.05);放养鸡除母鸡盲肠段外,各肠段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均略小于笼养鸡,公鸡空肠及母鸡回肠段的差异显著(P0.05);放养公鸡肝脏、胰腺、胸腺、法氏囊质量以及胸腺、法氏囊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母鸡肝脏、胰腺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下卢氏绿壳蛋鸡的肠道及免疫器官发育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0.
以欧亚种葡萄‘里扎马特’为母本,中国野生刺葡萄‘黑珍珠’为父本进行杂交,随机选择92株后代为作图群体,借助SSR和SRAP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葡萄抗炭疽病相关QTL进行检测并分析。在12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抗炭疽病相关QTL,其可解释表型变异37.07%,贡献率为71.50%。这表明在12号连锁群检测到的QTL是抗葡萄炭疽病的1个主效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