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5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76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19篇
  2006篇
综合类   1126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429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6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磷肥与氮肥配施及施肥方式对磷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石灰性潮土上种植小麦,探讨了磷酸二氢钙(P1)和磷酸氢二铵(P2)配施尿素(N1)与硫酸铵(N2)在全土混施(A),垂直方向距土壤表层5 cm、水平方向距小麦根系0 cm条施(B),垂直方向距土壤表层5 cm、水平方向距小麦12 cm条施(C)3种根系施肥方式下土壤Olsen-P和小麦磷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钙(P1)处理施肥点pH值降低较磷酸氢二铵(P2)更为强烈,Olsen-P含量更高,配施硫酸铵(P1N2:219.62 mg/kg)较配施尿素(P1N1:154.05 mg/kg)增强了Olsen-P含量的提高。在小麦生长发育方面,施用磷酸氢二铵P2的效果优于磷酸二氢钙(P1),肥料在一定土层深度施用优于全土混施,但在土面下5 cm根下施用与距根12 cm施用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潮土-小麦种植季,磷酸氢二铵(P2)比磷酸二氢钙(P1)更有优势,且地表土层下5 cm深度集中施用比撒施、表层土混施更为合适,这为提高潮土磷肥利用率及小麦产量提供了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62.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绪美  董元华  王辉  沈旦 《土壤》2007,39(5):708-712
根据2000年以来江苏省畜禽饲养状况的有关资料,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苏省各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研究发现,江苏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数量巨大,盐城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南通市次之;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平均为16.5t/(hm~2·a),南通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达26.7t/(hm~2·a)。全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最高的县是南通市的海安县,其次是盐城市的盐都县。最后本文分析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
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定量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并得到综合质量指数,便于区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为水土保持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概念框架有助于全面分析水土保持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有助于理解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因素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介绍DPSI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原则,初步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DPSIR框架,进而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从基础数据到综合指数集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青海海北高寒湿地近地层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响应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大气C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2004年CO2浓度变化特征表明,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日、年内均表现“U”型变化特征。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大气逆温层、及湍流交换强度等有关。自1月到7月CO2浓度的日变化过程中,日最高值出现时间在日出前后的5:00到9:00,并随7月的到来逐渐提早,日出后下降,约在下午15:00左右为最低,日落后又逐步升高。7月以后日最高值出现时间随时间推移又滞后,最低提早。一年中,月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最高值则在10月。观测表明,2004年海北高寒湿地CO2年平均浓度为315.3μmol/mol,月平均最高为335.0μmol/mol(10月),月平均最低值为270.1μmol/mol(7月)。统计海北高寒湿地旬平均CO2浓度与气象因素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海北高寒湿地CO2浓度与大多数气象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
基于嵌套子集方法对南京市城镇化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辉  张学雷  张薇  孙燕瓷  陈杰 《土壤》2007,39(3):421-427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占用。本文应用嵌套子集方法,并借助RS和GIS技术,利用1984、1995、2000、2003年4期TM卫星遥感影像,对南京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2003年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南京市城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填充度从1984年的3.5%提高到2003年的7.2%,增加1倍多,并呈嵌套格局,且嵌套程度越来越高;各乡镇填充度的变化表现出差异性,即市区的乡镇、市区周边的乡镇以及在区县的乡镇的填充度增加较大,其他大部分乡镇的填充度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加程度不大,还有一些乡镇的填充度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6.
以14种大白菜为材料,研究根的相对伸长率与蔬菜地上部Cd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根的相对伸长率与大白菜苗期的Cd耐性没有相关性,因而用种子根相对伸长率不能衡量大白菜对Cd的耐性.大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Cd耐性指数呈负相关,表明Cd耐性强的大白菜地上部Cd的累积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7.
武耀星      张梅    杨勇    吕泽民  张秀卿  王亮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29-134
桂花是我国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园林绿化、饮食和药用,桂花的栽培品种在城乡园林景观中较为多见,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生境恶化,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减少。该文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对桂花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可探究气候变化下该物种的生境变迁,并了解其地理分布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为桂花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根据影响桂花适生区分布的31个环境因子和当前桂花生境的368个自然分布点,对当前和未来(2050年、2070年)桂花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用刀切法检验来评估气候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在当前环境条件下,桂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3°N以南的地区,总潜在分布区面积约224.23×104 km2;2)干燥季节的月降水量、潮湿的频率、干旱季节的平均温度是影响桂花生境的主导环境因子;3)随着未来气候的改变,桂花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偏东高纬度地区发生迁移,西南地区潜在分布区减少,建议该地区的桂花居群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动态特征并探讨其快速检测方法,于2018年水稻生育期对稻田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常规水质参数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人工栽秧稻田田面水的TN和NH4+-N浓度在施基肥后1周分别迅速降至4.03 mg/L和3.02 mg/L,至下次施肥前变化趋于平稳,TN和NH4+-N在追肥后2 d到达峰值,1周左右趋于平稳,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氮素动态特征与人工栽秧基本一致。基肥期田面水的TN和NH4+-N从峰值随时间的衰减趋势近似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人工栽秧和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TN浓度在基肥期峰值出现后2周内衰减幅度分别为62%和72%,NH4+-N的衰减幅度分别为80%和83%。以DO、EC、pH、ORP为自变量,TN为因变量,得到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服务于稻田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按照GB 18918—2002中TN的限值15 mg/L(一级A标准)和GB 3838—2002中TN的限值2 mg/L(Ⅴ类)对TN的排放进行分级,得到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0%,基本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人类活动氮素过量投入是引起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面源氮素污染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模型,通过统计年鉴和文献综述获得NANI相关数据和参数,对农业化的香溪河流域、城镇化的太湖流域和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洱海流域的净氮输入量进行评估。结果 从NANI强度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平均值按照大小排序为:太湖流域(13 241 kg·km-2·a-1)、香溪河流域(2 183 kg·km-2·a-1)、洱海流域(1 582 kg·km-2·a-1)。从来源上看,氮肥施入(Nfer)和食品/饲料氮(Nim)是NANI最大来源,占比58%—97%,对NANI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氮肥施入、食品/饲料氮输入、氮沉降输入、作物固氮输入。从时间尺度看,2019年同2010年相比,香溪河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下降23个百分点,氮沉降比例上升34个百分点;洱海流域NANI中氮肥施入比例下降86个百分点;太湖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作物固氮量和氮沉降输入比例下降1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与城镇人口密度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且随城镇人口密度的增加NANI随之升高;耕地面积占比与NANI的拟合上,香溪河流域有显著影响(P<0.05),但洱海流域和太湖流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香溪河流域中昭君镇、峡口镇和黄粮镇,洱海流域中下关镇、上关镇和凤仪镇,太湖流域中张家港市、嘉兴市秀城区、杭州市拱墅区和上海市南汇区是NANI的关键源区;以农业为主的香溪河流域化肥施入是NANI的主要来源;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太湖流域食品/饲料氮和肥料氮投入是NANI主要来源;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可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因此,在关键源区大力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同时有效降低饲料和肥料的投入量,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0.
采用小RNA测序技术对甘肃省榆中县疑似感染病毒病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样品进行测序鉴定,发现样品中含有魔芋花叶病毒(Konjac mosaic virus,KoMV),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KoM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cp基因,克隆的KoMV cp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导入E.coli RosettaTM(DE3)诱导表达蛋白,在Ni-NTA重力柱层析作用下纯化CP融合蛋白,并以此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序列分析表明:KoMV cp基因片段大小为840 bp,编码280个氨基酸的外壳蛋白;与GenBank已注册同源性较高的KoMV分离物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5.58%~99.4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9.32%~99.29%;KoMV的病毒种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寄主差异。SDS-PAGE显示,不同温度诱导下KoMV CP融合蛋白在E.coli RosettaTM(DE3)中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6 ku。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32 000,能够与感染KoMV的当归叶片和纯化蛋白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当归KoMV CP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IgG,为开发KoMV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及C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