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41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萌  王怡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3):111-115,144
茶主题农旅小镇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精准脱贫、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南秦巴山区的商南富水茶坊小镇为例,运用AHP-SWOT研究方法,构造战略四边形,计算战略类型方位角,绘制茶主题农旅小镇发展战略类型、强度图谱.研究结论表明:商南县富水茶坊小镇的战略系数p大于0.5,发展战略类型为机会型开拓战略.基于此,商南县富水茶坊小镇应紧抓政策机遇,严格质量标准,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文化内涵,引进专业人才,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实现贫困农户增收减贫.  相似文献   
2.
建立直接测汞仪快速测定城市污泥中总汞的方法,通过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部分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如仪器的干燥与灰化、分解温度、汞齐加热时间、酸介质及其浓度、样品取样量等。对样品进行热分解,其中的汞经金汞齐化管富集,加热破坏汞齐后,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进行总汞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总汞的检出限为0.0016mg/kg,相对标准偏差0.83%~2.62%,相对误差0.22%~3.12%。实验结果表明:用DMA-80型直接测汞仪测定城市污泥中总汞,具有快速、简便、安全、高效且无药品试剂污染等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检出限低,是测定城市污泥中总汞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改善关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数据,结合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1—2016年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根据估算的土壤湿度因子,应用残差法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维度来看,2001—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良好趋势,且整体表现为在不断波动中递增,表明关天经济区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慢慢凸显它的生态效应。2)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显著增长的区域面积占35.8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北两侧。而显著下降的面积区域占3.21%,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即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区,宝鸡市区,天水市区,铜川市区等。3)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其正相关区域占13.43%,不显著相关区域占85.26%。4)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其中,正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频繁,建设生态屏障、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NDVI增长。负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沿线、经济活动较高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城市化、工业化等抑制植被生长。5)植被覆盖的增长和下降区域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区域大致相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天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之,在负作用区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植被建设、以及对植被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体现农户社会关系和交往能力,金融认知反映农户金融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结合陕西农户家庭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考察社会资本和金融认知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以期剖析农户融资行为差异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友缘社会资本促进农户融资,而亲缘社会资本抑制农户融资,金融政策认知有利于农户融资,而金融便利认知阻碍农户融资。另外,户主年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其拐点在52岁。为此,应着力于培育农户社会资本,宣传金融知识并提高金融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6.
沙漠红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方法  本文以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实验基地,采用观察法和对比试验法研究了沙漠枣的物候期、适宜品种、适宜树形、施肥灌溉、配方换土、生态作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内容。  结果  在沙漠种植枣树的栽植穴换土,以体积比为优质土∶农家肥 = 7∶3的比例搅拌制得,每栽植穴更换配方土0.08 m3。采用行距3.0 m、株距1.0 m栽植,密度适宜,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每年施基肥农家肥1次,施肥量30 m3/hm2,追施化肥2次,每次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20 kg/hm2,混合开沟施入或水肥一体化施入,用尿素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3%、硼砂0.5%、硫酸亚铁0.3%配制成混合液喷洒叶面2次,每年分别于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8月初、12月初滴灌5次。栽培品种鲜食枣以秦宝冬枣、冬枣2号、早脆王、伏蜜脆为好,制干枣以骏枣、灰枣为好,鲜食枣的经济效益高于制干枣。树冠以纺锤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等小冠形为好。沙漠红枣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提高产量3.2倍,提高经济效益6.5倍。  结论  本研究依据沙漠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攻克了沙漠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达到了沙漠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苹果的NFC与FC果汁在DNA方面的差异,为NFC果汁的真伪鉴别和NFC果汁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方法和试验依据。[方法]在传统CTAB提取DNA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纳米硅基磁珠(Si-OH@Fe3O4 NPs)以提高苹果汁DNA的提取浓度,开发实时定量PCR,以鉴别NFC苹果汁和掺假(AAJ)果汁。[结果]试验确定的磁珠提取DNA最佳条件是样品用量1 mL和颠倒混匀3 min,提取出的DNA浓度均在50~60 ng/mL;在NFC苹果汁中连续稀释DNA的RT-PCR扩增标准曲线是y=-2.095 9x+30.714 0,R2=0.998 5;不同程度掺假NFC苹果汁中DNA的RT-PCR扩增曲线为y=0.968 3x+28.591 0,相关性为R2=0.981 9。[结论]这种基于新的DNA提取方法的RT-PCR技术在NFC苹果鉴伪中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可靠性;试验建立的方法可为NFC果汁的鉴伪检验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9.
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不同阶段面絮的划分与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面是小麦面条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依据人工经验判断和面终点,缺少基于客观分析的自动化评价方法。为了实现和面过程的自动化,该研究依据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中面絮颗粒宏观状态,通过面絮状态图像的数据分析,并且从面条质构、水分状态及分布、蛋白质分子特性及微观结构揭示和面阶段划分的依据。结果表明,和面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面粉(阶段1)、润湿黏连(阶段2)、聚集成形(阶段3)、破裂分散(阶段4)和稳定平衡(阶段5)5个阶段,阶段5占和面总时间的50%左右;从阶段2到稳定平衡阶段初期(阶段5-1),面片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在稳定平衡阶段中后期(阶段5-2、5-3),面片硬度等指标数值下降;低场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表明,阶段2的水分自由度高,和面过程加速了水分在固、液、气三相之间的交换,并在阶段5达到稳定;所有和面阶段中氢键、离子键的强度明显低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度,游离巯基含量在阶段5-2、5-3逐渐降低至稳定,二硫键含量在此阶段逐渐增多并保持稳定,蛋白质实现充分交联,决定了面条微观结构和宏观状态。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Transfer-ResNet50网络模型,实现和面阶段面絮图像的自动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8.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实现和面终点的自动判断。综上所述,面絮宏观颗粒状态可以作为和面过程划分的可靠依据,深度学习也为小麦面条和面过程自动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陕西省华县瓜坡镇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归纳了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西北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和小城镇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