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32篇
  4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ZmNAP基因在调控玉米抗衰老及产量性状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的ZmNAP基因cDNA序列构建玉米Ubi启动子控制下的ZmNAP的RNA干扰载体pTCK303ihpZmNA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ZmNAP基因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ZmNAP转基因玉米植株在叶片滞绿、籽粒千粒重等方面较野生型植株(WT)有明显优势,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千粒重提高15%~30%。ZmNAP基因在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谷子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以及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综述了谷子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谷子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品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相似文献   
5.
该文概述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包括玉米单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二倍体加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等,重点阐述了加倍方法和基础材料的选择,指出单倍体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单倍体育种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施肥措施,比较了3种不同施肥措施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不但影响郑黄糯2号的品质,还影响其鲜穗产量和干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玉米鲜穗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表现为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可溶性糖含量、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则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鲜穗产量、干籽粒产量分别为15 791.36、12 793.80 kg/hm2,分别较专家推荐施肥处理显著增加9.00%、11.98%,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极显著增加21.92%、20.51%;且玉米鲜穗蒸煮品质中甜度、糯度和口感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较好。因此,建议郑黄糯2号在生产中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导入到玉米中。经过双丙胺膦筛选,共获得70株再生植株,其中15株经PCR检测呈阳性,将部分PCR呈阳性的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b401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bar蛋白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推测目的蛋白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施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地蚜灵"防治蛴螬危害的效果,初步划分了蛴螬危害对商品薯外观质量影响的5个级别.栽插时施用"地蚜灵"1次(600 g/hm<'2>)即可较好地防治蛴螬危害,未受害薯块数比例平均86.6%,比对照平均多21.4百分点,建议鲜食甘薯生产上推广使用"地蚜灵"防治蛴螬危害.  相似文献   
10.
低温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而且限制植物的广泛分布。从低温信号转导途径角度全面阐述了上游耐冷调节基因蛋白激酶基因、调控CBF/DREB1的基因、CBF/DREB1亚家族基因及其他转录因子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耐冷基因的利用及植物耐冷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