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497篇
基础科学   112篇
  645篇
综合类   3273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1930篇
园艺   393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01.
为了研究绵羊Musclin对糖代谢和胰岛素作用的影响,本试验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并构建绵羊Muscl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4组对绵羊胎儿成肌细胞进行处理:空载体组(pcDNA3.1)、Musclin过表达组(pcDNA3.1-Musclin)、空载体+胰岛素组(pcDNA3.1+Insulin)、Musclin过表达+胰岛素组(pcDNA3.1-Musclin+Insulin)。然后分别在分化48和72 h时收集细胞,检测Musclin对正常或添加胰岛素培养的分化状态绵羊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1-Musclin。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绵羊Musclin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并在28氨基酸位点处存在一个酶切位点。亚细胞定位在胞外,属于分泌蛋白。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细胞试验表明,绵羊Musclin基因过表达明显减少了正常或胰岛素处理的绵羊肌细胞糖原含量并增加了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诱导分化72 h时,过表达Musclin抑制了Musclin过表达组和Musclin过表达+胰岛素组绵羊肌细胞中IRS1、AKT1、AKT2、GLUT1、GLUT4基因mRNA表达,并促进了GSK3β mRNA表达;而诱导分化48 h时,只有GLUT4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综上所述,绵羊Musclin基因过表达可以影响肌细胞糖代谢并减弱胰岛素的作用,二者相互协调以维持糖代谢稳态。其作用机制涉及到上述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且与绵羊成肌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旨在研究猪C1QTNF3基因可变剪接体的特性及miR-101通过C1QTNF3基因促进猪脂肪SV细胞成脂分化的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30日龄健康马身猪仔公猪心、肝、脾、肺、肾、胃、股二头肌、腰大肌、皮下脂肪和背部脂肪组织样品,首先利用RT-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1QTNF3基因的不同转录本进行扩增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C1QTNF3基因不同转录本在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C1QTNF3上游的调控因子是miR-101,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01对C1QTNF3的调控作用。最后,利用油红O染色和qRT-PCR技术检测过表达miR-101对猪脂肪SV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基因克隆得到猪C1QTNF3存在两个转录本C1QTNF3和C1QTNF3-1,其中C1QTNF3-1为新鉴定的转录本;测序分析显示,与C1QTNF3相比,C1QTNF3-1的第1外显子区域缺失了219个碱基,少编码73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猪C1QTNF3和C1QTNF3-1蛋白序列与人和马来亚穿山甲等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C1QTNF3和C1QTNF3-1在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各组织中C1QTNF3-1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C1QTNF3(P<0.01)。过表达miR-101极显著下调C1QTNF3 3'UTR区域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和C1QTNF3 mRNA的表达(P<0.01),同时增加了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βSREBP-1c和FABP4的mRNA表达量(P<0.01)。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C1QTNF3基因的两个可变剪接体,其中C1QTNF3-1在猪不同组织中均高表达,推测该转录本为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亚型。并深入研究了C1QTNF3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揭示了miR-101靶向C1QTNF3促进成脂分化的机制,丰富了C1QTNF3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03.
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组关系矩阵并验证其在多品种联合群体中的模拟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QMsim软件模拟牛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Gmatrix软件构建常规G阵;利用R语言构建新型G阵,新型G阵在常规G阵的基础上,将多品种联合群体的非哈代-温伯格平衡位点考虑在内;利用DMU软件使用“一步”法模型计算基因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比较不同情况下使用两种G阵的GEBV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不同遗传力及QTL数下,不对新型G阵使用A22阵加权就能达到常规G阵使用A22阵加权时的GEBV预测准确性。在系谱部分缺失时,新型G阵不加权较常规G阵加权时GEBV预测准确性高。证明,在系谱有部分缺失时,新型G阵对多品种GEBV的预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添加水平及不同脂肪源添加比例对荷斯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为(2.50±0.17)岁、体重为(580±50) kg的荷斯坦公牛,采用3×4两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和整粒胡麻籽2种脂肪源,脂肪添加水平分别占饲粮干物质的4%、5%和6%,2种脂肪源添加比例分别为100/0、85/15、70/30、55/45,以脂肪添加水平/脂肪源添加比例表示12个组,分别为4/100、4/85、4/70、4/55、5/100、5/85、5/70、5/55、6/100、6/85、6/70、6/55组。试验分为12个阶段,每个阶段预试期14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4%和5%脂肪组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6%脂肪组(P0.01)。2)5%和6%脂肪组血清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极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1)。6%脂肪组血清总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4%脂肪组,70/30比例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P0.05),5%和6%脂肪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1),4%脂肪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6%脂肪组(P0.05)。综上所述,从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综合来看,脂肪添加水平以4%~5%、不同脂肪源添加比例(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胡麻籽)以70/30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5.
佟莉蓉  王娟  宋雨  倪顺刚 《草地学报》2021,29(3):457-464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花粉的育性并为其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本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采样时间、温度、光照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20 g·L-1蔗糖+ 40 mg·L-1硼酸+ 80 mg·L-1氯化钙,最佳镜检时间为6 h,最适采样时间为中午12:00,最适培养条件为黑暗条件下25℃,最适贮藏温度为—20℃。本试验表明,达乌里胡枝子花粉总体上活力较高,花粉离体液体培养是一种高效、简单、快捷、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在培养条件的选择上应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黑暗处理对植物挥发物释放日变化节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在1天中6个时间点对正常光照和黑暗处理下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百里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其中烯烃类挥发物的数量与相对含量均最多。正常光照下共检测出80种挥发物,8:00为挥发高峰期,12:00和0:00为挥发低谷期。黑暗处理组中共检测出77种,16:00数量最少,20:00数量最多。黑暗处理影响了各类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趋势,并且减小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波动幅度,其中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挥发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正常光照的41.57%,61.03%,42.87%。本试验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释放机理提供了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梨枣轻微损伤的分类判别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PLS-LDA(线性)和LS-SVM(非线性)建立判别模型,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和建模波段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点平滑预处理后的短波近红外(780~1100nm)PLS-LDA模型判别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7.8%和96.7%。  相似文献   
108.
6种灌木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晋北地区草地黄刺玫、沙棘、荆条、酸枣、绣线菊和柠条等6种常见灌木的叶片、新生枝、老龄枝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旨在为草地准确估算草地植物碳、氮循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刺玫的地上生物量最大,是酸枣的7倍。沙棘叶片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新生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柠条老龄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沙棘和荆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叶片、老龄枝、新生枝;绣线菊、酸枣和柠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老龄枝、叶片、新生枝。6种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氮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叶片、新生枝、老龄枝。  相似文献   
109.
石轶男  聂瑞强 《兽医导刊》2016,(10):201-202
IFN-α是干扰素的一种,其对动物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增强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首次通过PCR技术克隆鸡十二指肠和法氏囊IFN-α基因,并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IFN-α基因和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显示,鸡十二指肠、法氏囊都有IFN-α基因的表达,其是一种主要由α螺旋排列而成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0.
乔永刚  宋静  柴生武 《种子科技》2002,20(4):241-242
甘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温带的干旱地区 ,是我国干燥地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它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 ,但人工栽培以砂质土壤为好。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 ,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人工栽培甘草 ,播种时需要有较好的墒情。因此 ,如果采用直播栽培的方法 ,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草的人工种植面积。而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 ,在能浇上水的地块育苗 ,第二年移栽到浇水不便的地块上 ,这样就扩大了甘草的人工栽培面积。种植甘草经济效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