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439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85篇
  217篇
综合类   2620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897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理群体野生鲫肌间骨数目与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比较分析了江西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的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结果表明:萍乡PX(赣西)、南昌NC(赣中)、瑞昌RC(赣北)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的平均总肌间骨数分别为(80.00±3.08),(79.83±8.06)和(83.25±4.9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X、NC、RC 3个地理群体均有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均无椎体小骨;3个地理群体髓弓小骨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4.80±2.39),(54.80±6.85)和(54.00±3.3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脉弓小骨平均数目为(25.20±3.90),(25.17±2.32)和(29.25±4.1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地理群体均具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的肌间骨,NC群体还有两端多叉形肌间骨。【结论】3个地理群体髓弓小骨数量均多于脉弓小骨且形状更复杂,NC群体躯轴上、尾部上与下部")"形肌间骨少于PX群体、RC群体;而两端两分叉、两端多分叉形肌间骨均多于PX群体和RC群体,表现为更加复杂的肌间骨特征。研究结果为鲫肌间骨遗传改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分析"素仁"盆景与"素仁格"盆景的关系,探讨素仁格盆景在精神内涵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结合素仁格盆景艺术特征,分析素仁格与文人树的关系,提出"素仁"盆景归属于"文人树"盆景的观点;分析"素仁"盆景当前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推动"素仁"盆景及岭南盆景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蓝色空间是集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社会环境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是推动实现公共健康的重要载体.本文在阐述蓝色空间的概念及其对公共健康的价值基础上,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蓝色空间对公共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心理环境3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基于公共健康导向的蓝色空间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蓝色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化肥(CK)、不施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早晚稻不同处理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稻谷产量、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PK+GM+RS、NPK、CK+GM+RS、CK,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和碱消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K、CK+GM+RS、NPK、NPK+GM+RS。与NPK相比,早晚稻NPK+GM+RS处理幼穗分化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8.03%和10.71%、55.21%和24.49%、10.26%和9.91%,成熟期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0.36%和12.78%,氮磷钾养分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15%和5.95%、8.16%和5.93%、8.13%和5.93%,产量分别增加5.39%和2.56%。【结论】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提高机插双季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和水分条件(正常水分条件、模拟水分胁迫条件)对籼稻(汕优63、扬稻6号)和粳稻(86优8、武运粳7号)根系孔隙度的影响及根系孔隙度与水分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籼稻品种根系伤流在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粳稻品种供硝态氮处理后根系伤流液流速较供铵态氮处理高56%;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品种汕优63、扬稻6号、86优8、武运粳7号伤流量流速仅为供铵态氮品种的46%、29%、38%和77%,比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分别显著降低了64%、76%、60%、70%。水分胁迫条件下,供铵态氮和供硝态氮品种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分别比其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下降22%~30%和35%~44%。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品种汕优63、扬稻6号、86优8、武运粳7号根系孔隙度分别比其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增加267%、151%、133%和255%,而对铵态氮处理影响不显著。供硝态氮条件下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的发育程度与根系伤流液流速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供铵态氮条件下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硝态氮营养条件下水稻根系孔隙度的增加可能是造成根系水分吸收下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合理的带宽、行比田间配置种植模式。【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玉米间作大豆带宽2 m,行比2∶2;(2)带宽2.4 m,行比2∶3;(3)带宽2.4 m,行比2∶4;(4)带宽2.8 m,行比2∶3;(5)带宽2.8 m,行比2∶4;(6)玉米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70 cm);(7)大豆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50 cm),每个处理种2带,重复3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带宽、不同行比处理的玉米株高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玉米播种第75天时带宽2.4 m、行比2∶4的株高最高,为198.33 cm;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生长后期带宽2.8 m、行比2∶3的玉米叶面积指数相比于其它处理均表现为最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不断增长趋势且变化大致相同,播种后90 d时,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11 568.61 kg/hm~2,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产量最高,为6 977.78 kg/hm~2。【结论】带宽2.4 m,行比2∶4田间配置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得植株的株高最高、秃尖长最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为玉米间作大豆较好的田间配置种植模式,可为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田间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