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是一种兼具香化、绿化、美化功能的芳香草本植物,为探究百里香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种类和释放量与物候期变化间的关系,以期为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外标法,检测百里香叶片在不同物候期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与含量,探索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4个物候期的百里香叶片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分属于烯烃类、醇类、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不同物候期百里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差异性。挥发性物种种类表现为生长旺盛期(53种)>开花期(50种)>结果期(43种)>衰败期(28种)。挥发性物质含量表现为开花期(163.90μg·g-1)>结果期(157.21μg·g-1)>生长旺盛期(104.47μg·g-1)>衰败期(75.42μg·g-1),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处于宁夏不同气候条件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ogolicus)不同部位的鲜、干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差异,本研究于10月上旬分别在宁夏盐池麻黄山荒漠草地、固原云雾山典型草地与海原南华山草甸草地采集百里香地上植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草地百里香不同部位鲜、干样品中共检测出339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属于烃类(125种)、醇类(70种)、酯类(29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5种)。对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草甸草地百里香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地,鲜样多于干样。挥发性成分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主要以萜烯类物质对伞花烃和γ-萜品烯为主,分别为14.24%~42.24%和3.30%~37.35%,对伞花烃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多于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在嫩茎中多于木质化茎和叶片,而在鲜样与干样中的相对含量相当。酚类、醇类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香芹酚、桉树醇、芳樟醇及2-异丙基-4-甲基苯甲醚,香芹酚的相对含量在荒漠草地最高,达20.61%,桉树醇和芳樟醇在草甸草地的相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最优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油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 min。各组织中包括19种萜烯类、5种醇类、14种醛类、4种酯类、4种酸类、10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化合物,共有57种挥发物成分被检测出。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22、15、21、18、18和19种挥发物成分。顶芽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占总含量的72.23%和12.07%;果皮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9.38%和30.23%;果肉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醇类和醛类,分别占总含量的63.45%、18.55%和14.12%;种子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0.57%和27.55%;枝条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8.06%和20.84%;叶片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4.30%和15.87%。α-荜澄茄油烯、1-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三碳三烯和橙花叔醇是油梨不同组织中主要的挥发物成分,但其对不同组织挥发性成分的贡献率亦不同。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杀菌后的锦橙汁香气成分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杀菌后,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相比未杀菌橙汁,巴氏杀菌后产生了2种新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消失了10种挥发性成分;微波杀菌后新产生了5种挥发性成分,同时有3种挥发性成分消失了。微波杀菌处理橙汁有利于橙汁中萜烯类和酯类香气物质的保留,而两种杀菌方式对橙汁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对奶牛褪黑素分泌的影响,选用10头胎次、泌乳阶段相近(120±40)d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采用16 h光照8 h黑暗、8 h光照16 h黑暗2种光照制度对其实行光控管理,于试验处理前2 d和试验第1、6、11、16、21、26、31天采集23:00血样和05:00、17:00奶样,其中05:00奶样和17:00奶样分别定义为夜奶和日奶。结果显示:每天16h光照处理对奶牛血清褪黑素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日奶中褪黑素浓度显著降低,夜奶褪黑素浓度变化不明显;每天16 h黑暗处理使奶牛血清褪黑素浓度有上升趋势,日奶和夜奶褪黑素浓度都在第16天以后降低,夜奶褪黑素浓度降低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果实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是果实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于1997年进行试验,利用GC/MS/DC联用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套袋与未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样果于9月10日采自河北省泊头市林业局苗圃场17年生树树冠中部,在室温下贮放1周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鸭梨果实含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中酯类12种,烷类3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1种,未知待定成份5种;其中以酯类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68.79%,绝对含量14.9μl/100g;酯类中以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为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为39.9%,绝对含量之和8.65μl/100g。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种类为24种,其中酯类8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收集蓝紫色和浅粉色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蒙古莸鲜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出33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类、胺类、腈类和其他类。在上述8类成分中,蓝紫色蒙古莸花的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而浅粉色蒙古莸花的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蓝紫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蒎烯、3-蒈烯、(1R)-6,6-二甲基-二环[3,1,1]庚烷-2-酮和γ-松油烯,浅粉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N-(3,4-二甲苯基)甘氨酸乙酯、2-丙烯酸,3-(4-甲氧基苯基)-2-乙基己基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和(1R)-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释放挥发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分析技术,对再生水及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3种北方城市绿化主要草种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进行测定,得到再生水和自来水2种不同水质灌溉条件下3种草坪草BVOC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主要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7类,并且使用再生水灌溉与自来水灌溉相比,3种草坪草释放的BVOCs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绿地草坪不会对大气组分产生明显影响,再生水可作为城市绿地草坪生态用水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紫花苜蓿叶,茎和花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叶,茎和花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3.17%);叶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相对含量为23.31%)。叶,茎和花部位的共有挥发物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紫花苜蓿防治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牛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试验选取成年河西肉牛,饲养过程分为中草药组和对照组,屠宰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牛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组和对照组牛肉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都有差异,对照组烃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含硫类含量均高于中草药组,而中草药组醛类物质的含量比对照组高30.11%,同时认为中草药的添加与α-蒎烯、β-丁香烯、柠檬烯等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有关。说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增加牛肉中醛类、醇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能产生一些中草药添加剂所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不同部位(种子、根、茎、叶和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70℃和90℃萃取条件下蒙早苦荬菜种子、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烃类;较高的萃取温度促进了蒙早苦荬菜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70℃和90℃萃取温度下分别鉴定出116和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己醇、己醛、β-紫罗兰酮、乙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和1-石竹烯为7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戊醇、壬醛、β-紫罗兰酮、十八烷二酸和二氢猕猴桃内酯为9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不同,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可为蒙早苦荬菜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及其芳香健康功效等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寄生疫霉病菌对柑桔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人工接种寄生疫霉病菌的晚熟柑桔品种岩溪晚芦的果皮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皮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稀萜类、醇类、酯类、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果皮共检测到47种物质,发病果皮检测到85种,两者共有物质37种,在感病后未检测出而在健康果皮中存在的物质10种,占健康柑桔果皮挥发性物质含量的20%,感病后特有的挥发性物质47种,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14.11%,柑桔感病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增加了53.98%,其中增加种类和含量最多的是芳香族和稀萜类物质,分别增加了72.51%和167.64%。寄生疫霉病菌引起了柑桔生理代谢紊乱,挥发性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5、10、18月龄及4岁湖羊各10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肱三头肌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取10月龄湖羊背最长肌分析氨基酸;取肱三头肌测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湖羊肌肉水分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湖羊肌肉蛋白质中8种必需氨基酸组成全面,与FAO模式比较,各种氨基酸评分均接近或大于1。湖羊肌肉脂肪中检测到的7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14种酸、7种酮、9种醛、5种醇、10种酯类、13种烃、12种其他化合物(包括呋喃、吡嗪、吡啶、吲哚等含氮硫氧等杂环化合物)。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肉中总风味物24.1%~28.3%,其次为烃和酸,分别占20.5%~21.2%和19.0%~20.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茬次和一天内不同收获时间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饲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两茬紫花苜蓿于现蕾期同一天08:00(AM),13:00(M)和18:00(PM)刈割并调制青贮饲料,室温下保存45 d后,取样分析并采用体外发酵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第1茬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及体外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产气量均显著高于第2茬(P<0.05)。下午收获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有更高的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及IVDMD (P<0.05)。因此,在实践生产中,要抓好第1茬的苜蓿生产,推迟刈割时间至中午或下午,可获得更高品质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6.
王亚杰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20,28(5):1185-1195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与植物及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维管束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是自然界中最为广泛的植物-微生物共生体。AM真菌不仅可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生长,调节植物抗逆相关酶和信号物质,同时可通过菌丝桥在不同植物间进行养分、信息交换,促进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转化和排放,影响植物对病、虫等生物逆境的响应。本文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查阅了1981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AM真菌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氧化亚氮(N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4类挥发性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AM真菌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及机理,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体外研究来确定酶和甲醛处理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降解特性及同步降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对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未处理玉米和酶处理玉米与豆粕或酶处理或甲醛处理豆粕相结合,制备6种不同同步指数的试验饲料。结果:使用未经酶处理的玉米时,高同步指数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5)。但酶处理玉米与各种豆粕混合时,其同步降解对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所有孵育时间内,含甲醛处理豆粕的日粮氨氮浓度均低于含未处理豆粕日粮和酶处理豆粕日粮(P<0.05),而孵育12和24 h时,酶处理玉米日粮的氨氮浓度低于未处理的玉米日粮(P<0.05)。酶处理玉米组的挥发性脂肪酸总产量和单个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可快速发酵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消化率、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氨氮利用率和嘌呤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选用泌乳量、年龄、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即轻音乐A(速度60 bmp的钢琴轻音乐《梁祝》,音色圆润)组、轻音乐B(速度70 bmp、小提琴演奏的泌乳牛情绪调控曲,音色明亮)组、轻音乐C(速度60 bmp、钢琴演奏的奶牛泌乳性能调控曲,音色圆润)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3个轻音乐组分别于早、中、晚3次挤奶前各播放音乐2 h,对照组无音乐播放。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正试期每隔20 d测定泌乳量,并采集血样和乳样。结果表明:1)试验20、40 d及1~60 d,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2)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泌乳量、4%标准乳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试验1~60 d,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血液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C组血液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40、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3种轻音乐均有提高奶牛营养物质摄入量、刺激泌乳及改善奶牛能量代谢指标的作用趋势;70 bmp的轻音乐较60 bmp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更为有利;与音色明亮的轻音乐相比,奶牛对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敏感性更高,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更能提高奶牛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9.
陈金慧  马慧燕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2022,31(2):88-100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frigerated storage (RS: 4 ± 1°C) and superchilled storage (SS: ?2.5 ± 1°C) on non‐volatile a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chicken soup made from Chinese yellow‐feather broilers. The results from total viable count (TVC) and coliform analysis showed that soups were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fter a storage period of 42 days. S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 .05) higher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umami and sweet taste) and 5′‐nucleotides (inosine 5′‐monophosphate an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from 21 to 42 days compared to RS. Hexanal, (E)‐2‐decenal, (E,E)‐2,4‐decadienal and 2‐pentyl furan were described as the primary odorants. S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 .05) for ketones and hydrocarbons, higher values for aldehydes and alcohols from 14 to 42 days, when compared to 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S improved the flavor retention of chicken soup after 21 days of storage and i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reatment compared to 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